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强刺激,“精准滴灌”支持实体经济丨报告解读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力度正在加大。 (视觉中国/图)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思路: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较2022年赤字率提高0.2个百分点。2023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高于2022年3.65万亿元的额度。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避免通货膨胀

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般表现为扩大赤字和减税降费。赤字率指的是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大小的关键指标。赤字率高则可能带来债务风险,国际普遍以3%为警戒线。

“财政赤字率3%,还是很谨慎的。”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收学院教授蔡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2023年达到3.5%—4%有宏观经济增长作为支撑,应该没有问题,基本相当于欧盟国家的赤字率水平。2019之后,很多国家并没有严格遵守3%的赤字率警戒线。

在蔡昌看来,赤字率设置相对保守的另一个原因是,可以防止地方政府债务过度扩张。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把握赤字规模,五年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政府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

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计划为3.8万亿元,2022年计划为3.65万亿元,加上2022年9月国务院依法盘活2019年以来结存的五千多亿元专项债限额,2022年实际新增地方专项债规模超过4万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尽管2023年刺激经济的力度稍大于2022年,但不会出现大水漫灌,避免通货膨胀。

多位受访学者表示,赤字率设置和专项债规模设置得较保守,以便后续政府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如果今年经济发展活跃,赤字率这一指标可能会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变化进行微调。”蔡昌说。

2022年,专项债明确其重点支持的领域共11个,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

蔡昌表示,从2023年的情况来看,专项债的投资重点或将更多覆盖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022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要求,可以概括为“总量要够,结构要准”。也就是说,总量上要满足实体经济需求,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在结构上要精准发力,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2023年货币政策依然延续2022年的基调,提出“精准有力”,强调结构性发力,特别是支持实体经济。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精准”是指对重点领域定向“输血”,实施精准滴灌,优化信贷结构。“有力”则是采取必要手段,如降息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和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以此向市场发出稳增长、促发展的明确信号。

“‘实体经济’这个提法这些年一直都有,但实体经济的内涵很模糊。”聂辉华解释,精准发力还应该从产业结构来看,合理的产业结构并不是规划出来的,而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没有利润的企业,无论怎么刺激支持,都无法真正发挥效用。

长期研究微观经济的聂辉华更关注资金从银行流向市场以后,是否真正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资金是否有效运转。基于此,他更希望货币能更多流向民营企业,进而带动民间资本投资。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力度正在加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南方周末记者施璇对此文亦有帮助)

南方周末记者 周小铃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晓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精准   实体   财政赤字   经济   财政政策   赤字   南方周末   地方政府   基础设施   专项   力度   资本   民间   规模   记者   报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