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两会留言:十岁女孩初潮,别让食物毁掉下一代



晚上的时候,朋友带孩子过来做客。话题聊到了老婆今天去开家长会带来的内容:儿子的同学,十岁的女孩,来月经了。

老婆说,家长会上的时候,就引起了家长们的议论,家长们比较担忧。老师毕竟也不是医学权威,只是好心且无奈的建议家长们看好孩子的饮食,一些油炸肉类食品尽量少吃。

朋友说,他亲戚家的女儿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早熟,才几岁,胸部也开始发育了,医生给开了抑制激素分泌的药物,但医生说这种症状是不可逆的。


不管家长、老师,大都把性早熟归因于饮食,尤其是肉制品。作为成年人个体,这方面的认知完全是被动接收和自我逻辑推演。养殖业激素催肥的消息数不胜数,不管消息真假,仔细想想觉得很可能是真的:以前,一头猪要养一年,养鸡也是大半年;现在,猪半年就催熟出栏了,鸡仅仅40多天就从刚出蛋壳的小鸡变大鸡出栏了,这难道不需要用药催吗?这些药能催熟动物,完全有可能催熟人啊,山东乳山市统计局投毒案不就是投的兽用激素药吗?这些动物被做成肉制品的时候,谁能保证肉制品上没有激素的残留呢。就算没有激素残留,也代表不了肉质本身没有催熟作用啊。

我们小时候的东西貌似都敢放心吃,后来,科技与狠活在食品成分表中的含量随时间越来越高,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初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上限,也刷新了一些人的道德下限。后续的什么瘦肉精、苏丹红都在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忍耐性,一次次让人们见识到人性下限之低,也一次次的让人们丧失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对于护子女心切家长们来说,既无助又愤怒。我记得当时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毒害儿童,就是在毒害民族的未来。

随着国家制度的完善,监管的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养殖业和食品制造业也改进了手段:我可以不违规、不违法,不代表我的产品没有伤害。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更加难以把控了:我根本不知道,也没能力去验证一个东西能不能给孩子吃。而监管一般都比较滞后:有了不良后果才会完善监督机制。

朋友说,可能以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十岁月经就不叫早熟,而被定义成正常现象了。

有道理,但问题是,我们那会没早熟。早睡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得等这批早熟的孩子长大才能知道,一旦有害,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伤害。那时候才发现有不良后果,这个社会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

朋友说,最近马上开两会了,把我们的担忧传进两会去呀。

我觉得有道理,所以写下来,希望这声音能被听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乳山市   初潮   下限   肉制品   养殖业   激素   月经   认知   两会   后果   食物   留言   女孩   食品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