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井煤业矿难事故,救援工作进入第9天了,是进还是退?

救援第9天了,救援挖掘工作还在继续,什么时候会有结果?对生还者的希望已经不能是简单的用渺茫来形容了。虽然大家嘴里不说,可都心知肚明。沉重的心情又有多少人把它时常挂念。

工作量如此之大,坍塌体量如此之大,也可算灾难中的罕见,救援难度也是世上少见。1000多人的救援人员集中在一个地方,在干着同样的事情,奔着相同的目标,怀着共同的心愿,已经第9天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好消息。

至目前为止,一共投入的救援队伍23支,国家的专 业的救援队伍就投入了7支共200多人,其余为省级和地方性的救援队,共1000多人奋战了9天9夜,被掩埋的47名司机和机械操作人员,却没有任何音讯。痛已经麻木了。

不言而喻,情况复杂,条件艰苦,是众所周知的。这个季节的北方昼夜温差的很大,救援人员顶着严寒在低温的环境下日夜不停的劳作,却没有一丝丝的希望。

在这次的救援工作中,投入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仪器设备,多台边坡雷达无死 角监测。以及应用了卫星遥感术、金属探测技术、车辆定位技术。能用的技术都用上了。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拳头捏得越紧,越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民众们紧绷的神经也渐渐失去了力量。沉不住气的网友们开始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其实在前几日就有部分网友表明了一些看法。

看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觉得被掩埋司机们已经没了存活的希望,再这样挖掘救援下去没有多少意义了。另一类是支持继续挖掘救援,就算是尸体也要挖出来,回归故里,给受害家属一个更好的交待。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为,我个人的认为还是继续救援。当然,在这个时间来说“救援”二字,可能有些不准确了,很多网友也是这样认为的,只能叫“搜寻”了,这样或许更会准确些,原因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

我的认为是因为这次事故非常的严重,在国际也属罕见,被埋的人员太多,凄壮惨烈,触痛人心,关注度很高。就算死了也要挖出来,给家属一个好的交待,给社会一个交待,安抚人心,所以我支持继续搜寻。

搜寻工作已经进行到现在,功不可没。最艰难最危险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工作量的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工作就是不是题。给家属的、给社会的交待也就达成了。

有网友说,埋在里面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了,不要说被土石方砸死,即便是被困在驾驶室里,也因缺氧早就死亡了。又不是埋在棉花堆里面,十几层楼高的土石方下来,那些车辆早就被压扁了。

还有网友说,在此处建个陵园,树一块墓碑刻上遇难者的名单,方便家人祭拜。同时也让后人记住这惨痛的教训。

另一网友说,别挖了,太浪费了,吸取教训吧,多给家属一些补偿,把这矿坑当成永远的坟墓吧!以上这些都是支第 一类观点的人。

当然,支持挖到底的网友也不少。有网友表态:决不能放弃,相信总会有奇迹的发生,而且要争分夺秒。只要有点希望,就绝对不放弃。

有网友称,一般司机上班,至少都会带上3升以上的热水,白班有的也会带干粮,也有部分人会有存活的希望,加紧救援,希望还有生还者。救援队辛苦了,愿早日把人救出来。

还有网友说,救援的难度太大了,好比从土堆里刨人,没那么容易。

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可能是因为各人所站的立场不一样,所以才有了不同的看法,但其实相似之处是对于生还者已经没有太多的希望了。

网友留言说:青山落泪,大地悲歌,愿那些被埋的工友们平安!

想起这个悲惨的现实,真的太心痛了,就和大家聊这些吧!不知大家看法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矿坑   生还者   工作   土石方   人心   煤业   内蒙古   工作量   家属   罕见   教训   难度   司机   事故   看法   时间   网友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