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读书伴我好时光

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如今也有人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要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平时读些什么书。若人到中年,能常读常新、读而不倦,有几箱心爱的书为伴,也是件值得欣慰的事。

对我来说,年轻时读书,读的是一时的热情;现在读书,读的是文字背后蕴含的思想。年轻时毛毛糙糙,什么书都读。现在读书,我会带着客观的态度去读,特别是去读曾经读过的书,时常能读出另外一番味道。

从书中进出,云淡天高。清代文豪蒲松龄在《寂坐》诗中所写:“平生喜摊书,垂老如昔狂。日中就南牖,日斜随西窗。”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所述:“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如果终日里只读些肤浅的消遣之物,那么主人的品位就值得怀疑。

尤为重要的是,我特别喜欢书带给自己的宁静悠远、旷达静谧。进入书的世界,生活的烦恼消弭大半。闭上眼,定下神,一股清新的书香迎面而来,体会着字里行间的悲欢离合,仿佛置身于被风吹出波浪的金色麦田里,又仿佛置身在家乡的一弯潺潺河水边。当我自怨自艾时,书就是我的知己;当我“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不得时,也只有书在我身边,用“诗酒趁年华”的洒脱,让我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读书要会选书,做到“观千剑而后识器”,并从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近日,我仔细拜读了在网络上爆红的作家范雨素的新作《久别重逢》。在书中,范雨素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她的人生经历,就像一杯温润醇厚的牛奶,令人沉醉。从书中可以看出,范雨素对于世间百态看得很淡,心里有着坚硬的内核,带有一股悲悯和温情。

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博览群书,不仅是数量上的“多”,更是种类上要“杂”。书有千姿百态,读书的目的就是要看尽世间万象,感知生活的酸甜苦辣、跌宕起伏和变化无常。从浩如烟海的经典散文到耐人寻味的外国文学作品,从充满奥秘的科技类读物到充满童真的童话故事书,都让我爱不释手。

读书可以远离尘嚣、物我两忘;或自省自勉、守拙守心;或醍醐灌顶、升腾雾化。但是,若整天心神不定,处于浮躁之中,读书就难以静心。读书的过程,可以当作是在大脑里播下种子,修剪施肥,开花结果。

岁月漫长,读书伴我好时光,“读书”将始终是我一生的所爱。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旷达   日中   鉴别力   万象   目的   湖北省   鉴赏力   浩如烟海   欲速则不达   博览群书   醍醐灌顶   年轻时   种类   世间   时光   作家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