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位江苏人,感动中国!

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他们分别是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熺。这些闪亮的名字,带给我们向上的力量!在这之中,有多位来自江苏。

钱七虎:为国作长城

钱七虎,江苏省昆山市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防护工程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六十年如一日,钱七虎院士坚守爱党、报国、强军的赤子情怀,战斗在祖国的大山深处、戈壁荒漠、边防海岛等工程一线,为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默默奉献。他瞄准科技前沿,自觉把人生价值融入国家和军队建设伟大事业,为我国各个时期的防护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9年,钱七虎获得中国科技领域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助贫困学生。

截至2022年,钱七虎共捐助困难学生584位,将自己的院士津贴、获奖奖金、工资等捐助慈善事业累计超过1800万元。

2022年7月27日,中央军委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8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是三位被授勋者之一。

如今,除了防护工程工作,作为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钱七虎的脚步还跋涉在许多大国工程的施工现场。

钱七虎说:我这一生没有碌碌无为,没有虚度年华,我一生,活得有价值,为国家、为我们的人民安全,贡献出了自己的心血。

陆鸿:人生贵自强

江苏苏州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埋怨过、消沉过,但不愿成为家人累赘的他,开始摆摊、开店、学影视后期,练就一手绝活。2017年,他带领残疾人做自媒体、开网店。如今,他的工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永不服输!”

陆鸿被称作“中国阿甘”,是残疾人创业者的代表,他在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开了一家纸制品厂,工厂不大,但厂子里很多工人都身有残疾。

2002年,陆鸿开始尝试创业,他从摆摊开始,修过自行车开过报刊亭、电话亭和碟片店。

如今,这家纸制品工厂42名员工中,有30个残疾人,聋哑人可以操作机器,肢体残疾可以做电商客服……

陆鸿说:“我这个人喜欢坚持,办一件事情,我再怎么样也要把它办成功,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从“傻憨憨”到“陆师傅”,再到“陆老板”,陆鸿就像电影里的“阿甘”一样,在人生道路上不停地奔跑向前,他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永不放弃的奋斗,更在于他点亮自己时,还用自己的光辉照亮了别人。

银发知播:千秋不老春

天文、物理、文学、美学,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有一群平均年龄77岁的爷爷奶奶在网课直播间里,欢脱幽默地传授硬核知识。他们是老师、院士,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以青年,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在昨天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集体奖花落“银发知播”——13位借助互联网传播知识的院士、教师,其中多位来自江苏。

唐守平:“魔法课堂”火爆网络

唐守平,是江苏沭阳一位退休物理老师。从2020年起,唐守平拍摄了两百多条趣味物理实验的视频发到网上,多个视频的单条播放量突破两千万。看到自己的科普实验视频火了,唐守平很开心,“家长看到视频能够带领孩子做,让孩子多接触一些物理实验,他可能会对物理感兴趣,对科学感兴趣,这也是我的初衷。”

2015年他辅导高二的学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获得了省一等奖,这又激发起他对教具革新创新的兴趣,“一年多的时间,我做了一百多件原创的教具,让物理现象更直观更好玩。”

“很多网友说得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他如果学生时代有这样的物理老师就好了,他就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我的粉丝现在是80多万,所以我自己天天也在考虑,如何再做新的作品分享给这些观众,可能孩子心中播下了这个种子,它萌发了将来真正对科学产生兴趣钻研了,那这就是我期待的。”唐守平说。

汪品先:热心海洋科普的院士

我们常说“情深似海”,但你知道大海有多深吗?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不仅知道,而且还知道海的深度,是如何测量出来的。作为三次深潜南海的中科院院士,85岁以后深感“时间不够”的他,决定为年轻人讲点自己热爱的事儿。

汪品先,江苏苏州人。2021年6月,汪品先以“汪品先院士”的账号发布第一条视频,并定期分享有关海洋的科普知识。在他的专栏中,包含了“百慕大三角的传说是真是假?”“马里亚纳海沟再往下是什么?海沟中有生物吗?”等海洋科普知识,最高一条播放量超过378万,“圈粉”无数。

虽然是院士,但他的科普一点也不“高深莫测”。网友总结他上课的特点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最专业的知识”。评论区里,有网友受到汪品先学术热情的感染,留下文字:“将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话,我也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海洋事业。”他也十分喜欢看网友的评论,在他看来:“那些话语意味着观众和科学家在产生共振,对科学家是一种鼓励。”

褚君浩:在线科普“看不见的光”

“现在,你可以看见我,我可以看见你,是因为阳光或灯光照在我们身上,把光线反射到眼睛里面去。如果我们把窗户关掉,把灯也关掉,那你就看不见我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褚君浩通过网络视频为大家在线科普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光”。

褚君浩,江苏宜兴人。红外物理学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HgCdTe)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

褚君浩曾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褚君浩领导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绩显著。他担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实验室在1997年和2002年国家评估中两次评为优秀,成为连续四次评为国家A级的实验室。

蒲慕明:探索人脑的奥秘

大脑可以移植吗?蒲慕明院士在网络上为大家科普为什么要探索人脑的奥秘火了。

蒲慕明,1948年出生于南京,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他是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他建立的“光漂白”技术至今仍是测量细胞内蛋白运动速度的标准实验方法,他在膜蛋白动态运动、神经元发育和轴突导向、突触形成和可塑性、神经环路的功能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蒲慕明说,我国科研工作者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要培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科学家,努力解决科学发展和国家发展面临的紧要问题,以科技成果报效国家。为他们骄傲!为他们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在线   中国科学院   脑科学   海沟   江苏人   银发   江苏   院士   残疾人   上海   防护   海洋   物理   国家   工程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