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晟丨李世民的岳父,绝代智谋,上兵伐交,分化瓦解突厥第一人

说起长孙晟这个人,可能很多人对他没什么印象,甚至根本不认识他。

反倒是他的儿子一辈中涌现了众多著名人物,比如,他的儿子叫长孙无忌,是唐朝著名权臣,女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女婿正是李世民。

不过,咱们今天的主题,还是着重了解长孙晟这个人,因为他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

长孙晟不仅智谋出众,而且有文武之才,凭一己之力把强盛一时的突厥人肢解成为东西两部,自此,突厥由盛转衰。

为后来唐朝先后攻灭东、西突厥奠定了基础。


突厥是如何崛起的?


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汉朝虽然灭了匈奴,但北方草原每个时代都会有新的民族崛起。

汉朝末期,原本被匈奴灭掉的东胡部落分成了两支,一支叫做乌桓,一支叫做鲜卑。

匈奴被汉朝打垮后,草原上便出现了权力真空,乌桓和鲜卑没了匈奴的压制,开始崛起,不过他们崛起所耗费的时间比较久。

汉朝灭亡后,历史进入三国乱世时代,此时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中闹得最欢的还是乌桓,但很快就被曹操给打残了,而鲜卑比较低调一点,得以发展。

一直到三国结束,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江山,建立晋朝时,鲜卑才算真正有了一定的实力和中原王朝叫板。

当初,司马昭灭了蜀汉之后,之所以迟迟没有对东吴动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鲜卑崛起,在西北一带经常作乱。

但好在晋朝当时是司马炎在位,国力强大,很快就把鲜卑给揍了,稳定了后方之后,司马炎才着手攻灭东吴。

但司马炎这个人实在是愚蠢,他认为司马家之所以能够篡夺曹魏江山,正是因为曹魏宗室太弱,当出现权臣专权时,宗室对此无能为力。

所以,司马炎决定对司马家族的宗室亲族进行大肆分封,一口气就分封了27个同姓诸侯王。

最严重的是,在传位的时候,他有26个儿子,却明知长子马衷有智力障碍问题,还非得把他立为太子。

可想而知,这么一个人,怎么能应对得了朝廷大臣和各路诸侯。

果然,没过多久,晋朝内部爆发权力争端,引发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趁机进犯中原,进而导致五胡乱华的惨剧。

五胡乱华之后,各大游牧民族在中原互相攻伐、你争我夺,鲜卑人最终胜出,建立北魏,一统北方。

鲜卑人入主中原后,北方草原又出现了权力真空,原本被鲜卑压制的柔然人趁机崛起。

突厥原本是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当时柔然崛起后,突厥也只能乖乖归附柔然,并且在阿尔泰山一带逐水草而居。

但柔然对突厥的压榨太严重,搞得突厥人十分不爽,于是发起反抗,最终在北魏和突厥的两面打击下,柔然灭亡。

柔然被攻灭后,突厥人便趁机占据了北方草原,并迅速崛起。

然而此时的中原,正值南北朝时代,处于乱世当中,北魏也很快就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十几年后,东魏和西魏都被权臣篡夺江山,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中原政权实力大减。

恰恰这个时候,突厥人已经羽翼丰满,实力冠绝一时,中原政权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北周和北齐被突厥人毒打几次之后,深感突厥之强大,只得被迫向突厥称臣纳贡,还要派公主到突厥和亲。

一时间,突厥汗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霸主,十分强盛。

甚至于突厥可汗将北周和北齐称为“两个儿子”,嚣张至极。

突厥人对于北周和北齐,向来是谁弱就帮谁,北齐要是被北周打得快不行了,他就帮北齐对付北周,反之一样。

因为一旦中原实现统一,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对突厥不利,突厥人也不想看到中原统一,所以一直玩平衡战术,确保中原各大政权谁也灭不了谁。

但这种事情是无法一直控制下去的,北周建立19年后,北周武帝率军攻灭了北齐,一统北方,实力大增。

可即便如此,北周依然无法与突厥抗衡。

因为南方还存在着割据政权,与北周敌对,北周也没有能力同时在南北两面开战,因此,北周武帝也沿袭了以前的和亲政策,向突厥纳贡。

甚至为了对付南方割据政权,北周武帝宇文邕还娶了突厥阿史那公主为妻,并将其立为皇后。

这种局面,一直到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后才得以改变。

但事实上,隋文帝最终能降服突厥,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最重要、最核心角色的,非长孙晟莫属,因为突厥人正是被他肢解,并分化瓦解的。


长孙晟是如何肢解突厥的?


长孙晟原本也是北魏贵族之后,他的家族即使在北周时代也是官宦世家,而长孙晟本人更是自小聪慧,而且精通射术。

不过,当时北周本身是一个尚武的王朝,上层贵族骑射技术好这本身也没啥大不了,但长孙晟的箭术水平简直是百发百中的水准。

一开始,他只是在北周军队中做了一个低级军官,并不出名,很多认识他的人也并不觉得他有何特别之处。

直到有一天,杨坚视察军队时,无意中认识了他,谁知两人一番交谈后,杨坚当即就认定,此人见识超群,武艺又高,将来必是名将。

不得不说,杨坚在识人这方面果然有独到之处。

而长孙晟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突厥人的地盘上,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为长孙晟最终肢解突厥奠定了基础。

580年,突厥可汗希望能和北周通婚,请求派一名公主来和亲,北周宣帝遂选一名宗室女子,封为千金公主,由长孙晟护送至突厥。

由于突厥是当时的霸主,所以对于北周派去的使臣,一般都十分轻视,甚至羞辱。

对于长孙晟的到来,这种折辱自然也是逃不过的。

谁知,长孙晟不仅没被折辱,反而用超凡的箭术将突厥人给镇住了。

当时,突厥沙钵略可汗摄图正盘算着如何把这个北周使臣羞辱一番时,正好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抢食物。

于是,摄图心生一计,当即就给了长孙晟10支箭,要求他把那两支雕给射下来。

这其实是故意轻视长孙晟,因为在游牧民族中,射下两只大雕,并非难事,也不需要10支箭。

如果长孙晟10支都射不中,或者用了七八支才射中的话,显然是会被善于骑射的突厥嘲笑的。

关键时刻,长孙晟二话不说,当即张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后,两只大雕应弦而毙,从天空瞬间掉下来。

在场众人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顿时傻眼。

原来,长孙晟箭术高超,他那一箭竟然同时穿透了两只大雕的身体,一箭射下双雕,由此也诞生了一个成语:一箭双雕。

沙钵略可汗摄图见状,顿时大喜,随即很强硬地将长孙晟留在了草原,不让他回去了。

自此以后,沙钵略可汗摄图对长孙晟礼遇有加,还经常与他一起游猎,而且其他的突厥贵族子弟也被他高超的箭术所折服,纷纷与他亲近,并请教他射箭技术。

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隋书》

然而,突厥人怎么也想不到,这是突厥走向衰落的开端!

因为长孙晟绝不是一般的射箭高手,他还是一代谋略大师,既然来了,那就不能空着手回去。

留在突厥的这段时间里,长孙晟并没有闲着,他和突厥贵族子弟、士兵、将军们之间把关系搞得非常好,混得风生水起。

因此,他想打听点什么事,大家也都愿意告诉他。

长孙晟便是利用这样的机会,把突厥人文地理、政治格局、部众强弱、山川地形全部摸得一清二楚。

就这样过了一年后,长孙晟才得以返回北周,当时掌权的是杨坚,长孙晟于是将突厥的内部情况全部向杨坚和盘托出。

杨坚听后大喜,当场就把长孙晟升职为奉车都尉。

几个月后,杨坚篡夺北周江山,自立为帝,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

但杨坚很显然是不想再当突厥人的小弟了,于是不打算再给突厥人纳贡了,突厥可汗知道后,相当不爽。

由于沙钵略可汗摄图娶了北周千金公主,而杨坚篡夺了北周江山,所以他干脆以为千金公主宗室复仇为理由,起兵40万大举进犯隋朝边境。

收到急报后,杨坚大惊失色,赶紧派兵抵挡,谁知随军刚出发不久,突厥那边只是在边境劫掠了一番便扬长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杨坚只好抓紧时间征调民夫加固长城,并派出七万大军驻屯于边境,以防备突厥。

关键时刻,长孙晟出场了,他立即就给杨坚上书分析道:

突厥内部其实有四个可汗,分别是沙钵略可汗摄图、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突利可汗,其中沙钵略可汗摄图是突厥共主,是大可汗。

但是,这四个可汗虽然表面上是叔侄、兄弟关系,看似沙钵略可汗才是老大,但其实四个可汗之间谁也不服谁。

只要我们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策,就能使得突厥爆发内战,等突厥人鹬蚌相争之后,我们再出兵,可将其一举攻灭。

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回兵,自防右地。又引处罗,遣连奚、霫,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隋书》

所谓离强合弱,就是采用离间计使得突厥各部之间相互猜忌,直至大打出手,再联合弱小的一方,对付强大的一方。

不得不说,长孙晟这一计堪称经典,杨坚看完之后简直是喜笑颜开,当即就召见了长孙晟,两人一番谋划后,杨坚当即就决定采用长孙晟的计策。

具体的实施过程是这样的:

鉴于达头可汗的兵力比沙钵略可汗多,但沙钵略可汗却是突厥老大,所以达头可汗是不服的。

所以,杨坚先是派使者带上重礼前去拜会达头可汗,使者见到达头可汗后表示:

我们大隋皇帝十分钦佩您,你的部众也比沙钵略可汗多,我们觉得你更适合做突厥老大,如果有我们大隋皇帝的支持,肯定能打败沙钵略可汗,登上突厥大可汗之位。

达头可汗本来就对沙钵略可汗不服气,所以在隋朝使者的游说下,立马就动心了,随即派出使者回访隋朝。

与此同时,隋朝方面也同时派出使者带着礼物去了沙钵略可汗那边,也表示说:

我们大隋皇帝还是很愿意与沙钵略可汗交好的,但现在达头可汗那边好像更有诚意,也派了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来。

这时沙钵略可汗才一脸懵逼地说道:真有其事?

只听使者说道:“千真万确,可汗不信的话,可以派使者随我去长安一看便知。”

沙钵略可汗心里顿时愤怒交加,这小子本来就不太服我,如今又绕开自己,单独和隋朝打得火热,难不成想和隋朝结盟对付自己?

于是,为了探听虚实,沙钵略可汗当即就派出使者回访隋朝。

等使者来了之后,隋朝方面在接见使者的时候,故意将突厥这两个使者放在一起宴请。

宴会上,隋朝君臣顺便故意搞了一波区别对待,这也是离间计中很重要的一环。

那一日,只见杨坚对待达头可汗的使者,又是让人斟酒又是叫人夹菜,还时不时地和他对饮一杯,而沙钵略可汗的使者却被晾在一边。

这么一来,沙钵略可汗的使者见到这一幕,当场就认定达头可汗跟隋朝打得火热这事儿是真的,而且这小子显然是想联合隋朝推翻沙钵略可汗。

于是,沙钵略可汗的使者当场就发飙了,两个使者在宴会上互相掐架,直至撕破脸。

而杨坚、长孙晟以及众多隋朝大臣,则是一边吃瓜,一边看热闹,巴不得他们拿刀互捅。

突厥的两个使者撕破脸回到突厥后,达头可汗自知凭自己的实力是干不过沙钵略可汗的,毕竟人家是大可汗,除了本部人马,还有其他几个可汗支持。

所以,为了自保,达头可汗干脆选择归附隋朝。

至此,突厥被瓦解四分之一的力量。

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很快,长孙晟又带着丰厚的礼品到东边突利可汗的住处,许下足够诱人的条件,引诱突利可汗归附隋朝,使得突利可汗和沙钵略可汗之间产生猜忌。

第二年,离间之计初见成效。

这一年,沙钵略可汗集合突厥诸部大军,进犯隋朝边境,隋军连连败退,当沙钵略可汗想进一步往南打的时候,达头可汗立马就不干了,当场引兵撤退。

虽然达头可汗撤走了,但突厥还有三个可汗在继续进攻,隋朝边境依然告急。

关键时刻,长孙晟再生一计,他出面游说沙钵略可汗之侄染干,许以好处,让染干跟沙钵略可汗说,西边的铁勒部落要谋反,试图袭击可汗牙帐。

沙钵略可汗担心老巢被人端了,当即就撤军离去。

谁知,仅仅过了一年,沙钵略可汗再度大举进犯!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不仅吃了败仗,连突厥部落也被长孙晟的离间计再度肢解一部出去。

开皇三年(583年),沙钵略可汗带着阿波可汗、突利可汗大举进犯,隋朝方面也派出三路大军迎击。

交战过程中,阿波可汗所部被隋军多次击败。

这时,长孙晟再度出场,使出离间之计。

只见长孙晟对阿波可汗说道:

你看沙钵略可汗每次出来打仗,都是打的胜仗,你却连连战败,这么下去的话,由于战败给突厥带来耻辱,必然导致威信急剧下降。

到时候沙钵略可汗必然把罪责归到你头上,很可能就借机把你的部众给吞并了,好壮大他的实力。

与其坐等被吞并,不如归附我们大隋,你看达头可汗就归附了我们,沙钵略可汗也拿他没办法,现在照样活得好好的。

阿波可汗虽然没有当场答应,但回复说,自己回去会好好考虑的。

等阿波可汗退走后,长孙晟立马就派人到沙钵略可汗那里散播消息,说阿波可汗决定投降隋朝了。

很明显,突厥内部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强的猜忌之心,沙钵略可汗素来忌惮阿波骁悍不能制约,所以当长孙晟散播出阿波投降的消息时,沙钵略可汗对此深信不疑,当场大怒。

于是,沙钵略可汗决定率军讨伐阿波所部,不仅端掉了阿波的老巢,还杀了阿波的母亲。

这么一来,两人算是结下了深仇大恨!

阿波可汗一怒之下,逃到已经归附隋朝的达头可汗辖区,达头可汗听说阿波可汗的遭遇后,当即借兵十万给他。

阿波可汗带着复仇大军对沙钵略可汗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大规模打击,沙钵略可汗连连败北,实力也在战争的消耗下,由强变弱。

突厥人就这样陷于内乱当中,互相攻伐一阵后,沙钵略可汗实力大减,而且一面要对付隋朝,一面要对付阿波、达头可汗,被搞得精疲力尽。

最终,沙钵略可汗决定向隋朝求和称臣,杨坚同意了他的请求。

沙钵略可汗娶的那个北周公主眼见形势不利,也主动请求改姓杨,被杨坚赐姓杨氏,改封为“大义公主”,辈分上属于杨坚的义女。

自此以后,突厥内部以沙钵略可汗、突利可汗为首,在东边建立东突厥,以阿波可汗、达头可汗为首,在西边建立西突厥,至此分裂为两部。

长孙晟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大获成功!

时摄图与卫王军遇,战于白道,败走至碛。闻阿波怀贰,乃掩北牙,尽获其众而杀其母。阿波还无所归,西奔玷厥,乞师十余万,东击摄图,复得故地,收散卒数万,与摄图相攻。阿波频胜,其势益张。摄图又遣使朝贡,公主自请改姓,乞为帝女,上许之。——《隋书》

值得注意的是,当初沙钵略可汗请降,前北周公主请求改姓杨,这样就相当于是隋朝和突厥再次和亲了,她也从北周的和亲公主演变成了隋朝的和亲公主。

但杨广(后来的隋炀帝)却表示反对。

因为当时隋朝兵锋正盛,完全可以一举灭了沙钵略可汗,所以他建议拒绝这个提议,干脆一举把沙钵略可汗灭了不是更省事?

可隋文帝杨坚却说道:

你个小屁孩懂什么?如果灭了沙钵略可汗,那谁来制衡阿波可汗?

所以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千古真理。

突厥各部之所以选择归附隋朝,是因为利益,不管是内部利益争夺,还是隋朝作为外部力量给到的利益,都是出于利益而做出的选择。

自此以后,突厥实力不复从前,消停了十几年,隋朝也因为解决了北方边患问题,才腾出手来一举攻灭南方割据政权,一统天下。

但十几年以后,突厥内部势力重新洗牌。

长孙晟又再次出场,先是用计诛杀了试图反叛的前北周千金公主,接着继续玩“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

不管突厥内部如何洗牌,总的原则就一个:扶植弱小的对抗强大的一方,以伐交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简单说就是,在突厥各大势力之间搞平衡,扶植实力弱小的,使得实力强大的无法灭了弱小的,这样突厥就永远处于分裂状态,实力不足为患。

就这样,突厥在长孙晟制定的基本策略面前,始终保持着长期的分裂和内斗当中,根本无法对中原构成致命威胁。

而长孙晟也于大业五年(609年)去世,年58岁。

六年后,隋炀帝在雁门曾一度被突厥人围困,当时杨广还叹息道:如果长孙晟还在世,朕绝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可见,长孙晟在杨广心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烟郭说


长孙晟作为一代外交家,能文能武,平生最大之成就便是肢解了突厥,使其无法再对中原产生致命威胁。

他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外交能力和智谋水平,实不输于昔日的张仪、苏秦。

虽然他从未统率过军队参加大型战役,但他所表现出来的谋略水平,堪称名将级别。

《孙子兵法》中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而长孙晟提出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谋,无疑是那个时代最为成功的“伐交”之策。

仅凭这一样,他足以名垂青史。


参考文献:《隋书》、《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长孙   突厥   上兵   北周   北齐   可汗   中原   鲜卑   隋朝   智谋   岳父   使者   公主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