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其实远没那么容易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一生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三征葛尔丹,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一生如此多的辉煌功绩,但民工小Y认为这其中最大的功绩还是收复了宝岛台湾,其实康熙收复台湾的过程是非常漫长且艰难的。

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宝岛台湾,次年郑成功去世,其子郑经承业开始掌握台湾的军政大权,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郑经有了效仿朝鲜例,称臣纳贡割据台湾的政治目的,因而清、郑双方关系开始开始走向恶化。

统一台湾抚剿并用

1662年郑成功去世不久,清廷即派人前往厦门招抚。这时郑经与其叔父郑世袭争权夺位,郑经害怕内外受困,因此,阳奉阴违,虚与应付。第二年,郑经在台湾权利争夺中得势,则向清廷提出“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剔发易衣冠” 。清廷果断拒绝,双方仍成对峙局面。

1662年10月(康熙元年),清廷分三路大军击败了郑军,占领了厦门等地,后郑军在大陆沿海据点纷纷失守。

1664年(康熙三年)清廷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前往征剿郑经。施琅先后三次率水师渡海,均因台风袭击而未成功。后施琅应诏回京,留在京师。

1667年(康熙六年)清廷又派福建招抚总兵官孔元章先后两次赴台招抚,但郑经仍旧顽固地坚持所谓“朝鲜例”,招抚失败。


三藩之乱结束后,清朝的统治更加稳固,收复台湾事宜就被提上了日程,康熙帝认为应乘大胜三藩之余威,一举收复台湾。

1679年(康熙十八年),康熙帝任命湖南岳州水师提督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1680年,郑经和清朝的战争失利,放弃厦门、金门,退往台湾。清朝实施迁界令,严厉打击郑氏王朝的贸易。

1681年(康熙二十年),郑经中风而亡,大权实际上由冯锡范、刘国轩掌握。福建总督姚启圣见时机成熟,向康熙帝推荐施琅,任施琅担任水师提督,至此收复台湾的时机越来越近。

统一台湾战争过程

1683年7月8日(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和姚启圣率领水军从铜山出发,十六日,施琅亲率58只战舰进攻娘妈宫,但开战不久受风势和涨潮影响作战不利战败,后施琅借机撤离战场。

十七日刘国轩进攻八罩岛被施琅击退,十八日总兵陈蟒率领50只战舰,组成东线进攻部队,从澎湖港口东侧突入鸡笼屿,配合主攻部队夹击娘妈宫;总兵董义率50只战舰,组成西线进攻部队,从港口西侧进入牛心湾进行佯攻,牵制西面的台湾水师;其余的80只战舰为预备队,随主攻部队跟进,随后施琅攻取澎湖港外虎井屿、桶盘屿二岛。二十七日,清军向澎湖的郑军发动了总攻。

经过九个小时的激烈奋战,清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共毙伤郑军12000人,俘5000余人,击毁,缴获郑军战舰190余艘。刘国轩率领残部逃往台湾。清军阵亡329人,伤1800人。经过澎湖海战之后,郑军的主力损失殆尽,台湾方面见大势已去,只得上表投降。1683年八月,清军进驻台湾。


至此宝岛台湾再次与大陆统一,收复台湾后,康熙帝决定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属福建省。台湾、厦门合派一道官管辖。台湾的收复增加了大陆与台湾的民族凝聚力,同时促进了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最深远的影响还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台湾在历史上虽然与大陆分分合合,但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不可逆的进程,无论何种理由,任何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的图谋都注定失败。

如果有兴趣可以留言一起交流...

我是民工小Y,写文章不易,V搜索《IT民工手记》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澎湖   康熙   总兵   提督   清廷   水师   厦门   福建   台湾   战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