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科学城│光明实验室的一场人工智能“狂飙”

开栏语

光明科学城是一座什么城?

有肉眼可见的新变化。国之重器在崛起,道路四通八达,环境变得更美,科学范和烟火气在重构一个城区的气质。

有加速积蓄的新动能。院士带着创新团队纷至沓来,科研经济在探出新路,8+5产业正加速集聚,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初成。

时代的宏大叙事,是由个体组成的。对于光明科学城来说,要激发新动能、跑出新速度,依靠的就是一个个科学家、科研工作者、企业家等创新奋斗主体,就是产业园区、科技金融、政府服务等优质配套支撑。

知科学,行光明。我们将行走光明科学城,深入科研机构、领军企业、产业园区、服务平台等等科研、产业一线,感知时代脉动,寻找创新密码,拼出一幅光明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完整图谱。

2月24日上午九点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以下简称光明实验室)的一间会议室内坐满了人,大屏幕上的腾讯会议室也涌进很多参会者,一度挤爆了网络。在这场“ChatGPT和未来AIGC高端论坛”上,身处中国、欧洲、美国等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用连线形式展开了一次头脑风暴。

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双碳垂直行业GPT及量化智能……脱口而出的专业术语、纯英文的PPT、前沿深奥的议题,都显示出活动的“硬核”。

“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ChatGPT技术出来后,大家都很关心,但并没有形成共识。我们举办论坛,希望大家通过思想碰撞,寻找到各自的技术突破路线。”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执行主任于非说。

科研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科研成果转化……从2020年实验室正式入驻临时场地,一场瞄准人工智能、助推数字经济的“狂飙”之旅就此展开。

面对变化,奋起直追

科润大厦B栋是光明实验室的办公场所,其中的两层已经投入使用。安静的办公区域,研究人员们人手一台电脑,一个格子间,似乎跟其他公司并无差异。

但会议室的讨论内容,透露出这家“公司”的不同寻常。

“虽然ChatGPT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无疑带来了对认知科学、认知智能的深入探索和思考。”身处欧洲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原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IEEE Fellow李世鹏院士说。

身在美国休斯顿大学讲席教授、IEEE Fellow 韩竹教授也出现在了屏幕上,“需要思考,如何用AI帮助我们,而不是控制我们。”

活动现场

“这是一场大力出奇迹的暴力美学胜利。我们可以考虑如何在垂直行业做出一些成果。”于非将发言主题设定为《carbonGPT ——双碳垂直行业GPT及量化智能》。在主持会议的开头,他用了“奋起直追,进入赛道”八个字。

“整个信息技术领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每时每刻都有新技术的出现,这次人工智能的火热是ChatGPT带来的,上一次的突破点是2012年图像处理带来的大飞越,能更精准识别人脸,走进大众的生活。我们的焦虑不是技术本身的变化,而是如何实现的焦虑。比如要复制ChatGPT,会面临数据、算力、算法三方面的困难,中文数据只占ChatGPT的5%,这是先天不足。不过我们很欣慰的一点是,国家对产业链、创新链的大力支持,包括成立光明实验室这样的新型科研机构,有希望闯出一条创新新路。”

闯出新路是光明实验室诞生之初就被赋予的使命。

从2017年开始,广东省启动省实验室建设,连续三年分批成立了10个省实验室。这是广东省瞄准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做的准备。

在特色鲜明、各司其职的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中,由深圳大学牵头建设的光明实验室,专攻方向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作为全世界都在为之努力奋斗的前沿课题,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包括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比较关键的技术。

光明实验室确定了四大研究方向,一是区块链与金融科技,二是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三是智能传感与精准医疗,四是泛在感知与智慧城市。

让科研工作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新型科研机构新在哪里?

于非说过一句话:“让入驻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感觉到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这既跟光明实验室本身的新型定位有关,也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于非的长期海外经历有关。

“有意义是面向重大需求,能解决国计民生的需求;有意思是对技术感兴趣,有很强的内驱力。”于非说,加拿大非常注重对兴趣的培养,对创新动机、能力的关注,“我们也得让年轻科研人才觉得有趣好玩,才能更好钻进去。”

于非

因而,于非将自己首先定位为“一线科研人员”,办公室敞开,一起跟科研人员调程序。一场场学术沙龙,一次次随机讨论,光明实验室的研究氛围自由开放。

现在光明实验室已经有100余人的科研团队,预计今年年底科研人才将达到200人。最近,实验室放了个“大招”,发布了“天才新星”招募计划,开出100万-200万的高薪,配足团队,帮助“天才新星”们进行创新。“人工智能领域都是年轻人带动的,我们要做的是让整个氛围活起来,给年轻人施展的空间。”于非说。

科研人才们的背后,有学术大咖的力撑。在验室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名单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等等。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领衔的数字孪生城市研究领域,有虚拟城市的建造以及基于数字孪生城市的各种各样的应用,比如城市交通,以及当前的热门话题元宇宙。

自由还体现在对科学研究还是科研转化的选择权。在这里,年轻的科研人才们能根据所长、兴趣,作出自己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也将得到尊重。选择的自由,发端于方向的确立。光明实验室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包括如何理解智能的本质,智能的定义,以及量化智能的数学模型。实验室也在探索如何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全链条的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成果转化平台。

产业是出题人,我们是答题人

工程师、副研究员孙喜龙去年来到光明实验室。他选择的是跟产业贴合更近的科研转化。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一间实验室做实验。一台电脑连接了几个机械臂,通过一个个指令下达,装上假爪的机器臂要完成一系列精准的动作。抓起一把开孔的零件,孙喜龙解释,“比如通过视觉训练,机械臂能精准找到孔洞,最终替代人工。”

很多实验是应产业一线的需求展开的,比如3C、新能源等产业的转型,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大涨。孙喜龙经常要跑企业调研,能感觉到这种旺盛需求,“毕竟企业不可能花大代价全部自己搞创新。现在急需做的是,打通实验室和产业之间的了解沟通渠道。”

于非也经常要去企业调研,“有些企业产线上工人密密麻麻,非常震撼。但现在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很多制造业企业外流到印度、越南等地,迫切需要用人工智能来降本增效。制造业遇到的困难,可以通过技术提升智能制造的水平来解决,这是我们实验室重要的研究方向。产业是出题人,我们是答题人。”

对标智能传感与计算成像的国际技术研发自己国产代替的技术,并与加拿大的公司合作,自研自动驾驶的芯片;通过实验室的工业云大脑,把一线的工人经验知识用工业云大脑的方式来应用,指导智能制造……光明实验室与产业贴得越来越近。

实验室

在双碳领域,光明实验室也展开了探索。去年9月,“光明实验室-微众银行揽月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开展人工智能和卫星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双碳领域和绿色金融等领域的研发和实践,并研发对外公开服务的碳金融科技平台-揽月。举个简单例子,以往对一片森林能吸收的二氧化碳难以准确评估,但借助揽月平台的卫星AI技术,通过分析该区域的卫星影像,就可以精准估测出该区域的碳储量。这次会议介绍的CarbonGPT就是揽月联合研究中首次提出并开始布局的新技术,旨在通过加入双碳领域的知识,将ChatGPT变双碳专家,不但可以自动阅读专业碳信用项目文件,还生成专业的评级报告。

从光明实验室的大楼,走路一两分钟就能到深圳湾实验室临时场地。深圳的三家省级实验室,有两家花落光明科学城。科研机构的高密度布局,让于非有如鱼得水的感觉,“我们要加强与兄弟机构的互动,协同创新。希望有原创性成果赋能产业,在科学城中发挥光明实验室应有的作用。”

论坛当天下午,于非还要参加与光明区中医传承发展研究院的合作调研。在光明科学城,光明实验室的根扎得越来越深。

【记者】柳艳

【作者】 柳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科学城   光明   人工智能   实验室   加拿大   广东省   狂飙   精准   院士   科学院   科研   数字   智能   产业   经济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