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筠门岭镇营坊村:小村何以引客来?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营坊村处处是风景,游客纷至沓来。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强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强)会昌县筠门岭镇营坊村坐落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处,境内坐拥国家4A级景区汉仙岩。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这几年文化旅游业遭遇了很大冲击。今年春节以来,营坊村依托独有的生态和资源优势,探索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迅速端起了热腾腾的“旅游饭”。农家乐、民宿、商户、农户等忙得不亦乐乎,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饭店爆满民宿一房难求

2月25日12时许,营坊村“老林农家乐”大厅内坐满了游客,14个包厢全部爆满。老板林晋长告诉记者,这些游客以旅行团和自驾游居多,大多来自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

去年底,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会昌县抢抓时机,奔赴各地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市场迅速回暖。今年春节以来,营坊村境内的汉仙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客人数达7万多人次,林晋长的饭店也跟着受益,共计接待就餐人数约5000人次,平均每天收入1.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0倍。

在保障饭馆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林晋长还安排部分店员到景区摆起了美食摊,平均一天销售额5000元。营坊村党支部书记陈利爱介绍,在汉仙岩景区,每天都有70多个摊位供村民使用。杯仔粄、煎果子、灰米粿、会昌豆干等地方特色美食应有尽有,赣南特产脐橙、桔柚等水果深受游客青睐,村民们赚得盘满钵满。

游客增多,村里的民宿也异常火爆。走进“山水营坊民宿”,只见许多游客正在围炉煮茶,戏台上正在上演木偶戏,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我的民宿近期一房难求,仅春节7天营业额就超过15万元。”村民陈利国耗资1600多万元打造的4栋风情各异的高颜值民宿,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在这里,既可以领略自然风光,也可以感受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刚刚听了讲解员讲述《一杯清茶话迎送》的红色故事,广东游客李先生一行人感叹:“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令人肃然起敬。”1932年,会昌、寻乌、安远三县都是地处中央苏区南线的边界地区,财政经济并不宽裕。当时,机关干部打算办几桌酒席为前任书记饯行,为现任书记接风,时任中央苏区领导了解这一情况后,认为这是脱离群众的事情,立即找到机关干部促膝交谈。最后,大家一致提议用一杯清茶话迎送,故事因此流传至今。

探索文旅带动乡村振兴新路径

回望过去,再看看现在的好日子,村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陈利爱回忆,十多年前,营坊村农房乱搭乱建、村道坑坑洼洼、垃圾粪土满地等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筠门岭镇党委政府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地为目标,开展乡村规划编制,重新规划道路和房屋建设用地,营坊村随之驶入了乡村振兴快车道。

有了这些基础设施,镇村干部开始通过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与乡贤密切沟通交流,分享最新工作动态和惠企政策,吸引了许多人回乡投资创业。以陈利国为例,之前,他在上海工作时年薪上百万元,然而,每次回家,当他看到村里山好水好风景独好,却没有游客留下来、住下来,感觉很可惜,他下决心要改变现状。了解这一情况后,镇村干部多番“游说”陈利国返乡,开起了高端精品民宿。

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初,村集体出资改造闲置农房3栋,打造了一批客家特色精品民宿。改造后的民宿所有权仍归村民所有,民宿由陈利国经营,陈利国提供数十个就业岗位给村民,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民宿经营者三赢。

谈及饭馆为何如此受欢迎,林晋长表示,他们采购的食材全部来自本村脱贫户。既有脱贫户种植的绿色蔬菜、饲养的土鸡土鸭,也有他们精心自酿的米酒、自打米果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供应农产品之外,脱贫户曾德凤还在“老林农家乐”做服务员,一年增收4.2万元;脱贫户刘曲娇在“庆香土菜馆”工作,一年增收1.44万元……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引领营坊村走上了一条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休闲为底色,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子。

编辑:万雨欣

复审:罗彩华

审签:邵平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会昌县   会昌   苏区   小村   江西   景区   客家   村民   乡村   游客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