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新的“存在”是娱乐圈的“悲哀”

这年头不流行小鲜肉了,反而是帅大叔更吃香。

近期热度颇高的张颂文、张译都是叔圈的扛把子人物。

但放在曾经的叔圈顶流赵立新面前,他们都是弟弟。

不管是颜值还是实力,赵立新都是一等一。

他曾登高,坐上叔圈头把交椅。

他也曾跌入深渊,一句话搞得自己名声尽毁。

赵立新到底是怎么走红的?

他又是怎么一夜之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01 意外学艺

对于小时候的赵立新而言,从没有想过“当明星”。

赵立新的父母都是军人,自幼长在军区大院的他,从不跟着大院里的孩子疯玩,总是坐在一个角落里安静的看书。

赵立新的父亲从军队转业后,去了新华书店上班。

受工作氛围的影响,赵立新很注重三个孩子的教育,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在父亲和兄长的影响下,赵立新从小就读了很多书,就像他说的那样:不该看的、该看的都看了。

他格外钟爱国外文学,为其中波澜起伏的情节、命运多舛的主角心醉不已。

或许正是喜欢阅读,才让他冥冥之中走上戏剧的道路。

但在此开启艺术人生之前,赵立新得先操心自己的高考。

赵立新喜欢阅读,文学类科目成绩都很不错,理科却是吊车尾,偏科极其严重。

偏科是没办法上大学的,赵立新的父母急得宛如热锅上的蚂蚁。

这个时候,赵立新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让赵立新去考艺术院校。

还别说,赵立新五出众长相俊美,常年阅读让他浑身透露着一股文艺气息。

赵立新的父母一开始还觉得老师是在扯淡,可看着帅气的儿子和难以直视的理科成绩单,夫妻俩决定让儿子去搏一搏,总好过没有大学念。

赵立新自己却不愿意,毕竟那个时候的他对戏剧没有一点兴趣。

但胳膊拗不过大腿,爹妈叫你考你就得考。

在父母的拍板下,赵立新报考了中戏、北电、上戏三所院校。

赵立新没有表演基础,三个学校一起报,无非是“广撒网多钓鱼”,能考上一所就烧高香了。

令赵家人惊喜的是,赵立新竟然三所学校都考上了。

赵立新考艺术院校本就是计划之外的事情,不过是赶鸭子上架,根本不了解这三所院校有什么区别。

于是,赵立新用最简朴的手段决定了自己的未来——抛硬币去了中戏。

进了中戏之后,赵立新才知道自己被录取的原因。

老师们觉得他外形优越,嗓音条件好,必是可造之材。

故此入学后,老师们都格外关照这棵有望成才的好苗子。

赵立新也非常争气,在大二那年就获得了公费留学的名额,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

在那个年代,家里出个大学生都是了不得的事情,更别说出国留学了。

赵家门口的鞭炮放了一宿,赵氏夫妻脸上笑开了花。

赵立新心里充满着期待,向往着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可赵立新的双脚刚站在俄罗斯的土地上,现实就给了他狠狠一击。

那就是语言问题。

人生地不熟讲不利索俄语的赵立新跟旁人沟通那叫一个艰难,需要手舞足蹈半天才能够传达自己的意思。

为了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赵立新将“学好俄语”当做了头等大事。

至于怎么效率的学习俄语,赵立新有独特的办法。

不靠苦读苦背,全靠谈恋爱。

凭借帅气的外表和风流多情的气质,赵立新很快就拿下了一个俄罗斯美女。

这法子是真有用,历经几位曼妙的俄罗斯美人后,赵立新的俄语进步神速。

赵立新,真是个小机灵鬼。

02 求学之路

在俄罗斯求学的那几年,赵立新一直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很是风流浪荡。

直到赵立新遇到了第一任妻子,才将自己的风流多情收起来。

赵立新的第一任妻子是土生土长的俄罗斯姑娘,是个优秀的大提琴家。

一个钻研话剧,一个谈论音乐,谁看了不夸一句郎才女貌。

彼时赵立新即将结束俄罗斯的求学生涯,他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留在俄罗斯发展,二是回国与心爱的女人两地相隔。

一番思量之后,赵立新选择留在了俄罗斯。

恋爱脑上头?

非也。

主要是当时国内话剧业发展不行,根本没有话剧人生存的土壤。

赵立新权衡利弊之下,觉得自己还不如留在俄罗斯闯荡。

于是,他和俄罗斯女友结了婚,两人蜜里调油生下了一个女儿。

就当赵立新向往美好的未来之际,他的妻子却出轨了。

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男性,赵立新怎么能忍这顶绿帽子呢?

赵立新勃然大怒、愤而离婚,他不愿意让女儿在如此无耻的母亲身边长大,和前妻打了一年多的官司争夺抚养权。

总之,赵立新的第一段婚姻相当不堪,让他终身都不想再提起。

后来,赵立新离开了俄罗斯这个伤心的地方,去了瑞典发展。

凭借一身才华,赵立新考入了瑞典国家大剧院,成为了第一个登上这个舞台的中国人。

话剧在瑞典算是非常风靡的活动,作为话剧职业演员的赵立新获得了丰厚的薪水、尊崇的社会地位。

在瑞典的生活,满足了赵立新的艺术追求,也满足了他的物质条件。

赵立新很满意这种生活,满意到加入了瑞典国籍,放弃当一个中国人。

也许从那个时候起,赵立新就没想过再回中国发展。

可事情往往不会向人们设想的那样发展。

在瑞典辗转数年后,赵立新回国了。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一个姑娘说起。

2000年前后,赵立新遇到了一个叫余岚的中国姑娘。

据悉,余岚是去瑞典留学的中国姑娘,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赵立新。

余岚美丽又活泼,一下就撞进了赵立新的心,点燃了他那颗被前妻伤害的心。

赵立新展开了火热的追求,余岚这样的小姑娘哪里经得住风流大叔的多情撩拨,很快就陷入了爱河。

余岚不介意赵立新结过婚生过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赵立新随自己回国,她放不下在家乡的父母亲人。

提出这个要求时,余岚心里惴惴不安,以为赵立新会一口拒绝。

没想到赵立新犹豫片刻后竟然答应了。

03 走红

赵立新答应的原因很简单,在瑞典的日子没那么滋润了。

赵立新在华丽璀璨的国家大剧院舞台上发光发热之外,还得参加去贫瘠落后的地方抚慰穷人的心灵。

有时候,赵立新得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搭木台子,顶着凛冽的寒风朗诵着激昂的台词。

对于赵立新而言,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人们不只追求吃饱穿暖,开始有艺术追求、娱乐消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国内的文娱行业快速发展,赵立新想回中国吃肉喝汤实属正常。

加上这个时间节点,母校中戏向赵立新发出了邀约,请他回校开课任教。

在爱情和利益的影响下,赵立新回国了。

最开始的时候,赵立新并没有放弃在瑞典的荣誉,而是选择中国瑞典两头跑。

他一面是瑞典国家大剧院的话剧演员,一面是中戏的任职教师。

直到在国内的事业稳定下来,赵立新才辞去在瑞典的工作。

回国之后的赵立冬,凭借在瑞典混到的名头,成了当年中戏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他在中戏教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了六年,是当时课时最多、跨专业最多的教师,就连影后汤唯都是他的学生。

作为一个老师,赵立新无疑是成功的。

可赵立新的内心,却有着许多遗憾。

他自认艺术家,应该在舞台上发光发热,而非在三尺讲台。

实际上,赵立新在国内尝试了话剧表演。

在2002年,赵立新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一切能用上的人脉资源,打造了两部话剧。

赵立新对这两部话剧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大到舞台布景小到人物的肢体动作,都由他亲自设计。

令赵立新难以接受的是,他耗费了如此大的心力,这两部话剧还是扑街了。

这两部话剧的艺术性毋庸置疑,在业内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但放在国内舞台却有几分水土不服,买账的人并不多,获得的收益也寥寥无几。

倾注心心力的作品只得到了几声稀稀拉拉的掌声,自视甚高的赵立新怎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呢?

他只能把过错归在了国内大环境上,认为中国的文娱市场不适合话剧发展。

朋友劝赵立新别一头扎在话剧里,应该看看娱乐圈。

的确,在二十一世纪初,娱乐圈飞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佳作,比之话剧行业,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惊人的片酬晃花了赵立新的眼睛,他意识到话剧只能当情怀,真想赚钱还得靠拍戏。

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下,赵立新在2006年踏足了演艺圈。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是赵立新出演的第一部剧,搭档的是陈宝国、倪大红这样的实力演员。

凭借在话剧圈的影响力,赵立新初涉娱乐圈就能与这样的班底合作,已经很难得了。

可惜的是,在一众老戏骨的压制下,赵立新毫不出彩,不管是演技和颜值都被压住了。

之后的几年,赵立新都在电视剧里打酱油,名气不见涨,赚点辛苦费罢了。

毕竟他这个年临段的男演员很多,实力派有孙红雷、黄渤,偶像派有陆毅、胡歌。

在这些行业佼佼者的夹击之下,赵立新一直难以冒头,演的都是小角色。

直到2010年,他才遇到了伯乐滕文涛。

《永不消失的电波》电视剧正在招募演员,赵立新闻讯便去试镜。

最开始是试男二号,赵立新有些小失望。

自进入娱乐圈以来,赵立新演了无数的配角,心高气傲的他怎么甘心,一直渴望着演主角。

这番又是男二号,他的耐心瞬间少了大半,试镜结束并未有太多的想法。

反倒是滕文涛非常欣赏他,一路追出来跟他说:“如果让你演李侠(男主角),你有兴趣吗?”

一听这话,赵立新就精神了。

就这样,42岁的赵立新迎来了梦寐以求的男主演。

这部剧反响不错,虽未达到大爆剧的程度,但在赵立新的履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之后赵立新资源上了一个台阶,接到的都是优质剧集的主要配角,甚至是男一号,还凭借电影《中国式关系》中的优秀表现,拿下了白玉兰和华鼎奖的最佳男配。

赵立新的演技没得说,演什么像什么,强大的台词功底给角色增色不少。

因此,赵立新混到了一个“戏骨”的名号。

但也仅此而已,彼时的赵立新在娱乐圈毫无星光,没有一点热度。

如果赵立新真有一颗追求艺术的质朴之心,这样的状态无疑是最好的,有戏拍又不会被浮躁的娱乐圈影响。

可赵立新的追求除了艺术,还有利益。

所以,赵立新开始频频上综艺。

2017年的《见字如面》中,赵立新朗诵的《与妻书》让观众惊艳不已,也是他打开知名度的第一仗。

2018年,赵立新参加了湖南卫视的配音综艺《身临其境》。

这可是赵立新的老本行,用极度精彩的译制腔征服了所有人。

即使赵立新在节目中表现的有几分倨傲,但观众仍然为他献上了掌声。

毕竟,高手有几分脾气是可以容忍的。

这期节目结束后,赵立新又上了几次热搜,便被推上了神座,成为了娱乐圈的沧海遗珠。

赵立新有这样的待遇可以理解,那几年流量贡献了无数辣眼演技,观众苦之久矣。

这时候冒出一个又帅、又有实力的成熟大叔,自然就成了行业标杆,众多追星女孩追逐的对象。

赵立新的走红,是时代造就。

走红后的赵立新,只能用“不可一世”来形容。

04 翻车

50岁的赵立新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通告接个不停,数钱数到手软,热度和讨论度直逼一线顶流,用“功成名就”来形容那时的他不为过。

如果赵立新不作死的话,也许他会一直坐在神座上嘲笑着那群无能的流量明星。

可惜他改变不了自己骨子里的倨傲。

赵立新自诩是艺术家,时常在平台分享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以彰显自己的“世人独醉我独醒”。

他会聊聊内娱畸形的市场,剧集收视全靠买热搜,感叹质量好的剧集反而埋没了。

他喜欢辛辣的点评娱乐圈的大事小事,是圈内人不敢置喙的锐评,这让粉丝对他推崇备至。

也许是粉丝的迎合之言冲昏了赵立新的头脑,他竟然跳出娱乐圈的范围,聊起了与历史有关的话题。

有些网友觉得他的某些发言“怪怪的”,但碍于捧臭脚的粉丝太多,这样的言论淹没在粉丝的赞誉声中。

直到2019年的3月,赵立新发问:英法联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他这般质疑历史的口气,一下就捅了马蜂窝,评论区有不少网友好心跟他科普历史。

没想到赵立新冥顽不灵,在两日后再次谈论侵略史,言辞之间似乎在遗憾日本侵略中国时没有抢占故宫中的国宝。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能说出来的话。

近代百年的屈辱史是每个国人记在心中的残酷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该为洗刷历史、强大祖国而奋斗努力。

赵立新这般发言,无疑是触及到了每个爱国青年的逆鳞。

就连同行徐静蕾都看不过去,发文内涵赵立新有病。

一时间,赵立新被喷得体无完肤。

最后官媒发声下场,定性赵立新不尊敬历史。

这个时候的赵立新才意识到事情大条了,连忙写了一篇道歉长文,无非是娱乐圈犯错明星惯说的道歉之言,毫无新意。

赵立新是不是真的认识到错误很难说,毕竟一个人的思想是很难被改变的,他之所以如此诚恳的道歉,大概率是自己的财路被挡住了。

事已至此,无论赵立新如何找补都逃不开“凉凉”的下场。

赵立新在事发之前拍摄的作品全部受到影响,《光荣的时代》直接换人补拍,让黄志忠对着绿幕演了一个月;《人民的财产》中,他的戏份被一剪没。

最要命的是刘亦菲井柏然合作的《南烟斋笔录》,直到今天都没办法上映。

赵立新虽未被定为“污点艺人”,但早已被软封杀,没有任何人敢用他拍戏。

作为一个演员,赵立新已然星途尽断,永无翻身之日。

赵立新的走红是必然,他就像是一粒蒙尘的金子,一身本事到哪里都会发光。

他的坠落也是必然的,神州大陆上如何能容下不敬历史、不爱国的人呢?

也许在放弃中国国籍的那一刻,赵立新就已经不是一个中国人了。

他会回中国,很大程度也是为了捞钱。

居然还真让他红了。

只怪内娱演技拉胯的人太多,才让赵立新有机可乘。

若是娱乐圈实力派更多一点,也许就不会有赵立新的出头之日。

只能说,内娱有赵立新存在,着实是一种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俄语   娱乐圈   瑞典   剧集   俄罗斯   话剧   演技   中国   风流   悲哀   演员   父母   事情   老师   国内   历史   赵立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