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和麹文泰的故事

现在的高昌故城,虽然只剩下残垣断壁,仍日夜坚守在那里。丝绸之路的许多故事都和这个城市有关,千年历史就像破碎的陶片凌乱地躲藏在这个故城的某些角落......


高昌城毁于元代的一场战争。如今,金戈铁马和战地狼烟早被时间的沙漠吞噬,关于高昌的历史也如同戈壁上的海市蜃楼一样漂浮在若有若无之间了。现在的高昌故城。虽然只剩下残垣断壁,仍日夜坚守在那里。丝绸之路的许多故事都和这个城市有关,千年历史就像破碎的陶片凌乱地躲藏在这个故城的某些角落。每次来到高昌故城,我都会到东城墙和西城墙去,不仅是因为这两面城墙保存完整,唐玄奘和麹文泰的故事,总是萦绕在我的心中,排遣不散。

唐玄奘 1361 年以前的一个夜晚来到高昌城,我以为他是从东门进入的。与东门相连接的应该是条大道,直通田地城(相当于现在的鄯善)。那天,高昌王麹文泰听说玄奘已经到了田地城,急于见面,令迎接的使臣和玄奘一起连夜赶回高昌,他自己也深夜不眠,秉烛相待。高昌城门为玄奘隆隆打开……麹文泰和他的高昌国为玄奘的到来激动不已。而玄奘的取经生涯从此也告别了曲折与黑暗,一条平坦大道铺向辉煌。


玄奘似乎是天生的佛教学者,在隋末唐初那个战乱纷起的岁月,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佛学的探讨追寻,到处游历,随时请教。结果,在中国这方天地里,他终于发现再没有可以请教的对象了,心中的疑问还有很多没有得到解决。别无选择,他只有西向求法一条路可走。在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中国的统治者正是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此时刚刚用军事政变的方法登上皇帝的宝座,对他而言,更多的急务等待他去处理,所以他下令封锁边境,不许百姓“出蕃”(出国之意)。玄奘西域求法的申请朝廷没有批准,这对他应该是个重大打击。但是,心中的疑难问题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他,他无法得到安宁。不得已,他决定独自违令西行,因为原来约好的同伴都无一例外地放弃了。

玄奘是僧人,但也必须遵守朝廷的法令。在当时,不仅出国是不自由的,各个地区之间的旅行也是受限制的,只有持有政府发放的通行证(称作“过所”)的人才可以通行。而通行证的申请是极其繁杂的,至少目的地和目的是必须要交代的。刚刚申请出国求法的玄奘,要申请通行证一定是很难的。恰在此时关中发生了灾荒,政府允许灾民到别处求生。于是玄奘就随着灾民向西进发。此时的玄奘已经具有了极高的佛学修行,一路上他讲经诵法,不仅解决了盘缠,而且声名日著。唐朝发达的行政效率,很快就发现了玄奘的行踪,并对他的动机产生了怀疑,这位高僧可能要违令西行,因为他正在接近边境。一纸拦阻的命令急递而来,玄奘也如同逃亡一样迅速西进。在敦煌,那纸命令终于赶上了玄奘。玄奘注定要完成取经大业,一位小吏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不但没有执行命令,反而给玄奘介绍了“关系”。曾经有人想随玄奘西行,但戈壁瀚海的艰难和可怕的传说最终还是使他们半途而退。最后一位少数民族男子,把一匹有经验的老马换给玄奘,自己却逃回敦煌。

玄奘取经生涯最艰难的时刻是在西出玉门关以后。西行之路,最大的敌人不是人类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所以很少有人孤身穿越从敦煌到伊吾(今哈密)的大戈壁莫贺延碛。在莫贺延碛玄奘果然迷路了。更糟的是他失手打翻了赖以生存的水袋。好在玄奘很聪明,不知道路就信马由缰。意志更坚强,四夜五天无水竟然挺了过来。实际上他已经接近了死亡幽谷。后来英国人斯坦因写文章考证玄奘的行进路线,证明玄奘并没错。玄奘的危险来自缺少旅伴和缺乏旅行经验。若不是胡人的那匹识途老马带着玄奘找到了泉水,玄奘可能与许多人一样会成为路鬼而不为后世所知。玄奘九死一生,两天之后到达伊吾,如此奇迹,轰动了伊吾城。


麹文泰得知玄奘到达伊吾的消息后,立即派出使臣去迎接玄奘。玄奘本来没有路经高昌的计划,但实在盛情难却,只好改变路线随高昌使臣去见麹文泰。这一改变,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此后玄奘的命运,也使我们今天对当时西域各国的了解发生了改变。因为以玄奘个人经历为核心的《大唐西域记》由此而改变。

玄奘在高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盛情款待,设坛讲经自然又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麹文泰即使不是佛教信徒,也是热烈的信仰者。他在中国内地曾有过四年的经历,到过许多地方。他十分推崇玄奘的佛学,说他从没有见过比玄奘学问更高的僧人。这个判断是不错的,说明麹文泰对佛学有相当的修养。可能是他对玄奘太崇拜了,他终于提出了一个让玄奘实在无法接受的要求:请大师留在高昌做我们的国师吧!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要求,并不是什么人都有机会获此殊荣的。麹文泰诚恳地说,高昌虽是小国,但僧侣总有几千人,这些人和高昌国都需要大师的指导啊。玄奘是为信仰冒死西行的,他不想接受这个诱惑,世间的荣华富贵对于一位信仰者而言是飘若浮云的。面对拒绝,麹文泰也不后退。大师,如果高昌国不让大师西行,大师能成行吗?这是威胁。玄奘更不示弱,以绝食抗争。这种形式的抗争,从来不会发生在你死我活的敌我之间。三天之后,麹文泰妥协了。双方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麹文泰和玄奘结为兄弟,麹文泰支持玄奘西行,玄奘学成归来要在高昌停留三年。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玄奘讲经不止,麹文泰则为他做各种准备。


玄奘在到达高昌之前,是靠施舍维持生存的,到高昌以后,他简直成了富翁。麹文泰为玄奘准备了“四个沙弥以充给侍。制法服三十具。以西土多寒,又造面衣、手衣、靴、袜等各数事。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及绢等五百匹,充法师往返二十年所用之资。给马三十,手力二十五人。”这些人力物力对于玄奘而言意味着什么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些财物的较具体的含义。吐鲁番出土的麹氏高昌时代的文书,使我们对那个年代的经济情况有了一些概念。《高昌内臧奏得称价钱帐》是一件出自阿斯塔那 514 号墓的文书,内容是关于某年贸易税的报告书,其中详列每件贸易的商品、数量及从中所得税钱数量。玄奘得金百两,合银钱约 625 文,数量虽不多,但作为贵重金属,从这件文书所举高昌交易税的全年统计来看,玄奘所得黄金大大超过高昌一年的黄金总交易量。三万银钱是个庞大数字。假设高昌每年的黄金交易量为五十两,高昌从中收税三万银钱须 240 年。仍以上文为例,高昌国全年交易税(称价钱)总数不会超过 600 文。即以600 文计算,玄奘所得三万银钱须高昌50年所得称价钱。500 匹的绢和绫,若以高昌曾存在的评估价格推算,以每匹 40 文计。又是二万文。此外,为了玄奘能顺利西行,麹文泰给沿途二十四个国的国王都写了国书,每书附大绫一匹为信。大绫比绫贵重,二十四匹至少得有一万银钱。为了寻求西突厥叶护可汗的帮助,又献“绫绡五百匹、果味两车”。果味不知如何计算,加在一起,总不会低于二万。总计银钱是八万。阿斯塔那48号墓出土一组延昌二十七年(587)的高昌兵部买马奏行文书,一匹马最贵的是 45 文,最少 32 文。即以一匹 40 文来计算,玄奘的八万银钱可买马2 000 匹。


“给马三十匹”,这可能是专门为了运输的。四个小沙弥应该是专用来侍奉玄奘生活起居的,而二十五人既名为手力,应该是专门负责马匹管理及其他体力活动的。高昌的劳动力因为雇佣劳动的存在,其价格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据研究,麹文泰给唐玄奘派用的二十五人,二十年的雇佣价格相当于高昌银钱五万多。

由于受到麹文泰的强力资助,高昌以后玄奘一路顺风。沙弥四人,一人曾在遇贼时救过玄奘并因而拯救了全体。玄奘不仅不用为经费问题劳神,而且可以从容回绝施舍,有时竟可以施舍他人。“自高昌王所施金、银、绫、绢、衣服等,所至大塔、大伽蓝处,皆分留供养,申诚而去”。可见,玄奘在印度从容专研佛学,不但不为经费问题所困,而且有经济实力保持与佛学界的礼尚往来,这对他日后的成功都不是无益的。

麹文泰对玄奘的帮助显然不限于物资和人力,国际关系方面的援助也是很重要的。玄奘西行,所经之国众多,个人身份因而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此前,玄奘不过是个普通僧人,现在却有了高昌王弟的名义。从高昌开始,玄奘拥有了一个政权靠山。麹文泰“遣殿中侍御史欢信送至叶护可汗衙。又作二十四封书,通屈支等二十四国,每一封书附大绫一匹为信。又以绫绡五百匹、果味两车献叶护可汗,并书称:'法师者是奴弟,欲求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仍请敕以西诸国给邬落马递送出境。”玄奘不是高昌使者,但是有高昌专使的护送,玄奘受到高昌保护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高昌虽然是个小国,但由于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与西域诸国往来频繁,递送玄奘一行之请求诸国不难办到。由于高昌在西域诸国中享有特殊地位,诸国与中原贸易往来所需高昌的地方很多。现在,高昌王麹文泰派出特使,发出国书,请沿途各国照顾玄奘一行。这对于各国而言实在是太简单了。于是我们看到,除了焉耆(因与高昌有过战争)以外诸国对玄奘一行的照顾都很周到。此时的玄奘还只是个普通僧人,还没有名扬天下,他在西域诸国心目中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不可能比高昌国王的国书更高。


到印度之前,玄奘一直享受特使护送的待遇,除了麹文泰的特使以外,西突厥统叶护可汗也派了特使。从麹文泰给叶护可汗的信就可以了解到,高昌的影响无法与西突厥相比。《旧唐书·突厥传下》称在统叶护可汗时期,西戎之盛,未之有也。’玄奘从碎叶顺利到达北印度都在叶护可汗特使的护送之下。以西突厥的强盛,西域各国不可能不礼遇叶护可汗的贵宾。看起来各国是对玄奘法师的尊敬,实际上是尊敬玄奘背后所代表的国家。而玄奘之所以拥有了这样一种十分有利的身份,无论如何不能不归功于麹文泰。以叶护可汗而言,由于西突厥不信佛教,他个人对玄奘以及玄奘所追求的事业既无了解也无兴趣。他劝玄奘不要去印度,理由是:“彼地多暑,十月当此五月,观师容貌,至彼恐销融也。其人露黑,类无威仪,不足观也。”他把玄奘当作观光客了。但是他还是把玄奘安全送到了目的地,对于他而言,这不过是举手之劳。更重要的是麹文泰,两国本来就有姻亲关系,何况此次又是重金卑辞的请求,这么一点小事如何能够回绝!

玄奘来自高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龟兹,玄奘一行受到包括国王在内的热烈欢迎,而玄奘住宿的第一家就是高昌人的寺院,因为“法师从家乡来,先请过宿,因就之,王共诸德各还。”高昌人的优先权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第二天,接受国王的招待,又赴最有名的阿奢理儿寺。在阿奢理儿寺发生的事,也可证明玄奘的身份。阿奢理儿寺的住持曾游学印度二十多年,在当地最受国王和国人的尊重,号称独步。其实,他的佛学修养比玄奘尚不如,但他开始时的态度很能证明玄奘的角色:“见法师至,徒以客礼待之,未以知法为许。”玄奘在他的心目中主要不是求学的僧人而是国王的客人,寺院所作的不过是作为有名的文化单位接受参观访问而已。在玄奘还没有名震印度之前,主要是国王或国家客人的这一角色在研究中是常常被忽略了。

谈到麹文泰对玄奘的帮助,玄奘的感受应该是最重要的。玄奘原计划不到高昌,所以麹文泰对他的热情和帮助也是玄奘未曾想到的。当麹文泰为玄奘的行资准。备完毕之后,“法师见王送沙弥及国书绫绢等至,惭其优饯之厚”,于是上启以谢。启文先讲西行的动机,再言麹文泰的大力支持,“伏对惊惭,不知启处,决交河之水比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悬度凌溪之险不复为忧,天梯道树之乡瞻礼非晚。倘蒙允遂,则谁之力焉,王之恩也。”麹文泰对玄奘的支持已转变成巨大的精神动力,玄奘表示从此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了。玄奘一人西行,伊吾之前险些丧命,麹文泰与他一见如故,立刻就给予如此大的支持,抚今追昔,玄奘被麹文泰的真情所感动,他的感谢当然也是出自真诚。

玄奘对麹文泰的恩情是一直记在心中的,他更念念不忘与麹文泰的三年之约。十几年以后,日戒王问玄奘归国是走海路还是陆路的时候,玄奘的回答是:“玄奘从支那来,至国西界,有国名高昌,其王明睿乐法,见玄奘来此访道,深生随喜,资给丰厚,愿法师还日相过,情不能违。今者还须北路而去。”当时中印之间海路更发达,而玄奘却坚持从陆路回归。这个决定,再次改变了《大唐西域记》的内容,否则,他回来的路线也不会记录在该书之中。这个回答,也是对麹文泰的高度评价,对麹文泰的感激之情依然浓烈。

十七年以后,玄奘声震印度。当他风尘仆仆来赴麹文泰的三年之约的时候,此时的西域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突厥的强盛已是昨日星辰,当年阻止玄奘西行的唐太宗和他的朝廷成了这里的真正主人,至于麹文泰已在几年前亡故,他的高昌国已成了唐朝的一个州,玄奘没有再到高昌故地,他决定直接回中原。在他的请求报告被批准以后,玄奘经长安赴洛阳与唐太宗会面。从此,玄奘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开始了巨大的翻译工程。在与唐太宗见面时,在《大唐西域记》的进表中,以及其他场合玄奘都尽可能表示自己的西行皆赖皇朝,从来没有一句谈到麹文泰。玄奖把麹文泰忘记了吗?没有。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并不是玄奘自己撰写的,而是他的弟子慧立所撰,后又为另一弟子彦增修五卷,共十卷。前五卷的内容是西域取经的历程,后五卷是归来后译经的事迹。慧立从玄奘译经二十余年,彦惊的序言把慧立的情况也进行了交代,慧立崇尚玄奘的学养,“因循撰其事,以贻终古。及削稿云毕,虑遗诸美,遂藏之于地府,代莫得闻”,直到临死才令门徒取出。玄奘一人到达高昌,慧立并末随行,但我们看到《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录高昌事甚详,尤其是玄奘给麹文泰所上谢启竟是全文照录。全传虽以第三人称写成,但有的地方明明表达的是玄奘的情感。慧立所记玄奘事迹,其资料应来于玄奘,或录自玄奘所述,或来自师门命令,但无论如何,都一定是反映了玄奘的意图。对于唐太宗而言麹文泰是罪人,对于玄奘而言麹文泰是恩人。在唐太宗面前,玄奘不能谈到麹文泰,但在自己心中他不能忘记麹文泰。每与弟子谈及西域之行,玄奘对麹文泰的感激就不免溢于言表,终于有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诞生。

玄奘的成就是伟大的,他的一切成就的基础就是西域问学求法,而这不能离开麹文泰的帮助。后来由玄奘取经故事演化出来的《西游记》都是妖魔鬼怪一心要吃唐僧害唐僧,而实际上的唐玄奘却是一路受到帮助,对他帮助最大的就是麹文泰。当然,归来以后的译经也是很重要的,这也不能没有唐太宗等皇帝的支持。不过比较而言,麹文泰是雪中送炭,唐太宗是锦上添花。

高昌城西墙上的两个门洞依然分明。这是玄奘离开高昌城的地方。大师要离开高昌继续西行,麹文泰率领王妃和文武百官出城相送,自己要骑马再送一程。一路风尘,千难万险,大师一定要保重啊!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距高昌城几十里的地方,玄奘回头望去,远处的麹文泰依旧伫立不动,他隐约还能听到麹文泰的声音:大师,别忘了三年之约啊!玄奘潸然泪下。终其一生,他没有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求法   西行   西域   伊吾   银钱   可汗   突厥   印度   佛学   法师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