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过敏、多动、自闭等孩子的九种饮食模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病从口入”,这句话不光是指吃了有毒害物质会生病。

更是指吃了不适合自己体质/会导致过敏的食物后,也会引发身体的疾病。

比如过敏,自闭,多动,肠易激惹等等,它们都跟不当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

到底什么样的饮食才是合理的呢?

其实并没有一种绝对的饮食方法适合所有人。

同样是过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过敏原;同样是自闭症,有的是不能吃碳水化合物,有的是不能吃乳制品......不同个体,适合的饮食是不一样的。

那怎么样知道孩子适合吃什么呢?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大家熟知的做过敏原/食物不耐受检测,通过科技手段明确孩子哪些食物不能吃。

除了做检测,还有的方法就是就是用饮食“排除”法。

在之前的课程里,我们主要告诉大家要自己认真观察做记录,通过观察孩子的症状得出到底不能吃什么食物的结论(即“激发-回避-激发”试验)。

但后来我发现它有一定弊端:

首先是非常的麻烦。

你需要详细记录孩子饮食,同时认真观察孩子每天的变化,再细细揣摩是什么食物的影响;

其次是精准度不够。

当孩子真有不适的时候,还是很难把罪魁祸首揪出来。

那么怎么呢?

其实还有一种饮食模式排除法。

排除某种饮食模式,而不是某个食物。也就是说,你不用一种食物一种食物的观察和排除,而是一种饮食模式一种饮食模式的做排除。

食物种类千千万,但饮食模式只有那么几种。

毕竟很多食物都属于同类,有类似的成分,与其排除某一个食物,不如排除某一大类食物。

这样实施起来更轻松,准确度也是更高的。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就是不同的饮食模式。

我把国内国际都认可度比较高的一些饮食模式,做一个总结。

大家可以针对性地去做排除。

这篇文章整体篇幅会比较多哦。

它既是给大家参考,也是我们自己留下来的一种工具,方便用于之后对更多人进行饮食指导。

第一种饮食模式:去除特殊反应食物轮替饮食

这是目前大家应用最多,最常见的也是主流推荐模式。

那就是:

通过检测查出igE、igG抗体阳性的食物,以及结合“激发-回避-激发”的饮食排查方法,确定引起孩子过敏/不耐受的食物。

把这些食物找到后,根据程度做好相关回避,在回避期间,用其它类食物做替代,以保证营养的供应。

回避原则大概是:

急性过敏的食物一般回避半年以上(有部分食物是终生需回避的)。

慢性过敏的食物按照程度的轻重进行轮替饮食。

即:阴性食物正常吃;轻度敏感的先回避1个月、中度敏感的回避3个月,重度敏感的回避6个月;

之后复查转阴后,再少量间隔着吃,比如先每间隔4天吃一次,持续1个月后,再间隔3天吃一次持续1个月,之后再间隔2天吃一次......

如此慢慢回归到正常饮食。

具体要回避什么,个体差异就很大了。

比较常见的就有奶类、蛋类、麸质、豆类、坚果类、甲壳类/贝类、部分鱼类。

接下来要介绍的几种饮食模式,都是不需要通过检测和“激发-回避-激发”试验,而是可以直接套用的饮食模式。

具体用哪种可根据情况参考选择。


第二种饮食模式:无谷蛋白(麸质)无酪蛋白饮食(简称:GFCF饮食)

通常说的麸质其实就是含谷蛋白的谷物,比如小麦,大麦等,都是谷蛋白。

而酪蛋白主要是在乳类食物里有。

无麸质无酪蛋白饮食模式,也就是不吃麦类人乳类食物。

这种饮食模式在临床上,通常用于治疗自闭症患儿。

为什么谷蛋白和酪蛋白会引起人的不适,甚至会加重自闭症状呢?

研究发现:

有一类人群体内有消化谷蛋白和酪蛋白的一种至关重要的酶(DPP-IV)缺失或没有被激活,就会导致谷蛋白和酪蛋白不能被完全消化,从而造成酪蛋白在体内转化为酪啡肽,麸质会转化为麦胶蛋白肽。

而酪啡肽和麦胶蛋白肽都是类似于吗啡的化合物。

同吗啡一样,它们会附着在大脑的阿片受体上,长期受刺激的受体位点就会变得麻木。

当受体无法再正常运作时,身体便开始产生阿片受体抗性,出现类似“上瘾”的表现,孩子就会吃得更多。

一旦免疫系统认为孩子体内酪啡肽或麦胶蛋白肽的水平已经超过阈值,并将其视为威胁时,就会产生抗体攻击它。

从而产生各种让人有便秘腹泻或者其它过敏症状。

研究证实,这个过程会有可能导致脑功能损伤,从而加重自闭症。

同样的,也有研究表明:

采取GFCF饮食3周~3个月后,相关的过敏或者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会减轻。

自闭症患儿喜欢转圈、扇动手臂、上下坐电梯等重复的刻板行为及自残行为也会减轻。

且这种饮食法,对于过敏、哮喘、多动、抽动,以及孤独症谱系障碍疾病(含Asperge综合征、非典型孤独症等)也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作用。

无麸质无酪蛋白饮食注意事项:

1、回避含麸质的食物,比如小麦、大麦、黑麦等,相关的食品还包括馒头、面条、包子、水饺、烧饼、面包、饼干、蛋糕、油条、馄饨以及这些食物的各种变种;

没有无麸质标注的酱油、黑醋、豆瓣酱等调味品,浮小麦、神曲、炒麦芽和各种用麸炒炮制的中药等等。

而不含麸质的粮食包括:

大米,黑米,小米,胚芽米,藜麦,燕麦,高粱,红豆,绿豆,豌豆,蚕豆,芸豆,紫薯,红薯,土豆,山药,芋头,玉米等,这些都是可以选择的。

2、回避含酪蛋白的乳制品包括牛奶、羊奶、骆驼奶、驴奶以及各种含乳的零食糕点等。

注意,这里的酪蛋白一般是A1酪蛋白,在孩子没有别的乳类可选时,不含A1酪蛋白的牦牛奶还可以选择。

3、适当回避豆类和豆制品,包括纳豆、豆豉、豆腐、香干、腐竹等等,由于代谢也会产生类阿片肽,故不建议用大豆代替含酪蛋白的食物。

这种饮食模式还是相对比较容易实施的,可替代的食物也不少,可以作为排除时的首选。


第三种饮食模式:抗念珠菌饮食

抗念珠菌饮食的原则就是戒掉各种精制碳水类食物和糖 。

再细分就是把甜食,面食,水果和淀粉含量高的蔬菜排除掉,以达到控制念珠菌数量的目的。

念珠菌是正常存在于人体口腔、肠道和阴道的一种酵母菌。

一般情况下,人体内菌群平衡时处于“非活性”状态,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使用抗生素后,有益菌被杀死,而念珠菌可能不再受抑制而大量繁殖,并进入“激活”状态。

由于不少4A(过敏,哮喘,多动和自闭症)疾病的孩子有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史,或者在日常饮食中极度偏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纤维素缺乏。

所以会容易出现肠道菌群的失调就易引发肠道酵母菌过度生长。

而酵母菌过度生长时,孩子会表现出很多症状。

比如腹胀、粪便不成型或有恶臭、嗜糖、皮疹、鹅口疮、黑眼圈、阴道或者肛门周围发痒/发红、不明原因地傻笑或大笑、注意力难以集中、头晕头痛等等。

有这类情况,就可以考虑用抗念珠菌饮食做排除。

尤其是有多动症(ADHD)、紧张疲劳、攻击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的情况,可优先安排这类饮食模式。

抗念珠菌饮食要点:

1、回避所有的甜味剂、精糖类、甜饮料、糕点以及各种加工甜食;

2、控制高糖水果(香蕉、红枣、葡萄、芒果等)、甜果汁、干果、蜂蜜等摄入。

(最好是在最初的2~3周内,除柠檬和酸橙外其他都建议禁止食用,之后可以先从一个小绿苹果开始,再慢慢增加到每日需求量);

3、回避淀粉类蔬菜(玉米、豌豆、土豆、山药、玉米、红薯、南瓜等);

4、回避所有含淀粉及谷物的加工食品,包括各种零食,糕点、面包、饼干、蛋糕及加了淀粉的肉类等都需回避;

5、主食可以吃全谷物食物,比如藜麦、糙米、燕麦片、小米等荞麦;

6、普通牛奶羊奶加工配方奶不能吃。

自制酸奶,不含A1酪蛋白的纯种牦牛奶,杏仁露、豆浆和纯椰汁也可以选择。


第四种饮食模式:特殊碳水化合物饮食(SCD饮食)

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寡糖(棉子糖、水苏糖等)、多糖(淀粉、糊精、膳食纤维等)。

SCD饮食是指回避所有双糖、寡糖、多糖(淀粉),只能吃单糖。

这个方法的原理是:

由于单糖无需消化直接吸收,它们在被细菌利用之前就能进入血液循环。

而其他糖类不消化或者易消化不完全,进入肠道后可能会成为有害菌的食物。

有害菌在“进食”的过程又产生发酵产物和有害菌碎片,导致孩子出现打嗝、放屁、皮疹、胀气、肛门发痒、抽筋、便秘、腹泻等症状。

当身体不再摄入二糖和多糖,就会缓慢地饿死过度生长的坏细菌,肠道菌群逐渐回归平衡状态,肠道的炎症逐渐降低,肠道慢慢得到修复。

同时,有害菌就无法继续损伤肠道和大脑,自闭症、ADHD(多动症)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这个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属于比较极端的控制方式。

一般也用得少,大部分孩子都没必要进行,只是有少部分是可以的。比如存在严重的胃肠症疾病状态,持续性腹泻,胀气,腹痛,便秘等。

当然这些症状可考虑在前三种饮食模式都尝试过的前提下再去尝试。

这个饮食模式一般适应范围是:

炎性肠病、克罗恩病、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乳糜泻、乳糖/蔗糖/麦芽糖酶缺乏等。

SCD饮食要点:

1、回避所有的谷物,包括面粉、大米等主食;

2、回避含淀粉的蔬菜包括玉米、豌豆、土豆、山药、玉米、红薯、南瓜等;

3、回避含双糖类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乳糖、蔗糖、麦芽糖和异麦芽糖;

4、回避部分豆类(大豆、鹰嘴豆、蚕豆);

5、回避部分水果(雪莲果、椰青、青椰子水、甘蔗、诺丽果);

6、回避粘液质蔬菜如海带、海藻、秋葵等;

7、罐装蔬菜、土豆、红薯、大豆、鹰嘴豆、水果、果干、果酱;

8、豆奶和有乳糖的奶制品;

9、加工过的肉类;

从以上可以看出,需要回避的食物会很多,几乎没有主食,只有单糖,可吃的很少,所以是比较极端的。

用这种饮食模式,也只建议短期进行。

蜂蜜、非淀粉类蔬菜、大部分水果、肉、蛋、鱼、海鲜、奶酪、发酵好的自制酸奶、不含A1酪蛋白的纯种牦牛酸奶,坚果、部分豆类等,都还是可以吃的。


第五种饮食模式:低发漫饮食(低FODMAP饮食)

低发漫饮食是肠应激综合征(IBS)患者常用的饮食疗法。

发漫,即可发酵的(F)低聚糖(O)、双糖(D)、单糖(M)与(And)多元醇(P)。

具体来说就是:

低聚糖主要指果聚糖(包括低聚果糖和菊粉)、低聚半乳糖;

双糖主要指乳糖和其他低果糖双糖(如棕榈糖);

单糖主要指果糖,在很多较甜的水果中含量很高;

多元醇主要指糖醇,如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

很多蔬菜水果和坚果中都含有发漫成分,含的多的,叫高发漫,含的少的,叫低发漫。

发漫属于短链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快速发酵产气:

如果未被完全消化,就会在大肠的下段进行发酵,将水分子吸收到肠道内,并产生二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引起肠道扩张、腹胀。

这里有害的肠道细菌会利用这种肠道环境,与发漫成分相互作用,引发腹胀和腹痛。

低FODMAP饮食法,目前来看,更适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炎性肠病(IBD)以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等情况。

注意,这是低发漫饮食,不是无发漫饮食。

人不可能做到无发漫,因为FODMAP也是人体健康发育需要的营养。

如果出现腹胀、腹泻、打嗝、放屁、头晕、肠鸣音异常等情况时,饮食上往低发漫倾斜就可以。

低发漫饮食也不宜长期的,一般进行6-8周,需重新摄入高发漫食物,以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低FODMAP饮食要点:

1、回避部分谷物(大麦、麸皮、早餐谷物、粗麦粉、黑麦、斯佩尔特小麦、意大利面、面包饼干);

2、回避部分易发漫蔬菜豆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容易胀气的食物,它们包括:

芦笋、洋蓟、黑豆、扁豆、芸豆、大豆、甜菜、白菜、西蓝花、抱子甘蓝、菜花、茴香、大蒜、洋姜、韭菜、蘑菇、洋葱、皱叶甘蓝、葱白、雪豆、豌豆等;

3、回避果糖比较高的水果。

比如西瓜,葡萄,苹果、杏、牛油果、成熟香蕉、黑莓、樱桃、无花果、芒果、油桃、木瓜干、桃、梨、李子、石榴、葡萄干、水果罐头);

4、回避部分奶及奶制品,包括纯牛奶,脱脂牛奶、豆奶、奶酪等,易消化的自制酸奶、纯种牦牛奶,牦牛酸奶等可以选择;

5、回避部分肉类,包括软骨肉汤、腊肠、香肠、加工肉类、腌制肉类、家禽和海鲜;

6、回避部分豆类、坚果和种子,比如鹰嘴豆、红腰豆、扁豆、白豆、菜豆、豌豆、腰果、开心果等;

7、回避部分甜味剂和糖(龙舌兰、果糖、水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浆、蜂蜜、菊糖、异麦芽糖醇、麦芽糖醇、甘露醇、山梨醇、糖蜜、木糖醇、混合浆果果酱);

8、回避部分饮料(椰子水、苹果汁、梨汁、芒果汁、含高果糖玉米糖浆的苏打水、茴香茶、浓花草茶)。

从以上可以看出,发漫所涉及食物非常广泛,不需要完全规避。

要知道,低聚糖,双糖,糖醇类这些,正常情况下对人的肠道健康发育很有帮助。

只是如果肠道正处于非常敏感胀气阶段,短期内做回避,减轻症状后需再慢慢回归正常。


第六种饮食模式:低水杨酸盐饮食

许多水果、蔬菜等植物中都含有水杨酸盐。

由水杨酸盐食物引发的最常见症状是多动和过度活跃,其它的还有易怒、挑衅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情绪波动等,也有可能跟水杨酸摄入有关。

如果有这类情况可尝试做水杨酸盐回避。

低水杨酸盐饮食要点:

1、回避各种人工添加剂,尤其是亚硫酸盐、硝酸盐、苯甲酸盐、苯甲酸酯;

2、回避水杨酸盐含量比较高的水果和蔬菜。

尤其是颜色鲜艳的,如西梅、黑莓、草莓、蓝莓、蔓越莓、葡萄干/葡萄、菠萝、李子、樱桃、橙子、橘子、西蓝花、黄瓜、萝卜、秋葵、茄子、红薯、菠菜、蚕豆等等;

3、回避大多数的香料。

如咖喱、肉桂、八角、生姜、茴香等;

4、其他:醋、蜂蜜、果酱、茶、橄榄、芦荟也含高的水杨酸,需适当回避。

单纯只应用这种饮食模式的不多,不过也可以尝试选择。


第七种饮食模式:低酚饮食

易引发问题的酚类主要包括三大类:水杨酸盐类、胺类和谷氨酸盐类。

有研究表明,很多孤独症患儿很难代谢酚类物质。

有的是因为体内缺乏清除酚类物质的苯酚磺基转移酶(这种酶存在于肝脏中,可帮助清除体内毒素);

有的是缺乏让这种酶高效运作的辅助因子或者营养物质。

总之,导致的结果,就是酚类物质在孤独症孩子体内堆积,导致产生攻击行为、情绪波动大等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

当孩子出现无明显原因的间歇性的脸颊或耳朵发红、多动、愚笨或无原因大笑、频繁夜醒

(特别是夜间醒来时不寻常地笑)、愤怒或攻击性强、夜间大汗、执行功能波动大等症状时,可采用低酚饮食。

低酚饮食要点:

1、包括上述所有第六种饮食模式;

2、在第六种饮食模式基础上,回避含味精或者谷氨酸的食品。

包括味精、鸡精、酱油、蚝油、水解蛋白、酵母提取物等(它们可能会干扰多巴胺代谢,引发自闭、多动等)。

3、回避含大量胺类的食物。

如腌制的高蛋白质类食品(火腿、腊肉)、发酵食品(奶酪、巧克力、腊肉)中;

4、回避所有加工类食品(超市里所有的食品都是);

另外,苯酚磺基转移酶正常运作需要的辅酶因子是硫酸盐。

所以可多吃些低酚高硫食物,如肉类、蛋类、大蒜、洋葱、西蓝花、韭菜、卷心菜等。

有助增加肝脏硫酸化路径的解毒功能。

第八种饮食模式:法因戈尔德饮食(ADHD饮食)

法因戈尔德是一位医学博士、儿科医生的名字,这种饮食法是他创立的,又叫ADHD(多动症)饮食法,对干预多动症非常有效。

他认为一些孩子的多动症是由于孩子对某些人工添加剂(如色素、香精和防腐剂)和含有水杨酸盐的食物的免疫反应(而非过敏反应)所引发的。

因此要回避含有这些问题成分的食物。

ADHD饮食要点:

1、包括第六、七种饮食模式所有要点;

2、人工色素(要注意除了加工食品外,还有各种饮料、营养素里都可能含有人工色素);

3、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糖精、三氯蔗糖);

4、人工香精;

5、三种防腐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这种饮食配合低精制糖饮食,对多动的孩子效益更大。

从以上可以看出,第六、七、八种饮食模式可以结合来用。


第九种饮食模式:低草酸饮食(LOD饮食)

LOD饮食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食物中的草酸成分。

有些孩子体内没有足够的益生菌来代谢草酸,影响体内草酸盐的排出。

过量的草酸盐又会导致钙在肾脏中大量堆积形成结石。

草酸盐结晶还会损伤胃肠道,进入血液,引起炎症和疼痛,降低孩子的解毒能力。

摄入过多草酸盐的话,孩子通常表现为饭后2小时腹痛,尿频,排尿时疼痛。

可能会肾结石,有关节、肌肉和眼部的炎症和疼痛。甚至有戳眼行为(非明显眼科疾病)、自残行为(特别是无语言行为障碍的孩子)等。

LOD饮食要点

1、回避部分坚果,比如杏仁、腰果、花生、芝麻、葵花籽、山核桃;

2、回避豆类,比如黑豆、花豆、大豆等;

3、回避部分水果,比如草莓、黑莓、树莓、蓝莓、柚子,无花果、柑橘、枣、猕猴桃等;

4、回避草酸高的蔬菜,甜菜、抱子甘蓝、胡萝卜、芹菜、菠菜、苋菜、番茄、茄子、西葫芦等;

5、叶菜类在吃之前先焯水;

6、香料或香草(黑胡椒、肉桂、牛至、姜黄 );

7、巧克力、甜菊糖、茶等;

8、回避如含高草酸的果汁、可可饮料等。

注意哦,以上饮食模式写的只是大概,准备尝试某种饮食模式的,可先把相关注意事项了解清楚,更有目标性的执行。

写了这么多,大家需明白两件事:

其一、饮食调整,是营养干预成功的必备前提;

其二、以上饮食模式有部分是短期治疗用的,待肠道修复后需要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但也有的属于常规健康饮食模式,可以长期如此。


作者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自闭症   双糖   饮食   模式   孩子   水杨酸   果糖   肠道   自闭   蛋白   食物   适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