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ChatGPT火了!10本书搞懂人工智能

《生命3.0》一书中,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对人类的终极未来进行了全方位的畅想,从我们能活到的近未来穿行至1万年乃至10 亿年及其以后,从可见的智能潜入不可见的意识,重新定义了“生命”“智能”“目标”“意识”,并澄清了常见的对人工智能的误解,将帮你构建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动态的全新思维框架,抓住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演化的焦点。


迈克斯·泰格马克不仅以全景视角探讨了近未来人工智能对法律、战争、就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还将目光投向了这场变革更为深远之处:在未来的1万年乃至10亿年及其以后,我们能否与人工智能实现共生与繁荣?宇宙生命发展的终极物理极限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迎来重生,同时又不会陷入危机,丧失生而为人的意义?


《生命3.0》这本书将是你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利器。此书对未来生命的终极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想象:生命已经走过了1.0生物阶段和2.0文化阶段,接下来生命将进入能自我设计的3.0科技阶段。

 世界上最聪明的网站Edge,每年一次,让100位全球最伟大的头脑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共同解答关乎人类命运的同一个大问题,开启一场智识的探险,一次思想的旅行!


 人工智能是今天的神话,也是其他一切故事背后的故事。本书集结了诸多来自人工智能领域内外的重要思想家的对话,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含义。


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Edge创始人约翰·布罗克曼携手哲学家与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艾莉森·高普尼克;计算机科学家朱迪亚·珀尔、斯图尔特·罗素、丹尼尔·希利斯;物理学家迈克斯·泰格马克、戴维·多伊奇;科技史学家史学家乔治·戴森,以及艺术家、发明家、企业家等多个领域的思想家,给你带来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大思考。


 作为Edge系列之一,《AI的25种可能》关注的正是人工智能最前沿领域的问题,思想家们交流思想,产生火花,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学识挑战主流的人工智能学说,而所提出的观点,将会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技术的内在本质。当前人类已步入技术融合时代,新旧技术交叉碰撞,创造出新价值。本书紧密围绕“融合”和“再生”两大主题展开。


商务人士该如何应对技术的融合与再生呢?答案就是“交叉”。经营者与技术者的交叉、不同行业的交叉、老牌企业与新兴势力的交叉、盈利企业与非营利组织(NPO)的交叉……交叉始于对话。经营者与技术人员、不同行业的技术人员之间开诚布公、加强交流至为重要。


本书凝结了日本专业杂志、网站30余名主编的智慧结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广大商务人士介绍未来即将产生巨大影响的技术发展潮流。图书介绍的了11 种技术潮流,共计121项重要技术成果,其中既包括大众已经熟知的区块链、工业机器人、AR、PR等,也有不远的将来即将走入大众视野的量子计算机、医疗机器人、新型燃料等,每一项技术都是绝佳的对话素材。

在本书中,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朱迪亚·珀尔及其同事领导的因果关系革命突破多年的迷雾,理清了知识的本质,确立了因果关系研究在科学探索中的核心地位。


而因果关系科学真正重要的应用则体现在人工智能领域。作者在本书中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智能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换言之,“强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吗?借助因果关系之梯的三个层级逐步深入地揭示因果推理的本质,并据此构建出相应的自动化处理工具和数学分析范式,作者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作者认为,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机器学习技术,都建基于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要实现强人工智能,乃至将智能机器转变为具有道德意识的有机体,我们就必须让机器学会问“为什么”,也就是要让机器学会因果推理,理解因果关系。或许,这正是我们能对准备接管我们未来生活的智能机器所做的最有意义的工作。

《人工智能简史》全面讲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几乎覆盖人工智能学科的所有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的起源、自动定理证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遗传算法、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超级智能、哲学问题和未来趋势等,以宏阔的视野和生动的语言,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度点评。


第2版中每章都有新增内容,并增加了全新的第13章,整理了人工智能几大派别的演化路线和人物的继承关系,有助读者阅读方便。


本书极具专业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既适合缺少专业背景的读者了解人工智能的来龙去脉,作为人工智能的启迪之书,也适合专业人士了解人工智能鲜为人知的历史,提供深入学习的指导。

本书介绍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网络革命。第一次网络革命诞生于约翰内斯•古登堡在15世纪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催生出第一个大众信息经济。


第二次网络革命发生在19世纪初,铁路和电报这两项发明结合在一起,压缩了空间和时间,重塑了几个世纪以来一成不变的社会。汤姆•惠勒将这两次网络革命与20世纪开始的第三次网络革命进行了比较。


第三次网络革命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互联的方式上,它直接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颠覆了工作、隐私、教育、媒体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彼得是一位机器人科学家,他在2017年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病(MND),俗称“渐冻人症”。他被告知这一疾病将损害他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导致所有肌肉萎缩,并在大约两年内夺走他的生命。


彼得拒绝向命运低头,他不愿失去挚爱的一切,家人、朋友、周游世界的能力,尤其难舍跟他患难与共的伴侣……基于他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了解,以及他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见解,他决定将这次绝症视为一次机会,把他对机器人技术的迷恋付诸实践,将自己改造成世界上第一个赛博格(电子人)。这项改造需要经历一系列极其复杂和危险的手术,手术完成后,作为人类的彼得1.0正式转变成作为赛博格的彼得2.0。


尽管过程充满艰辛,彼得对未来却十分乐观。他将这次转变视为实现自己科学抱负的好机会,也希望借此为人类探索新的选择。

互联网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禁让人回想,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我们是怎么过日子的?


本书描写了100个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的生活情景,讽刺了当下让人疑惑不解的现状,记录了信息时代里,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 行星上,生 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一时间,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就此开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人工智能   彼得   书单   银河   帝国   因果关系   机器人   人类   领域   未来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