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单于为什么放弃杀死刘邦和灭掉汉朝?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帝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冒顿明明可以杀了刘邦灭了汉朝,为什么放弃了?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帝,是为汉高祖,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初定都雒阳,后迁都长安。



因为冒顿单于根本没有灭掉汉朝的实力。

匈奴本来只是北方游牧民族,一盘散沙,互相攻打。到了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时期,这才形成了广泛的部落联盟。头曼是部落联盟的领袖,可以号召大部分匈奴人一起作战。

但头曼自己的实力并不强!在突厥语中,头曼的意思是统率万人的将军。换句话说,头曼手下战士可能只有万人而已。

即便如此,匈奴各方面还是难以同大汉相提并论的。

冒顿的厉害指出,是继承了头曼的事业继续发展。

在冒顿时期,匈奴仍然有一个联盟领袖,集中民族的全部力量来作战。

冒顿自吹有30万兵马,名义上归属他的各民族大约200万人。



实际上,游牧民族就是全民皆兵,能够打仗的男人勉强凑齐30万,实际上青壮年只有10多万人。

自然,一直高达10多万人的骑兵部队,也很了不起啦,当时全世界也是没有第二个这种骑兵军团。

不过,汉代的骑兵还没有脚蹬,只有马鞍。骑兵可以在马上射箭,却不能在马上用冷兵器激烈肉搏,无法冲锋。

这样一来,骑兵的战斗力减少了大半。匈奴骑兵只能在较远距离大量射箭,削弱汉军的实力,随后集中起来下马作战,将汉军彻底消灭。骑兵下马以后,战斗力就同步兵差别不大。至于骑射方面,只要汉族步兵装备强弓硬弩,很难说谁赢谁输。

虽然匈奴骑兵还有机动性的巨大优势,面对汉军重兵集团并没有取胜的把握。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匈奴骑兵当时的武器。



当时匈奴人是非常落后的,没有熟练掌握金属冶炼技术。匈奴骑兵几乎都是轻骑兵,身上的皮甲可以在较远距离防止弓箭射击,仅此而已。这种皮甲对付不了穿透力很强的汉人弩弓,也不能对抗近距离的冷兵器搏斗。

所以少数匈奴骑兵还会配备木制或者皮质的简易盾牌,主要用于防箭。但马上使用盾牌是非常不方便的,也无法同时射箭,是一种很笨的办法,主要用于撤退。



匈奴骑兵主要的武器,就是弓箭。匈奴人擅长使用反曲弓,由于技术落后,箭头只有部分是铁或者青铜,很多则是骨质。

骨质箭头的问题是难以破甲,对于穿有铠甲的汉族士兵用处有限。



由于很少马上搏斗,只有少数匈奴骑兵携带长柄武器,其余骑兵佩戴短剑或者短刀。

说来说去,匈奴人主要就是靠射箭来杀伤汉军。

所以,汉军就武器装备来说有很大优势。



除了装备大量金属长柄武器、刀剑、铠甲以外,汉军在弓弩上也不亚于匈奴人。

匈奴人普遍使用的是反曲弓,而汉军使用的是复合反曲弓,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只要汉军经过严格训练,在对射中也不会落下风。

另外,汉军还有大量弩弓,这玩意穿透力强,杀伤力大,更重要的是训练比较简单,易于速成,在防御时最有威力。汉代弩分为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等多种,按照居延汉简的记载推算,其中的三石弩射程可达189米,四石弩射程可达252米,都是远远超过普通弓箭的射程。



《汉书·爰盎晁错传》中将此总结为:“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

翻译一下就是:如果在平原上,地势平坦,轻车突骑,那么匈奴容易被扰乱;劲弩长戟射到远处,那么匈奴人的弓箭之弓不能抵御;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十个五个一拥而上,那么匈奴的士兵不能抵挡;能用强弩的骑射军人,同时射向敌军,那么匈奴的皮做的铠甲和木做的盾牌就不能支持了;在马下格斗,剑戟相交,短兵相接,那么匈奴人的脚就不能支持了。这是中国擅长的地方。

由此可见,此时匈奴骑兵主要的优势就是机动性,最低程度立于不败之地,打不赢也可以逃走。



汉军花费了几十年时间,同样建立了快速机动的骑兵军团,这才打垮了匈奴人,不过是多年后的事情了。

在现阶段,匈奴和汉军可以说各有所长,就看具体怎么发挥。

另外,冒顿的10多万人只是形式上归属他指挥,真正嫡系也就几万而已,其他都是一同作战的盟友部落而已。这些部落不可靠,只能打顺风战,不能打逆风战。

本质上来说,匈奴各部落都是敌对的,甚至部落内部各实权派也是敌对的。

别的不说,冒顿单于是杀了自己老爸头曼单于,又杀了弟弟和继母,才上位的。

史书中记载,头曼宠爱幼子,仍然给长子冒顿多达1万兵马。



冒顿认为弟弟肯定会继承父亲的部落,决定杀父篡位。他私下训练军队,并要求当他以响箭射向何处,部队即射向何处,不从者斩。这其实就是训练完全服从他一个人的私兵,准备未来的篡位。

冒顿首先射自己的千里马,部下只能跟随射箭,将这匹千金难买的良马射死。

后来冒顿又突然射自己的爱妾,部下畏惧被斩首,只能跟着将这个美女活活射死,少数不敢射箭者被斩首。

所以,在冒顿突然向父亲头曼射箭时,手下士兵万箭齐发,将他射成刺猬。

这种骨肉相残,对于游牧民族是再正常不过了,就像日出和日落一样。因为草原法则就是弱肉强食,父子兄弟随时可以为了利益而拼得你死我活。

既然内部尚且有这么多问题,匈奴部落联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遭遇严重打击就会土崩瓦解甚至内讧。

说来说去,冒顿单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冒顿单于之所以将刘邦困在白登,完全是因为刘邦过于轻敌,而不是依靠实力取胜。

白登战役,完全是刘邦太轻敌了。

当时汉朝刚刚统一,国家元气还没有恢复,韩王信就勾结匈奴叛乱。

得知韩王信和匈奴骑兵围攻太远,刘邦才仓促率军北上。

由于刘邦急于获胜,不顾当时是寒冬天气,雨雪交加,强行作战,导致二三成士兵在路上就伤病减员,军队战斗力降到最低。

到了山西以后,冒顿故意装作战败撤退,引诱刘邦进入埋伏圈。



身经百战刘邦因为轻敌,竟然中计。在连续几次打垮韩王信和匈奴的军队,刘邦感觉匈奴没什么实力。

刘邦并没有等到大部队赶到,就带着几万汉军长驱直入,攻打匈奴。

结果刚到了白登,这几万汉军就遭到20多万匈奴大军攻击。敌众我寡,好在刘邦反应迅速,立即率兵逃入白登城,被围困了7日。

此时,冒顿距离胜利还有十万八千里。

一来,冒顿骑兵善于野战,不善于攻城。连续攻打了7天,都进不了小城白登,匈奴人反而损兵折将。

二来,冒顿并没有完全包围刘邦的全部军队,只是包围了少量先锋。

此战刘邦先后出兵22万人,被合围在白登的主要是数万骑兵等先头部队。周勃等大将率领的主力没有被合围,正在快速北上解围。

三来,汉军在全国的总兵力至少有七八十万。虽然在前线只有20多万,援军还会源源不断赶来。冒顿实力不足打持久战,时间拖得越长越不利。

四来,矛盾就算杀死刘邦,歼灭汉军,也无法统治中原。



不要说统治中原,冒顿统治匈奴也有很多问题。

冒顿是弑父杀弟上位的,其他人当然也可以这么做。匈奴内部有很多人不服他,只是形式上归顺他而已。

冒顿的地位不稳固,时刻都有严重内部问题。

况且,就算匈奴铁板一块,内部稳定,作为一个连文字都没有的民族,儿子可以当众杀死父亲上位,靠什么去统治农耕民族?

根本就没法搞定。



况且,匈奴人常年生活在北方地区,习惯了寒冷干燥的环境,对于炎热潮湿的南方非常不适应。

在古代,炎热潮湿就代表可能滋生大量细菌和病毒,这是匈奴地区没有的。

匈奴大军南下以后,不断出现瘟疫传染病,不少军人病死,死亡人数甚至超过战斗损失。在匈奴人看来,他们根本就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就应该掠夺一通回到老家去。

此时,刘邦派使者秘密地送给曼顿的皇后阏氏很多礼物,暗示如果继续战斗,就会将美貌的汉族美女送给冒顿求和。

阏氏相貌丑陋,举止粗俗,看到汉女美貌的画像后立即非常嫉妒,唯恐这些女人抢走丈夫的欢心。



阏氏就对冒顿说:“两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围困。如果得到汉朝的土地,单于终究是不能在那里居住的。而且汉王也有神的帮助,希望单于认真考虑这件事。”

在匈奴这种游牧民族,女人地位很高,平时可以参加政治。况且阏氏的说法,也是颇有道理的,冒顿开始犹豫不定。

此时,韩王信的将军王黄和赵利又没有按照约定出兵,冒顿认为他们一定反叛了。

匈奴对于汉地根本不了解,完全依靠韩王信做汉奸来带路。现在带路党没了,冒顿难顿时两眼一抹黑,只能退兵。

资料这么写:冒顿解除了包围圈的一角,刘邦命令战士都拉满弓,箭上弦,面朝外,从冒顿解围的那个通道一直冲出来,最后同汉朝大军会合。冒顿于是领兵而去,而高帝也率兵归来,派刘敬到匈奴缔结和亲的盟约。



其实汉匈战争持续这么多年,匈奴很明白一个道理,他们没有实力打垮汉朝。

冒顿父子三代,包括儿子老上单于、孙子军臣单于佣兵几十万也只能南下掠夺而已。

到了冒顿另一个孙子伊稚斜单于时代,汉朝大军就开始主动出击,卫青和霍去病深入草原胖揍匈奴人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单于   汉朝   刘邦   汉军   游牧民族   作战   匈奴   骑兵   实力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