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俄制裁进展至第十轮,俄罗斯经济似乎顶住了第一波压力

文/刘嘉

编辑/漆菲

俄乌战事刚过一周年,在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全面性经济制裁、欧盟对俄制裁进展至第十轮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似乎顶住了第一波压力,没有如西方此前宣称的那样陷入崩溃。

法新社在《俄罗斯经济为什么扛住了西方制裁?》一文中称,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Rosstat)的数据,乌克兰危机爆发引发第一波西方制裁后,俄罗斯经济与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预测的“崩溃”相去甚远——俄罗斯2022年GDP仅收缩2.1%,这主要归功于这一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飙升。

尽管欧美试图在金融和能源上最大限度地“卡脖子”,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引述石油分析师的话称,西方对俄罗斯原油的制裁是“完全失败的”,新的石油价格上限或将被证明“无关紧要”,俄罗斯石油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出口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徐坡岭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指出,能源“家底”、粮食安全、高垄断性和低竞争性的经济体系特征,以及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为应对西方制裁所做的一些筹备工作等因素,让一些人预期的俄罗斯经济崩溃并没有到来。不过,制裁带来的远期影响——即长尾效应,仍值得关注。

2022年11月4日,俄罗斯莫斯科的VDNHa公园,当地正在举行食品博览会,只有本地食品参加。

“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由美国主导、欧盟有限参与的制裁不同,欧盟全面参与了去年的对俄制裁。”徐坡岭进一步表示,这意味着俄罗斯的国际供应链被打断,全球化前景惨淡。“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西方制裁最大的影响或许是推动全球秩序的变革、加速贸易体系的分裂。”

俄经济增速预期或超德英

自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罗斯陆续遭到西方国家严厉的经济制裁。

战事一周年之际,欧盟于2月25日批准了第十轮制裁措施。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宣称,欧盟成员国共同实施了“有史以来最有力、影响最深远”的对俄制裁,将限制出口包括导弹、无人机和直升机在内的俄罗斯武器中使用的电子部件,并禁止一些稀土矿物、电子电路和热像仪出口。此外,对俄罗斯沥青和合成橡胶等出口商品,欧盟也实施了额外的进口限制。

总计有121名个人和实体名列此次制裁名单,96家为俄罗斯军工领域提供支持的实体受到更严格的出口限制,其中包括七家制造军用无人机的伊朗实体。与俄雇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有关的11名个人和七个实体也被列入黑名单。

美国则宣布,针对俄罗斯的基本工业实施最新制裁,涉嫌对俄方军事行动提供支持的第三国企业将受到影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2月24日发表的声明中说,华盛顿宣布的经济制裁、出口管制和关税等制裁措施表明,美国将继续与盟友和合作伙伴一道加大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压力,从而削弱俄罗斯为这场战事提供支持的经济能力。

2023年2月20日,拜登乘火车突访基辅,与泽连斯基会面。

通过在经济领域施加制裁打击俄罗斯,倒逼莫斯科停止军事行动,这是西方实施制裁的初衷和整体逻辑。但随着战事持续一年有余,对制裁效果的评价褒贬不一。最直观的一组数据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年初发布的预测中,俄罗斯2023年的经济表现可能超过德国和英国。眼下,卢布的交易汇率处在与战争开始前相同的1美元兑75卢布的水平。

在1月3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略微上调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该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为2.9%,2024年将升至3.1%。此外,该预测将俄罗斯在2023年和2024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上调了2.6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即今年GDP增长0.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31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

这意味着,俄罗斯今年的经济增速或将超过德国和英国。在IMF的同一份预测中,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今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1%;英国甚至将衰退0.6%,是今年或将陷入衰退的唯一主要发达经济体。

随着美联储加息对经济产生影响,预测称,美国的经济增速将在2023年放缓至1.4%。就欧元区整体而言,鉴于欧央行收紧了货币政策以及进口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了负面贸易条件冲击,预计今年经济增速将触底,达到0.7%。

而在一年前,据总部位于伦敦的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预测,同年俄罗斯经济会萎缩10%,乌克兰将萎缩20%。更早些时候,欧美领导人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对俄罗斯中央银行实施制裁,并将一些俄罗斯银行从SWIFT国际结算系统中移除,以期将俄罗斯孤立在全球金融体系之外。

这一重磅制裁让卢布随即贬值30%。法国财长勒梅尔去年3月1日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乐观表示,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是“令人敬畏般的有效”,“我们对俄的全面经济和金融战争将导致俄罗斯经济的崩溃”。

时光流转至今年2月21日,普京在议会发表了长达1小时45分钟的国情咨文,他直言,俄罗斯2022年的GDP仅下降2.1%,并不是西方预测的经济崩溃。普京还称,该国正在进入新的经济周期,其结构具有全新特征。俄罗斯凭借收支平衡不需要在国外卑躬屈膝乞讨。

2023年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向联邦议会发表国情咨文。

有经验,有“家底”

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用一场公投并入俄领土,乌克兰东部爆发冲突,这些地缘政治变化深刻改变了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彼时,西方已开始运用金融制裁和技术封锁等手段拉开对俄制裁大幕。

“2014年西方开启制裁以来,俄罗斯逐渐适应了这种打压,就好像生病都是生小病,慢慢就适应了。2016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甚至开始加速。”徐坡岭观察称,“与此同时,俄罗斯进行了8年的进口替代,也很注重财政的平衡和安全,比如降低主权债务比例……因此,当2022年更猛烈的制裁到来时,俄罗斯经济并没有崩溃。”

根据IMF的统计数据,2014至2018年,西方的制裁使俄罗斯GDP平均每年遭受约0.2个百分点损失。2019年6月,普京在与民众连线通话活动上强调,西方在这些制裁中受损更严重。他表示,俄罗斯自2014年以来因制裁损失约500亿美元,而欧盟损失2400亿美元、美国损失170亿美元。

半岛电视台3月1日发文总结称,2022年的事件证实,俄罗斯经济效率低下却有韧性。高油价和天然气价格带来了暴利,也缓解了俄罗斯GDP的下降。但文章同时指出,来自西方的金融制裁,例如冻结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账户和资产、限制支付和资本市场准入等,对该国经济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并且,过去一年的制裁和经济低迷也加剧了俄经济停滞的趋势。

徐坡岭分析说,俄罗斯扛下制裁冲击的两个主因在于——俄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外俄去年粮食产量1.5亿吨,从而让粮食安全有保障,这些构成了俄内部社会不被击垮的“家底”。加上俄罗斯经济本身并未深度参与全球化,而是作为自然资源供应商处于技术链的最前端,因此也更容易适应制裁。

不过,他同时表示,与2014年不同,这一次欧洲也推行了全面对俄制裁,基本切断了俄罗斯与欧洲的产业链及供应链关系。“欧盟的行动不但对俄造成短期冲击,还可能形成长尾效应。这意味着,俄罗斯不得不在原有基础上采取更多举措以消弭接下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不同于俄美,2014年以来,俄欧之间的贸易往来和能源依存度依然很高。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欧盟2020年消费的约25%的石油和超过40%的天然气由俄罗斯提供。根据芬兰能源和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去年6月发布的报告,在俄罗斯出兵前两个月内,欧盟向俄罗斯的化石燃料付款近390亿欧元(约合415亿美元)。

2022年12月4日,俄罗斯港口城市纳霍德卡,运送石油和天然气的油轮“诺德”号和一艘散货船在科济米诺原油码头附近航行。

能源产业一直是俄罗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1至2020年,油气出口占俄罗斯财政收入的年均值高达43%,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在俄罗斯总出口的占比分别达到50%和78%,德国则是俄罗斯能源最大的个体买家。

可以说,多年被制裁的过程中,俄罗斯形成了常态化的应对措施,该国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做好了长期被制裁的准备。但当多年的贸易伙伴、油气进口商欧洲和美国一起“下场”,不惜自损也要打压对俄能源交易时,俄罗斯经济依然经历了一场疾风暴雨。

美联社形容,还从未有一个像俄罗斯这种体量——该国在2021年是世界第11大经济体——的工业化国家遭遇过如此严重的财政压力。美国国务院负责欧洲和欧亚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弗里德说:“这样的决策永远是徒劳的……你是希望对俄罗斯经济造成有效打击,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

全面制裁效果几何?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为了“惩罚”俄罗斯,阻止石油和天然气资金流向莫斯科,欧盟开始走上能源自主道路,对天然气供应进行重大调整。作为回应,俄罗斯也宣布大幅减供,试图制约欧洲。

据国际能源署去年8月公布的数据,2022年的前7个月,俄罗斯向欧盟和英国出口的天然气输气量下降了近40%。截至2022年年底,俄罗斯天然气从占欧盟进口的40%下降到9%。为了替代这部分天然气,欧洲人忙着与液化天然气出口国签订长期合同,俄罗斯则加大了对亚洲买家的出口力度。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去年12月援引俄国家统计局数据称,2022年前11个月,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5220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3.3%;去年11月的天然气产量为481亿立方米,下降16.5%。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去年在接受塔斯社专访时透露,2022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较上年下降约25%,产量减少12%。

尽管民众的生活看似正常,西方的制裁依然打击了俄罗斯经济,导致商店关门、消费放缓。

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1月撰文分析称,由于欧洲能源价格高企,俄罗斯天然气销售的下滑并没有削弱自身的收入。但随着能源博弈的持续,俄罗斯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半岛电视台则在3月1日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出口量下降,与其说是因为制裁,不如说是对欧洲的分裂战略。

自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就开始为这场经济战的摊牌做准备——俄罗斯一直在积累巨额外汇储备,大量销售化石燃料,同时利用油气出口收益建造更多管道。欧盟对廉价、相对清洁和容易获得的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也在增加,以至于在战事刚爆发时,欧洲无法立即切断与俄的联系,只能在不同声音中寻找共识。

最终,欧洲下定了决心,俄罗斯则彻底失去了将能源武器化的重要筹码。在经历了数月几乎可能破坏内部关系的激烈讨论之后,欧盟决定对俄能源部门实施制裁。欧盟国家承诺,在几乎放弃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基础上,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减少约三分之二。为了弥补赤字,俄罗斯开始转向新的买家,尤其是土耳其、印度和中国。

除此之外,欧盟还对俄罗斯石油实施制裁,并对俄罗斯石油销售设置了最高限价。欧盟从2022年12月起禁运所有海上石油,从2023年2月起禁运所有柴油和任何其他石油产品。2022年12月,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还同意将俄罗斯原油的价格上限设定为每桶60美元,并随价格波动使其每桶价格较竞争对手低20至30美元,具体价格在未来进行酌情调整。

据欧盟委员会2月4日发布的声明,最新生效的限价禁运机制涵盖俄罗斯出口的所有石油产品,对于汽油、柴油、煤油等较贵产品设定每桶100美元的价格上限,对较便宜的石油产品如燃料油、石脑油等设定每桶45美元的价格上限。如果俄罗斯向第三方国家出售石油产品的价格高于上限水平,采取限价措施的国家将不再提供贸易、保险、金融和运输等方面服务。

欧盟试图凭借其在全球海上运输保险服务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打出对俄罗斯石油限价的最大“底牌”,但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这一最新制裁能大幅减少俄罗斯的石油收入,西方针对俄罗斯原油的两轮制裁也被指收效甚微。

总部在华盛顿的国际金融协会、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最近发布的联合研究显示,西方国家去年12月对俄罗斯原油出口实施价格上限后的一个月里,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平均价格为每桶74美元,比西方国家设下的60美元上限高出近四分之一。

这显示出,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的原油收入影响不是很大。报告写道:“我们惊讶地发现,大量俄罗斯原油的售价远高于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这凸显了必须对这些交易做进一步调查,以及有必要加强执法。”

报告指出,为了绕过西方制裁,俄罗斯约一半的原油通过国营海运公司SVF集团(Sovcomflot)或非西方船只的“影子船队”运输,因此不受价格上限影响。

今年2月,CNBC援引独立研究公司Sankey Research总裁兼能源分析师保罗·桑基(Paul Sankey)的话称,价格上限是金融官僚们的发明,这些人可能并不了解石油市场,俄罗斯的石油供应从未真正中断,而且“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出口”。桑基还透露:“我从一个重要消息来源听说,沙特人一直在询问俄罗斯石油为何仍在流动。”

全球石油市场宏观分析机构Vanda Insights创始人万达纳·哈里称,俄罗斯石油正在进入印度等“仍然欢迎它”的市场,她认为,西方对石油精炼产品设置价格上限的计划也可能以同样方式失败。

据哈里观察,印度从打大幅折扣的俄罗斯原油价格中获益良多,同样的情况也将发生在俄罗斯的精炼产品上,“尽管莫斯科为此类产品寻找市场可能会更加复杂”。

美国前调查记者赫什对“北溪2号”管道被炸事件的“爆料”引起巨大反响和争议。

警惕冲突影响外溢

2月25日,20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们出席了在印度班加罗尔举行的金融峰会。在如何对待俄乌冲突问题上,与会代表在撰写联合声明时遇到了严重分歧。

鉴于对俄乌冲突问题无法达成共识,结果峰会没有发表联合公报,改由印度发表主席声明。印度发声明称,大多数成员“强烈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发动战争,并重申俄罗斯必须从乌克兰撤军。声明还说,俄乌冲突虽然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G20不是解决安全课题的论坛。

这场峰会上的分歧只是这一年世界变得更加分裂的缩影,战事持续一年之际,美国和欧洲等与乌克兰站在同一个“捍卫民主”的阵营,也有一些国家拒绝在该问题上站队。与会的G20官员透露,印度多次要求不要在联合公报中使用“战争”一词。

印度班加罗尔落幕的G20财长会议,各国因俄乌问题难达共识。

就在同一天,德国首都柏林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上万民众聚集在勃兰登堡门前,高举“谈判而非升级”、“用外交官代替手榴弹”等标语反对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呼吁通过谈判方式和平解决冲突。

制裁大棒挥舞至此,徐坡岭认为,西方能对俄采取的新举措已所剩无多。在他看来,既往制裁中,欧盟加入美国领导的制裁联盟实际上成为封堵俄国际结算、国际融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国际收入的最主要围墙。2021年之前俄罗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链及供应链主要与欧盟合作,如今俄罗斯在“被脱钩后”不得不专注于打造内循环。

俄罗斯扛住了第一波制裁冲击,但想要消除制裁的长尾效应,依然任重道远。“西方制裁的影响或将更加深远。”徐坡岭表示,“它加速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分裂和全球化的逆转,美国有了推行贸易保护和所谓国家安全政策的战略空间,自由贸易的规则正在被抛弃,全球金融秩序也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

有分析认为,俄乌冲突一年,资金也在“脱钩”,但对俄制裁影响也有可能像飞镖一样回到饱受通胀危机的西方发达国家。

今年2月19日,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落下帷幕。按惯例,慕安会在会议临近前发布年度《慕尼黑安全报告》。这份报告称,“世界在进入争夺未来国际秩序的关键十年,世界秩序面临‘修正主义’的冲击,各国需要重新建构一个自由且有序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提升民主的韧性。”

“难怪美国人经常引用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永远不要浪费一次好的危机’。”出席该会议的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在题为《对2023年慕安会的三点印象》的文章中如此写道,“美国显然在充分利用当前危机,实现再度凝聚跨大西洋紧密关系的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观象台媒体】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克里米亚   俄罗斯   乌克兰   经济   印度   欧洲   美国   原油   上限   欧盟   天然气   进展   能源   压力   石油   美元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