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感统训练是不是智商税?感统失调能预防吗?

武汉的王女士,最近有些想不通,三岁的儿子因为说话晚,被医生诊断为感统失调,推荐到一家早教训练中心做康复。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同事中竟然有很多孩子,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做事拖沓、多动等表现,被诊断为感统失调。


“为什么这么多不同表现的孩子,都说是感统失调?这是不是一些早教机构忽悠人的说法?而且收费还这么贵。”王女士不禁疑惑起来。


感统失调到底是不是病?真的需要做这么昂贵的康复训练吗?




感统失调训练

每小时收费近200元


王女士的孩子一直交由老人抚养,因为工作忙,有时可能连续一周和儿子碰不上面。直到今年下半年儿子要上幼儿园了,王女士才发现问题来了。


8月份就将满三周岁的儿子,竟然还无法清晰地说话,而且话非常少。再往前,王女士回忆起儿子开口说话的年龄也很晚,大约到了一岁半左右才开口叫妈妈,爸爸等称呼叫得就更晚了。


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如果连一些简单的话都无法说,儿子在幼儿园肯定会碰到不少麻烦。王女士赶紧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结果被医生判定为感统失调,推荐到一家早教训练机构做训练。


培训机构了解情况后,表示王女士的孩子是口肌发育不好,同时存在感统失调,建议每天最好做两个小时左右的训练,一小时收费近200元,但如果每天来做,可以包月,费用有折扣。


王女士很犹豫,到底要不要花这么大的价钱让儿子做训练?回家和同事朋友一交流,发现身边竟然有很多孩子被医生诊断为感统失调,这些孩子有的是因为多动,有的是因为做事拖沓,有的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


“这么多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为什么都是感统失调?”联想到昂贵的训练费用,王女士产生了疑问:感统失调是不是又一个被培训机构制造出来忽悠人的概念?


“6+1”养育模式

成孩子感统失调主因


实际上,感统失调的概念很广,表现包括五大类,所以不同症状都会被定义为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这个定义的内涵,即孩子的感觉无法统一到大脑里,发生了一些协调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运动能力、触觉、本体感觉、学习能力以及多动等特殊问题。


感统失调是现代化都市进展带来的新问题,在国内也是近五年来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从发生的原因上来说,和现代的养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三十多年前,因为家长的工作比较忙,而且孩子也比较多,对孩子大多采取放养方式,任孩子自己爬、走,大脑发育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即腹爬,用腹部贴紧地面爬行,在孩子中非常普遍。等到会走路后,孩子们都自己蹒跚学步。


而近三十年来,因为独生子女的出现,以及现代都市化生活,孩子们都被圈养起来,特别是“6+1”类型的家庭,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让孩子失去许多自我锻炼的机会。


比如家长因为宝贝孩子,出门不是带手推车就是抱在手上,无论是饮食上和活动上,都给予过度关爱,使孩子失去大量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感觉系统无法正常发育。


2至12岁的孩子,都有可能因为感统失调出现各方面的问题。保守估计,因感统失调来就诊的孩子,与五年前相比起码多了一成以上。



感统失调是症状而非疾病

预防关键是放手让孩子“摸爬打滚”


感统失调不是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种症状,更重要的是发现症状背后的疾病。有不少疾病会表现为感统失调的症状,如果仅仅只是去纠正感统失调这个症状,而没有发现真正的疾病,会错失治疗疾病的时机。


比如存在注意力缺陷、自闭症等孩子,在感觉的某些方面也会存在缺陷,这些感觉包括听觉、触觉、视觉以及嗅觉等,症状都归结为感统失调,但最终原因却是自闭症等疾病。


特别提醒4至6周岁的孩子家长,可以特别关注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明显比同龄孩子短,可以到医院就诊,鉴别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感统失调是可以预防的,我们传统的许多娱乐活动,效果都很好。比如跳皮筋、丢沙包、跳房子等,这些活动不但要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还要社交能力,都是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活动,既可以锻炼孩子的整体协调能力,也可以让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和同龄人的互动,发现差距,便于及时发现一些疾病的早期苗头。


再比如许多孩子爱玩的淘气堡也不错,淘气堡里的活动器械,也有利于孩子整体协调能力的发育。


特别推荐家长和孩子多做一些亲子阅读。现在许多家长喜欢买一个故事宝之类的电子产品,让孩子听电子产品播放的儿歌、故事等,其实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孩子感统发育。


和电子产品相比,家长参与其中的亲子阅读,孩子不但能听到声音,还会发现家长语调、表情的变化,还可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向家长提问,这些都是很好的互动,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



温馨提示: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感统失调的问题,

家长们需要尽早寻找专业机构进行干预,

12岁以前是黄金干预期,

不要耽误孩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自闭症   武汉   智商   症状   儿子   家长   疾病   原因   能力   感觉   发现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