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被灭的一个王朝:拥有70万大军,未发一弹国家就覆灭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世间万物的发展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一个措手不及,而这一点又在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战场上瞬息万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样的反转也不是没有发生,但不费一枪一弹就决定胜负的故事还是较少的。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兵不血刃”,指的是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用现在的眼光看来,仿佛是天方夜谭,但事实证明世界上还真的有没有经历战斗,未发一颗子弹就将王朝覆灭的奇事。

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还得让我们将目光看向远在亚洲中部的伊朗。

曾经的繁荣

一谈到伊朗,恐怕许多人想到的就是头上裹满黑色纱巾且没有人权的伊朗妇女,想到的是当地日益堪忧的治安,想到的是长年累月的战乱,想到的是一个偏执型保守派国家形象。但其实人家伊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是一个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国家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伊朗一共只有2000万人,但他们当时整个国家一年的GDP却排名世界第九名。可想而知分配到每个伊朗人民手上的金钱是一笔多么大的数字。

不仅如此伊朗还是当时世界第九大工业国家,经济体,这样繁荣发展的经济下,伊朗国内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那时候的伊朗家家户户都有汽车,而且教育,医疗,住房都是免费,福利待遇特别高。同时在巴列维世俗化政权的推动下,国内民风也是十分开化。

那时的伊朗女孩子可以穿着比基尼在海边度假,玩耍,丝毫不用担心伊斯兰教法。和如今毫无人权的头戴丝巾模样是截然相反,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彼时的伊朗已经是一个完全的现代化国家了。

只不过谁也想不到如此繁荣的经济状态下,不过是昨日黄花,犹如绚烂星空下一闪而过的流星,最终成为了伊朗人民内心深处不可触摸的回忆。

事实上巴列维推崇的世俗化政策广义上对伊朗民众发展是有利的,但因其手段太过割裂,并没有做好与宗教的互相协调,再加上巴列维之所以能够让伊朗如此快速的发展经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亲美。

名义上是巴列维政权,实际上则是一个被帝国主义控制的傀儡政权,所以伊朗的繁华也不过是短时间的,再加上彼时的伊朗过度依赖石油资源,也为之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一味地亲美

伊朗的前身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波斯,可见其文化历史还是特别悠久的。不过犹如大航海时代到来,陆地丝绸之路逐步衰退,伊朗因其本身又缺乏战略资源,所以到了现代社会时,它已经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国家了。

自1925年礼萨汗推翻卡扎尔王朝开始,伊朗就正式级进入现代化社会进程。二战期间伊朗实施亲德政策,被英法联军瓦解政权后,礼萨汗的儿子巴列维上台。

与父亲一味地亲德不一样,巴列维是一味地亲美。那时候的巴列维依靠着伊朗石油资源与亲美的左右逢源,经济发展迅速。

只不过这样的繁荣却是与虎谋皮在镣铐下跳舞,终究不是长久之地,明眼人都知道巴列维控制下的所谓伊朗帝国,不过是一个被列强控制着的半殖民地国家罢了。

随着伊朗经济发展的迅速,国内出现了一大批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产阶级,巴列维在国内的专制王朝也受到了人民的抵制。

再加上巴列维王朝主张的世俗化政策,也影响到了宗教的利益,于是众多斗争矛头逐步指向巴列维国王。

不过巴列维此时可不怕,他毕竟可是一个拥有70万先进军事实力的帝国王朝。这批军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里面的军事领导者可是个个都受过先进教育,基本上是当时国内的精英。

另外他们的武器装备精良无比,当时凤毛麟角的F-14战机都被他搞到手,所以巴列维有恃无恐也是能够理解的。

被人民所抛弃

只不过在强大的军队,在民意面前也终将走向灭亡之路。因为伊朗人民发现这批原本应该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主权的军队,却丝毫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而且巴列维还不顾民意,大肆宣扬亲美政策,这更让人民觉得巴列维政权背叛了伊朗,只不过是美国的一个“哈巴狗”罢了。

被逼到绝境的伊朗人民,开始在伊朗境内发动起义,恰逢1975年国际油价大幅跌落,强烈依附资源的伊朗财政状况迅速恶化,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各地起义是层出不穷,巴列维开始还指望自己军队出面镇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军队在起义民众感化下倒戈了。

无奈之下,巴列维只好在1979年1月16日选择离开伊朗,没多久国内由霍梅尼牵头的伊斯兰革命成功了,巴列维王朝至此覆灭。

不难看出这个在四十年被覆灭的王朝,在对抗民愤群起时,压根都没有还手之力,也就是说起义者没用一颗子弹就让这个政权灭亡了。一个坐拥七十万大军的王朝,落得如此局面也是滑天下之大稽。

小结:

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军队的领导者也都是在最优秀的国家里“镀金”回来的,再加上这支军队竟然也差不多七十万人,最终却落得一个如此惨淡结局,实在是可悲可叹。

很显然巴列维的行径是触碰到了伊朗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在伊朗人民原则上反复横跳,才遭到了反噬抵制。

可见一切背离人民的行为,终将被人民所背弃,而当自己没有了人民的支持时,一切行为就将变得寸步难移了。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就如水,政权就如水上的船,顺风顺水时,船只自然游刃有余。一旦逆风逆水,船只也自然将会倾覆了,可惜的巴列维最初没有认识到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王朝   伊斯兰   伊朗   国家   帝国   政权   世俗   繁荣   军队   国内   万大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