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孔乙己,无用呻吟背后的固有偏见

□谢思琳(浙江传媒学院)

最近“孔乙己文学”突然在网络上爆火,相关评论中“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和脱不去的长衫”点赞数过万;微博上“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的发言也引发大量讨论。

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可谓家喻户晓,已然成为一个符号标签。穿着长衫,读过一点书但没进学,满口“之乎者也”,却不会营生,穷困窘迫,常偷窃过活,还死要“读书人”的面子。但这个初中课文里的人物最近却突然“杀进”网络,成为许多二三十岁年轻人自比的对象,他们纷纷称“年少嘲笑孔乙己,长大却成孔乙己”。

孔乙己文学反映出大量年轻人身处的困境——就业压力大,或工作后

实际上,是他们心底对职业的固有偏见使他们形成了“读过大学所以无法心安理得打螺丝”的谬论,似乎只有没读书的人才会从事打螺丝这样的底层工作,大学毕业还做便是“丢脸”。其次,他们急功近利又怕吃苦,渴望高楼又不愿打地基,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只盯着他人的成功而忽略他们熬过的每一个艰难的日夜。再者也是最根本的,是他们将学历与能力直接划了等号,自比孔乙己不过是给失败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高傲且自命不凡,空有文凭而无扎实本领,读书太少视野太窄思考太浅。

然而职业平等,每个平凡的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成就,螺丝打得好也是为最终成品的完善做大贡献,鲁迅曾说:“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无论是铁匠裁缝还是水果摊贩,都可以凭真本事为自己赚取幸福和满足,没有不行的职业只有不行的人。余世存在《时间之书》里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每一份工作初期都难免繁琐困难,工作是否合适和喜欢也并非一成不变,还没尝试或刚试就放弃是否过于轻率?

此外,视野限制人的思维,局限的思维禁锢人的一生。当今社会赛道多不确定性强,唯有能力是不变的核心竞争力。“许多时候,自己以为看过的书都成了过眼云烟,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三毛如是说。我们接受教育,都是在打地基、开拓视野思维,让我们在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及选择的自主权,能有更多的机会实现目标。

每个人都如一朵花,盛放时间不同,花期也不同。我们可能或多或少在身处困境时都有过孔乙己的状态,会感到悲伤尴尬和无奈,但所幸我们还不是孔乙己,我们意识到了那种思维作风是病态的,所以我们真正该做的是去改变去行动。停止顾影自怜,多审视反思自我,以谦逊的姿态好好认识世界,踏实稳步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当今社会给予了年轻人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元的赛道,凭真本事我们总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若还只是自比孔乙己,一味抱怨自伤,那将真的成为书中的孔乙己,沦为笑柄和“没有他,别人也就这么过”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高台   鲁迅   长衫   赛道   地基   心安理得   偏见   螺丝   呻吟   困境   本事   视野   思维   平凡   年轻人   职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