从挖笋到上桌不到三天?救命!现在的预制菜也太鲜了吧

天气转暖,春菜陆续上市,而今年的预制菜却跟春天“杠上了”。



近日,商业那点事儿小编走访发现,多家餐饮企业都推出了春菜系列产品,在一家盒马门店的冷藏货架上小编看到,腌笃鲜、春笋炒腊肉、春笋咸肉煨柴火豆腐等预制春菜赫然在列。


“从2月中旬到4月,盒马将会有近40款预制春菜上新,除了香椿苗、春笋等预制菜外,河豚、鲥鱼、刀鱼也首次以预制菜的在全国上架。”据盒马预制菜负责人陈慧芳介绍,今年春菜季,盒马推出了“咬春八鲜”系列商品,围绕着刀鱼、春笋、樱花等8种时令食材,不仅上架了时鲜,还将其做成了预制菜。


时令产品一直以来都是餐饮端发力的重点之一,不过单从预制菜这一大类来看,通过时令菜品研发出时令预制菜并不常见。


初春时节,刀鱼等时令水产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


河豚、鲥鱼、刀鱼是长江沿岸地区家喻户晓的春鲜,通常它们只出现在餐厅里。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这些水产业开始出现在零售渠道,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不难看出,预制菜如今已经“卷”到了原材料端。


不过,时令食材虽然成为了预制菜选手的切入点,但这同样是考验的开始。


以经典春菜腌笃鲜为例,仅是原材料之一的笋就为这道菜设下了多道关卡。据盒马工坊采购冯娟介绍,将腌笃鲜做成预制菜并不难,难的是用新鲜的当季雷笋,需要提前一个月锁定鲜笋货源,并制定好配方后下发到工厂,工厂需要在鲜笋开始采收前做好生产排期、员工培训。


从挖笋到被做成预制菜摆上货架,整个流程不超过3天。”冯娟说道,因为鲜笋很难保存,为了尽可能留住其鲜甜,鲜笋采收后24小时内就近进行去皮、切块等预处理,随后由冷链配送到工厂,被制做成预制菜后,再由冷链运输到全国门店



“这些时令小众水产业同样成为了预制菜差异化的突破口,打破了原有预制菜头部单品中一大半都是酸菜鱼、小龙虾等同质化产品的套路。”一位负责水产采购的从业人员表示,在打破同质化问题的同时,也进一步打破了食材的空间限制。


产品同质化一直是预制菜产业的痛点所在,如今企业们也在寻求突破瓶颈的良药。随着“乙类乙管”的实施,这两年大火的预制菜赛道也将进入洗牌期,曾经靠着“贴牌”挤入赛道,想要吸引资本的品牌将逐渐退场,真正具有研发、供应链、原材料、渠道优势的品牌将开始展开实力竞争,而这些也正是不少企业存在的挑战。


资深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表示,盒马以时令菜切入不难看出其想要打“新鲜”这个点,这其实是目前预制菜市场较突出的差异点。自预制菜进入C端市场引发关注以来,也一直伴随着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点就是预制菜“不够新鲜”,因为市面上绝大多数预制菜商品都是保质期较长的冷冻菜品。如今企业这一操作,其实就是在强调自己短保、冷藏预制菜的差异和优势,在差异化成为核心命题的当下,给出他们的差异化解决方案。



一位食品加工工厂的负责人告诉小编,其实生产供应商早已是一片红海,目前生产、加工工艺、包装等大同小异,这也是目前预制菜商品同质化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想继续在预制菜市场保留话语权只能从差异化入手,从目前来看,上游和下游的企业更容易形成自身壁垒。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渠道品牌而言,它们的优势在于离消费者更近,能敏锐的捕捉消费需求的变化,所以在商品差异化上有先发优势。但如果想要形成预制菜的壁垒,那就要持续强化自身差异化商品的研发以及供应链的建设,否则创新商品非常容易被模仿和复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预制菜赛道,商品差异化强、迭代速度快、覆盖场景丰富的品牌更容易在这轮洗牌中留下来。


- END -


文字|张天元

编辑|孔瑶瑶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鲥鱼   水产业   春笋   河豚   时令   同质   赛道   原材料   工厂   优势   品牌   商品   刀鱼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