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安徽最大的一起冤案,庐江中学创办人卢国华被当地驻军所害

1927年安徽发生了一起重大冤案,庐江中学创办人卢国华竟被当地驻军所杀害。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得知此消息后很是震惊,他亲自出面并花5年时间为其讨回公道,让那些作恶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此案中的人物卢国华字君实号筱湘,是清末民初时安徽省庐江县境内一位影响力很大的绅士,当时县内之人一提到卢筱湘没有不知道的。卢国华曾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中举人,后又留学日本。从日本归国后,卢国华一度在同乡安徽寿州人孙家鼐府中当幕僚。孙家鼐是咸丰九年乙未科的状元,当过光绪皇帝的老师。1896年孙家鼐兼任管学大臣,负责京师大学堂的筹建。这期间,做为孙府幕僚的卢国华在孙家鼐的介绍下,认识了在翰林院当编修的蔡元培。卢国华与蔡元培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二人遂结成好友。

1903年,学务大臣孙家鼐等人代清廷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当时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让全国各地兴办新式学堂。在这种背景下,卢国华回到家乡庐江县准备办学,他联合本地士绅鲍捷三、吴子绳等人买地建房筹办庐江中学堂。1905年,庐江中学堂建成正式招生授课,并由卢国华亲自出任堂长。新建的庐江中学堂不仅教授经义,还开设了中外历史、数学、科学常识等课程。庐江中学的创办开创了本地现代教育的先河。只是它仅仅开办了两年多时间,到1907年由于时局动荡其校舍被当地民团所占据,庐江中学堂不得不停办。这种情况下,卢国华只好在自家祖宅办起了私学,让一些学子继续有书读。

由于庐江县中学堂得停办,卢国华就以举人身份到北京吏部参加大挑。1908年,卢国华以大挑一等的名次出任湖北枝江县知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卢国华改任湖北通城县知县,由于他已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便辞官回乡,未去赴任。回乡后的卢国华致力于工商业,他在卢氏家族聚集地——庐江县矾山镇,创办了鼎泰矾业公司。卢国华的生意做得很成功。他还担任了庐江的商会会长,参加过全国性的商业大会。

民国初期的庐江县,由于曾经叱咤风的淮军将领都已故去,他们的后人大都也不再居住在这个小县之内。所以中过举人和担任过前清知县的卢国华就成了当地最有身份的士绅。卢国华处事公道,热心公益这些都为他在当地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当时县城内有什么大的纠纷,人们都喜欢找卢国华出面调解,可以说他当时的影响力超越了北洋政府派来的县知事(县长),有时卢国华一个纸条或名片送到县政府就能把事情给办了。在县内声望愈高的卢国华并没有忘记振兴本地教育的初心。1922年,卢国华经过多方交涉从民团手中要回曾经的庐江中学堂校舍,然后他带头拿岀大量资金并发动县内各界人士捐资捐物用于修葺校舍,购买图书仪器。与此同时,卢国华还把在上海教书的长子卢美意叫回来担任即将复校后的校长。卢国华的长子卢美意12岁时就考中秀才,后又入南京的江南高等学堂就读,回乡前担任过上海震旦大学、光华大学的教授,可以说非常的有学识,是新学校校长的不二人选。

修葺后的学校改名为“庐江县立初级中学”,由卢国华出任董事长,其长子卢美意任校长,并于1923年秋季正式对外招生授课。县内一大批有志青年到校内就读。庐江中学的成功复校也让卢家的声望在县内更进了一步。

1926年,北伐军打到了湖北武汉,靠近湖北的皖西各县纷纷投向国民政府。这一年,国民党派了一个叫汪浩如的安徽怀宁人来庐江县担任县长。

这个汪浩如到任后发现,县内士农工商都以卢家马首是瞻,他想肆意妄为根本不可能。也因此汪浩如对卢国华心怀不满。1927年,一支打着国民党33军258团番号的部队进驻庐江县城。这个33军是个由安徽本地人组成的杂牌军,原本只有一个旅,刚刚投靠蒋介石不久。蒋介石给了这支部队一个军的番号,让它在安徽境内四处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好为他卖命。这个258团人数不多,它在一个叫张品三的招兵委员带领下被县长汪浩如安排驻扎到了庐江中学里面。这些人住下来后,四处招兵,并和县长汪浩如勾结,乘机用各种方法捞钱。学校里面被这些人搞得乌烟瘴气,无奈之下学校 停止了上课。这一切都让一心办学得卢国华非常气愤。他多次找到那个招兵委员张品三和县长汪浩如交涉,让这些当兵的尽快搬离学校。

卢国华的做法引起了张品三和汪浩如等人的不满,特别是那个县长汪浩如,他早就对卢国华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掣肘有所不满。于是汪浩如就借机向张品三说卢国华的坏话,说卢国华把持地方,一直以来干扰县政府的工作。现在我们的北伐军来了,就要扳倒这些人,以后的招兵事项才好放开手脚干起来。这个张品三也是兵痞子,胆大妄为至极,他听汪浩如这么撺掇就决定除掉卢国华。

1927年6月的一天,县长汪浩如假借邀请卢国华到县府内谈学校内驻军的问题把他骗了过去。卢国华一到县府就被张品三的人给押了起来。6月19日招兵委员张品三让手下把卢国华秘密杀害于庐江中学的校墙外边。卢国华被害后,立刻有知情人去卢家报了信。卢家人得知消息后,为了防止张品三、汪浩如等人丧心病狂,进一步对卢家人进行加害,就让卢家的长子卢美意和长孙卢成聚连夜逃岀庐江县城,前往上海避难伸冤。

卢美意和侄子卢成聚到了上海后,得到其父亲生前好友李拔可等人的帮助。李拔可帮卢氏叔侄联系上刚刚在南京出任国民政府监院院长、并主持教育委员会的蔡元培。在南京卢氏叔侄见到了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得知此事后,非常震惊。他没想到一位热心于地方公益与教育的士绅就这样被当地的驻军和官员以臆想的罪名随意杀害了。蔡元培非常顾念自己当年和卢国华的交情,他一面安排卢美意到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任职,卢成聚到中法大学就读;一面以监察院院长的身份让安徽省政府调查此事。蔡元培的面子,国民党的安徽省政府肯定是给的。很快张品三被关了起来,汪浩如的县长也被撤掉。只是当时安徽一带还在打仗,加上张品三、汪浩如后台的阻挠,案件一直没有进展。后来蔡元培还委托著名律师史良到安徽帮卢家打官司,只是安徽的高等法院以牵涉到军人为由进行各种推托。由于卢国华的冤案长时间得不到解决,1932年卢美意等人再次来到南京恳请蔡元培的帮助。蔡元培在与卢家人会面后思索再三,最后他拿着案件的卷宗去见了国民党内的一位实权人物。大概是这位实权人物过问了此事,很快案子便断了下来。首犯张品三被执行枪决,汪浩如被判有期徒刑关进了大牢。

当张品三等人伏法的消息传到庐江后,卢家人才对停放5年之久的卢国华灵柩进行安葬。接说卢国华下葬那天,整个庐江县城内的白布与白纸都卖光了,几乎全县城的人都来为他送葬。蔡元培先生也专程让人送来一付挽联,上面写着:古风可道,更创新校;奇冤得雪,奈有佳儿。

二十一世纪初,庐江中学迁入新址。校方为了纪念一百年前学校的创办者卢囯华,就把校园内的一个人工湖命名为筱湘湖(卢国华号筱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庐江   安徽   卢氏   庐江县   国华   士绅   冤案   美意   驻军   创办人   南京   县长   学堂   中学   卢国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