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英雄陈翰章为何这般绝决,竟让父亲老泪纵横

陈翰章父亲陈海像(日军拍摄)

翻看早些时收藏的图片,找到了上面这张照片,他普通的老人,他是抗联英雄陈翰章的父亲。想起了陈翰章和他父亲的故事

陈翰章祖籍山东,1913年生于吉林敦化。祖父陈宝珠闯关东来到东北,在敦化半截河领得山荒地一处,定居下来。

到陈翰章五六岁时,家里已垦出熟地五垧,有草房五间,马车一辆。可日本人侵占东北,百姓流离失所,陈家被日寇搜刮得一无所有。

因为是闯关东的山东人,骨子里有一种山东人倔强的性格,为了家人不再受别人的欺负,为了儿子能有个出息,尽管家里生活富裕,父亲陈海还是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陈翰章先是在村里读私塾,后考入县里的敖东中学。17岁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为小学教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占领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北各地义军纷起,烽火遍地。

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抗日义勇军战士


面对外敌入侵,国土沦丧,1932年,19岁的热血青年陈翰章再也坐不住了,他告别父母和妻子,加入救国军。因为有文化,很快被任命为总司令部秘书长,从此开始与日寇死战到底的铁血生涯。同年冬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联部队,陈翰章逐渐成长为高级指挥员,最后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


陈翰章青年像

陈翰章虽然是教师出身,但在战场上十分勇猛。强将手下无弱兵,他的部队更是一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他则被日军称为“猛虎”。日军野副部队十分凶恶,但却被陈汉章打怕了,每次要到山里讨伐时,都要向几只猛虎模型祈祷,为自己壮胆。但每次碰到陈翰章,都会被打的丢盔卸甲,死伤惨重。当时百姓中有歌谣:“日本鬼子遭了殃,出门碰见陈翰章。”


日本鬼子野副部队向老虎祈祷


陈翰章的部队活动区域在哈尔滨至绥芬河铁路以南的东满一带,即今天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的广大地域。他带领所部南北作战,东西出击,使敌人惶惶不可终日。想出各种办法对付陈汉章和抗联部队。

从1935年起,日寇在敦化和额穆一带实行归大屯的清乡政策,实行严格的十家连坐法,屯中修警楼,四周筑围墙,挖城壕,安装警备电话,晚间有人敲梆子。人们出入都要带上日本人发的良民证,稍有疑点,就被抓住严刑拷打。

即使这样,日伪也没能阻断抗联与群众的联系,也没能消灭陈翰章部抗联的战斗士气。

日寇还是经常遭到陈翰章部抗联的打击。实在没有办法的日军,想出了阴险的一招。1935年,日寇找到陈翰章家。他们得知陈翰章从小就是孝子,三代单传,成家后还未生儿育女,日本宪兵拜把陈翰章父亲陈海和妻子邹氏抓来,以陈家一族之性命为抵押,逼着陈海去寻找陈翰章,劝他下山投降。陈海无奈,在特务跟踪下,带着邹氏在山里找到了陈翰章。

陈翰章家旧宅

国难当头,一面是山残的日寇,一面是父亲妻子。陈翰章表示宁可家破人亡,也要抗战到底,决不做亡国之奴。

他安慰父亲和妻子,让他们不要再惦记自己,然后把他们送到山下。父亲知道可能再也见不到儿子了,老泪纵横。从此,陈翰章断绝了与家人联系。

陈翰章率部多次与日寇激战,每次必胜,被日寇称为“最为显著”的“有力之匪”。1936年,为了消灭陈翰章部,敌人又玩弄起阴谋,日本宪兵队要求见陈翰章。经上级批准,陈翰章在山上会见日军代表。日军建议陈翰章与日军合作;或者不愿合作,将部队移出三江地区,保存实力,以待时机云云。陈翰章知道这是日本人的阴谋,他义正辞严地回绝了日军的条件。

陈翰章(左)与部将郎殿甲


1939年夏初,抗联部队获得较大的发展,陈翰章决定在铁道南展开一次大的军事行动,以震慑敌人。这次行动叫寒葱岭战役,资料记载,此役从夏打到秋,共歼敌八百多名,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大胜利,也是陈将军的得意之笔。

寒葱岭陈翰章战迹地

陈翰章用兵如神,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消灭敌人,他曾在面对面的恶战中击毙日军敦化警备司令助川启尔大佐,在杨靖宇牺牲后,东北抗联形势极其险恶的情况下,仍在当地坚持了10个月,于1940年12月8日壮烈殉国,战死在镜泊湖畔。时年27岁。

将军舍家为国,铁骨铮铮。那次和父亲分别后,再也没有见到父亲和妻子。

陈翰章将军塑像

“白山巍巍,铁骨铮铮。克敌制胜,屡见奇功。十载奋战逐日寇,碧血赢得江山红。”这是镌刻在翰章乡翰章碑上的一段文字,借用这里,表达对陈翰章将军的崇敬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敦化   猛虎   父亲   日寇   老泪纵横   日本人   日本   日军   将军   部队   妻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