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缩短到五年,可行吗?有必要吗?一线校长们这样说

记者丨尹可然

部分资料综合光明网,南方都市报

连续两天,“建议小学教育年限缩短到5年”这一话题持续受到热议。

有网友表示,自己上小学时就是5年毕业的,五年就能满足小学教育需求,而六年级是“被浪费”的一年。但也有网友强烈反对,认为学生的压力已经够大,缩短学制并不可行。

学制的修改,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可是绝对的大事一件。那么,从教育的专业角度来说,小学乃至初高中学制的调整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是否可行?是否必要?

“小学教育年限缩短到5年”这一条建议,来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

2月25日,贺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日,多地民政部门公布的2022年度婚姻大数据显示,各地初婚平均年龄普遍推迟,基本接近30岁,而杭州、扬州、常州结婚登记平均年龄都超过30岁。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决策大数据实验室预测,到2035年,我国0—17岁低龄人口存量将比2020年减少1亿人,届时教育资源支出会发生很大的结构性变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需要前瞻性考虑人口变动的趋势。

作为连任委员,对于婚育延迟相关问题,贺丹等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提出缩短教育年限。2021年两会,贺丹曾建议将小学、中学教育年限由6年缩短到5年,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实施“十年义务教育”,使大学毕业生最佳生育年龄时期延长2年。

这便是引发热议的“建议小学教育年限缩短到5年”的来源。

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支持,“小学六年的东西其实最多五年就可以学完学好学透,非要再浪费一年时间真没啥必要。”“我感觉孩子在六年级好像也没学什么新知识,完全可以少上一年小学。”

但也不乏有人表示强烈反对。“六年级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时间点,小学学制不应该被缩短。”

记者整理多方公开信息注意到,建议“小学教育年限缩短到5年”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话题。

早在2016年,在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就有一份“关于基础教育压缩学制 增设社会实践的提案”,此后基本每一年都会有关于学制改革的提案或建议。

2016年,教育部在相关答复中提到,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学制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科学研究、国际比较逐步形成的,并由国家法律和政策加以确定,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基本符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基本适应。目前缩短学制尚缺乏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缺乏国际上主要国家变革为参照,改革时机还不够成熟,因此没有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到了2019年,针对“关于解决工业企业‘人才荒’问题的建议”,教育部又进行了答复,表示,中小学学制改革涉及面广,在教育内部涉及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与高等教育知识体系衔接等,在教育领域外还涉及人口出生率、经费投入、经济和社会现行规则调整等因素。中小学教育周期长,需要相对稳定的学制环境。关于缩短小学学制的建议,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研究,会同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探索。

图源摄图网

2021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曾建议,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改为十年义务教育制,即小学五年,初中高中合并成五年,小学到高中采取一贯制,取消中考分流,让更多孩子能有机会上普高,避免在十四五岁就被过早分流。同时,取消中考,也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和压力。

2021年,对于姚洋“十年义务教育制”的建议,教育部也作出了官方回应: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不支持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因此仍旧继续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2022年,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也建议尽快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实行小学到高中的十年制基础义务教育。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甘华田认为,可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把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保留初中三年制,普通高中三年制改为二年制。同时,把上小学的年龄推迟到7岁。在他看来,目前实施的6岁上小学太早,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成都市双林小学

校长 程郑

成都市双林小学校长程郑认为,小学学制可以缩短为五年,“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不会特别大,但是相应的,初中应该增加为四年,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成都天立学校小学部

校长 马恩伟

成都天立学校小学部校长马恩伟认为,小学学制缩短为五年是可行的。但同时,他也提出,缩短学制的前提是要对“5+3+2”十年制义务教育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安排。“如果仅仅缩短教育年限,将小学和高中各减少一年,而不对十年制义务教育的整体设计做出改变,依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五龙山校区 校长 李俊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校长李俊则不赞同将小学学制缩短为五年。他表示,现在的教育对知识要求已经很高了,学生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不会减少,缩短教育年限只会让学生的压力变大,不利于成长与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校长 邱华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川师附小”)校长邱华也不赞同将小学缩短为五年。邱华表示,小学设置为六年,是国家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科学研究确定的学制。它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小学所有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都是按照1-6年级来确定的。因此,六年级,孩子们仍有新知要学习,新的能力要掌握,这些知识、能力都对升入初中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很多家长认为六年级没有多少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此外,邱华还提出,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六年级可以“砍掉”,是因为现在学段上的“断裂”所带来的错觉。所谓学段断裂感,就是完全把小学和初中视作两个独立的阶段,而没有去进行学段的“搭桥和融合”。

之所以对此感受颇深,也和邱华所在的川师附小近年来的学段设置调整有关。邱华回忆,在以前的川师附小,只有小学,因此,邱华对初中教育接触较少,听说有的孩子到了初中后,会有两三个月或长达一学期的适应期,甚至个别孩子还出现了心理问题。“我当时觉得很惊讶,孩子们在小学里自信、活泼,为什么到了初中会有这么长的一个适应期?那时我以为只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侧重点不同,小学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但到了初中,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

等到川师附小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及自己的女儿也经历了“小升初”以后,邱华也才真正全面深刻地接触到初中教育,她发现,不仅是初中和小学的学业压力不一样,更关键的是“学法不同了”——小学的学习主要由老师安排,但初中要求学生更加自主、自律。此外,小学到初中的课程难度跨度较大,学习科目更多,学习时长更长,孩子们又正值青春期,身体变化与心理变化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她认为,小初衔接,正是六年级重要的使命,“但此前被很多人忽略了,所以很多人才认为六年级是被浪费掉的,是可以‘砍掉’的”。

邱华向记者介绍,两年来,川师附小也在努力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教育,设计了一系列小初融合课程,包括面向学生的品德成长、课堂探究、项目式学习以及成长感恩活动等,面向家长的《青春解码》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思想意识上的转变,明白到了初中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行、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具备怎样的能力、如何高效学习。帮助家长了解、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变化,用正确的方法陪伴青春期的孩子成长,“从实践情况来看,六年级不但不应该被‘砍掉’,反而值得更多的重视”。

邱华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有专门的教研室来指导小初衔接教育,定期组织小学与初中的交流。同时,她建议初中老师也能够多了解六年级学生的生命样态、身心特点,让学生进入七年级后平稳度过适应期。“在我们学校,六年级的老师们要‘向上看’,研究初中的课程标准与成长要求,七年级的老师们也要‘向下看’,知道六年级的孩子们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两头的互知,从而完成小学初中的良好衔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校长   成都市   小学   教育部   附小   学制   义务教育   年限   小学教育   初中   压力   高中   建议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