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雷锋丨党的光辉照我心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特别策划《追寻雷锋》,用真实的故事还原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悟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今天推出《党的光辉照我心》。

“到鞍钢的时候,那时太高兴了,从南方到北方,看到祖国的建设,太自豪!也真正感到:党是真的英明,真的伟大,领导全国人民把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得这么好,到了鞍钢以后,我看到那些大机器,也感到特别高兴,有很多东西都是从来都没看到过的。”

这是雷锋生前留下的一段话。1958年11月12日,雷锋从湖南老家来到了辽宁鞍钢。为了表达自己要打冲锋、争先锋的决心,他在鞍钢招工表上将原名“雷正兴”改成了“雷锋”。

雷锋途经武汉留影

雷锋途经北京留影

“我到鞍钢去 我要打冲锋”

今年已经83岁的易秀珍老人,既是雷锋的湖南老乡,又是一起到鞍钢的工友。走进易秀珍的家,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的都是关于雷锋的书籍,一座雷锋雕像立在窗边,擦拭得一尘不染。这段时间,易秀珍正在整理关于雷锋的手稿。

雷锋同乡、工友易秀珍回忆雷锋

易秀珍回忆说,他们到达鞍钢之后,一心想要为祖国炼钢铁、打冲锋的雷锋,却被组织安排去开推土机。起初,雷锋有些失落,不过老师傅说,没有煤就炼不成焦,没有焦就炼不成钢,雷锋很快就想通了。雷锋说过:“我就甘当螺丝钉了,党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坚守在哪里!”

不过,让易秀珍没想到的是,个头最小的雷锋却要求驾驶最大的推土机。

雷锋开过的推土机

因为雷锋认为,开大车能多干活。不过因为个头小,坐着开车够不着手柄,雷锋只能猫着腰开车。正常一个班干8个小时,但雷锋每天都要干十几个小时。

工人雷锋

为了方便,雷锋干脆把被褥搬到了车间,晚上就睡在那里。易秀珍回忆说,每次下班的时候看到雷锋,他都像个“煤猴”似的,只有牙齿和眼珠是白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的。

雷锋与工友们的合影

1959年8月,鞍钢决定在辽阳弓长岭建一座焦化厂,虽然那边环境艰苦,但是雷锋还是第一个报名请战。

雷锋在弓长岭工作时的场景

在辽阳雷锋纪念馆里,有一件特别珍贵的展品——一条带补丁的红花棉被,这条棉被就是易秀珍捐赠的。

雷锋当年抢救水泥时用的花棉被

这条看起来很不起眼的花棉被,背后却有着一段让易秀珍难忘的往事。

那天深夜,正在调度室看书的雷锋,听到外边狂风大作,他感觉暴雨将至。而此时厂内建筑焦炉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

紧急关头,雷锋跑回宿舍,一边找盖水泥的东西,一边喊人,他甚至把自己的被子抱出来盖在了水泥上。在他的带领下,20多个工友组成了抢救水泥突击队,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终于保住了这批水泥。

“在学习上善于挤和善于钻

就是‘钉子精神’”

雷锋参军照

1959年底,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来辽阳征兵,19岁的雷锋积极报名。雷锋还对易秀珍说,他去当兵,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而不是为了自己。

雷锋和战友合影

今年82岁的庞春学,当年和雷锋同一批从辽阳入伍,他和雷锋在部队朝夕相处了2年零8个月。回想起刚入伍的那段经历,庞春学抑制不住激动。

当时正值东北的三九天,战士们洗完脸之后,脸盆里都能结出冰碴,趴在雪地里练习射击,裤子上的棉花都磨漏了。

庞春学是和雷锋在部队一起学的开车,有一次,他和雷锋一起外出执行任务,需要乘坐公交车,雷锋有座却不坐,专门站在驾驶员身后,专心致志地观察,看司机如何处理路面上的各种突发情况,如何操纵汽车。这种“偷师”的方式,让庞春学很感动。

雷锋在部队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庞春学这样描述部队的生活紧张、忙碌。当时部队要求大家学习,因为时间紧张,战友们都感到很为难。

有一次,雷锋手里拿着一块木板,对战友们讲,这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钉子为什么能够钉进去?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硬钻进去的,这就是“钉子精神”。

一个简单的例子,让战友们心服口服。雷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庞春学发现,在不开车的间隙,雷锋总会掏出书本,抄抄写写,坚持学习。

参军第一年,雷锋就入了党,几乎同时,庞春学成为一名团员。作为班长的雷锋,经常和庞春学谈心,鼓励他继续努力,积极向党靠拢。

雷锋在部队

雷锋精神绽放璀璨光芒

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么活着?61年前,22岁的邓凤兰现场听过雷锋的报告后,开始思考这两个问题。

当年,邓凤兰是抚顺公交公司的售票员。那时候,公交车的水箱都特别高,邓凤兰一加水,那水就会顺手淌到袖子里。因为是冬天,邓凤兰的胳膊都冻肿了。

邓凤兰回忆雷锋

1968年,邓凤兰所在的车组被命名为“雷锋号”车组,这是全国第一辆以“雷锋”命名的公交车。

工作34年,邓凤兰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共收到了6800多封表扬信,先后荣获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邓凤兰说,是雷锋精神激励着她认真工作、不断进步。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22岁。人们在整理雷锋日记时发现,雷锋多次把党比作母亲。

辽阳雷锋纪念馆展出的雷锋日记

作曲家践耳看到《雷锋日记》中的一首小诗,深受感动,为它谱曲并命名《雷锋之歌》。后来,这首歌曲由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后,很快传遍全国,并传唱至今,它,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

雷锋日记片段

(总台记者 季熠非 杨雪 辽宁台记者 唐佳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长岭   辽阳   车组   工友   学雷锋   推土机   鞍钢   棉被   钉子   光辉   公交车   祖国   部队   水泥   日记   全国   雷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