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周刊丨七位企业界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编者按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在企业界的代表委员中,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七位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委员,他们结合各自所在的行业和企业现状谈感受、话期待。


聆听春日里企业的声音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一鸣



阳春三月,春意萌动,中国迎来两会时刻。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里,中国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描绘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蓝图。

2023年发展预期目标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正大步迈入新发展阶段。面对2022年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2023年设定的发展目标更加鼓舞人心。在这个目标下,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宏观和微观政策,让企业受益,让老百姓得实惠。

企业稳则经济稳,经济稳则国家兴,春日里需要聆听企业的声音。

2023年,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委员们普遍感受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传递出来的信心和决心,他们想进一步“撸起袖子加油干”,需要政策对行业和企业的支持。

企业有所盼,政府有所应。聆听企业声音,关注微观主体的感受,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七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只是中国经济中小小的一个“横切面”,远远不能代表全局,但可以由小见大。

企业家们期待共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今天,他们相信,这个春天和以往有些不同。


七位企业界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马永生:加速推进炼化行业绿色转型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


过去的五年,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作为我国炼化行业的龙头企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认为,炼化行业绿色转型有利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议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顶层设计,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尽快开展相关技术商业化示范,加强资源化利用政府引导,加速推进炼化行业绿色转型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全球塑料产量累计接近100亿吨,其中,只有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利用,76%的塑料最终成为废弃物。目前,废塑料主要的处理方式为填埋、焚烧及回收利用,化学回收尚未形成有效产能,而废塑料化学回收是全球公认的低碳清洁,且唯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利用方法。

马永生指出,近年来,国际化工巨头纷纷加速在塑料回收领域布局,全球超过60家公司正在研究废塑料回收的解决方案。我国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研究基本与国外同步,但仍存在原料获取难度大、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全产业链统筹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形成工业化示范、建立完整的化学循环产业链以及原料、产品相关的标准体系。

他建议,要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要制定废塑料化学循环总体发展规划,搭建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动产业链建立。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和国有大型企业联合,优化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议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协同创新,龙头石化企业牵头,加大废弃塑料、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加强资源化利用政府引导,建议国家鼓励支持生活垃圾填埋场、造纸厂等膜状混合废塑料集中的单位,将产生的废塑料提供给相关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化学再生,建立稳定的废塑料供货关系。强化政府引导下的低值废塑料资源源头合理分配、回收网络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化利用效能。


付刚峰:助力产业链自主可控推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付刚峰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还描绘了经济增长的蓝图,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和针对性,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付刚峰表示,认真聆听和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感到十分振奋,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

付刚峰进一步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结构优化、构筑美好生活、促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通过“直投+基金”的方式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国家级基金的引领作用,引导和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力量参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他表示,下一步,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发展质量,围绕清洁能源、民生健康、产业金融等领域,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作用,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为核心,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加大投资,助力产业链自主可控,推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张晓仑:加快推动农机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

迈入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正在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

农机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已进入机械化主导的新阶段,完成了环节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效机械化的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表示,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对全球粮食生产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必须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深刻认识到我国粮食中长期仍处于紧平衡态势的现状,从战略高度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农业劳动力短缺并存等问题,使得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显得越发重要、愈加迫切。

“在新形势下,农机装备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也进一步凸显。农机装备产业中的核心问题还是技术问题,要着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力争牵住‘牛鼻子’、解决‘掉链子’、突破‘卡脖子’,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张晓仑说。

张晓仑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机装备应用基础研究,部署中长期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发挥制度优势;进一步优化农机补贴政策,提升补贴效果;进一步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打造“中国品牌”的农机装备,加大高端农业机械现代产业链“链长”、拖拉机产业链“链主”工作的支持力度,在科技、财税、产业、金融等方面发挥政策合力,实现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的全链条、全要素支持。



俞培根:进一步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院士增选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还明确,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提供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所在,关乎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从原来的“跟跑”为主的状态,变成了“跟跑”“并跑”“领跑”并行的多元状态。以能源装备为例,历时十五年研制,重达8000余吨,突破高效冷却、高压绝缘、高强度材料应用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单机容量全球最大百万千瓦的白鹤滩水电站机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水电装备技术攀上了世界水电高峰;历时十三年研制,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系统建立完整研发设计、试验验证体系,实现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自主可控的,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F级重型燃气轮机研制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俞培根认为,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对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的专家授予的最高学术称号,其对工程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和科研工作者作用发挥具有强有力的引领、带动作用。俞培根表示,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迫切需要强化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支撑作用,也迫切需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院士增选的力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主体地位,也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刘永好:努力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听了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感觉特别务实、非常受鼓舞,让我深深感受到政府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保民生的决心和力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刘永好表示,新希望集团作为一家坚守农牧产业四十多年的企业,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其深深感到身上的责任和担子。

他表示:“新希望集团会集中力量攻坚‘卡脖子’难题,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为驱动,重点放在‘种业芯片’。我们已经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新鸭’,打破了我国肉鸭必须依靠引进的历史。现正在全力攻坚‘猪芯片’,已研发了管理猪只的育种软件‘秀杰和普’,其算力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最近发现了猪重要经济性状的关联位点,在种猪全基因组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2022年初,新希望集团提出开展“节粮专项行动”,通过育种、饲料配方、养殖方式的优化,争取每年提升1%的饲料使用综合效率,即每年节约1%的粮食用量,五年累计可节粮150万吨。为号召更多企业参与其中,今年初又牵头发起设立“饲料节粮科技创新联合体”,逐渐探索推动形成节粮减损长效机制。

“新希望集团将持续在产业扶贫、乡村人才培训等方面作出努力,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把‘10万绿领新农人培训’、乡村振兴‘村长班’开展下去。同时,我们不仅自己持续投入,还会想办法带动更多企业、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进来,大家群力群策一起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刘永好说。



韩峰:聚焦“四个”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韩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韩峰表示,现场聆听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听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反复研读后,我认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聚焦科技高质量、创新高质量、人才高质量、实体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实体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根本途径。”韩峰说。

科技高质量发展,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外国“卡脖子”技术,注重技术的研发,更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以技术领先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研发生产的48K大丝束碳纤维、氢化丁睛橡胶等,都是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

韩峰表示,作为能源企业,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锻长板、补短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助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各类人才尽显其能、才尽其用。推动实体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充分发挥存量资产低成本的优势,通过转型升级,让产品走向中高端,助力企业产业链升级,引领市场升级;同时,要让增量资产的产品直接迈向更高端,引领市场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需求。



刘汉元:保障硅能源产业用电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随着光伏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硅能源产业同步快速发展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

2022年,国内高纯晶硅总供应量达90万吨左右,其中国产81万吨,进口9万吨。2023年,国内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50万吨左右,其用电需求也将同步增长。按生产1千克高纯晶硅用电60千瓦时计算,全年用电需求总量将达900亿千瓦时左右。而150万吨高纯晶硅可生产600GW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高达7800亿千瓦时,系统可以稳定运行二十五年以上,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是典型的“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煤炭”“新石油”。

目前,晶硅光伏产业的主要聚集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电需求无法保障、季节性限电限产问题,客观上对硅能源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和影响。

刘汉元建议,在工业领域优先保障硅能源生产企业用电需求;支持硅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提高硅能源产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问政2023①丨5%左右!今年预期增长目标提振发展信心

●书记市长论坛丨杨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专访丨刘尚希:5%的预期增长目标是务实的可实现的

总 监 制王辉 王继承

监 制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中国经济时报   企业界   集团有限公司   政协委员   产业链   中国   农机   董事长   周刊   能源   装备   关键   委员   代表   我国   产业   国家   全国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