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探个景

初春探个景

——水龙洞村采风小记

作者 摄影 柴林林

初春的萧瑟还未褪去,恣意的暖阳便撩动了你的心境。蓝天白云、起伏的山峦、枝桠间的细微萌动,似乎都在召唤着你,走,去公园、去湖边、去野外、去山村,放眼久违的自然,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舒展倦怠的筋骨,放飞冬眠的心情。

有幸跟随文峰书院王院长,与一众文友,快乐出行,前往文祖街道的水龙洞村采风。

水龙洞村依山而建、古迹众多、深厚悠远、民风淳朴,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今天,就在这初春的诗意里,我们走进它,感受它的古老、安然,领略它的山色美景,这景致有自然天成的奇异景观,更有新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

从小就对神话故事和传说情有独钟,而恰恰水龙洞村就流传着那么多的传说和故事,因着那些自然造就的景致,更因着那些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因此,赋予了这个山村更多的神秘和灵动。让你因这些故事,更是对它多了一份向往和期待。

刚上任两年多、年轻帅气的村党支部书记吴强和几位村委干部陪同我们游览了村子,整洁、幽深的街巷,浸染在初春的阳光里,更显安静、祥和,我们沿村里的主路向北前行,远远就看见一池半圆勺头形的水湾,这便是卧龙池,曾是祖祖辈辈村民的取水之地,湾水四季不枯,据说当人站在周围层峦叠嶂的山巅之上遥望水湾,它形若一条静卧的小龙,也许是因此而得名吧。池子对面就是立于大清同治九年(1870)的“卧龙池碑”,它为一块巨石刻制而成,两侧有条石立柱保护,上覆瓦垄型碑帽,似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帽沿低垂,沉思不语,却守候四季,耕读时光。

抬眼望去,前方一处石廓巍然矗立,古朴却不失气度,这就是玉皇阁,它皆有整齐的条石拱砌而成,坚固异常,阁内石碣刻有清咸丰八年(1858)字样,碑文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祈盼福泽民众的美好愿望。

石廓的左前方,一株古槐掩映着一座精致的古建筑,虽初春时节,古槐还未开枝散叶,但它遒劲有力的枝干,蕴含着勃勃生机,已然能让人想见它葱郁时的苍翠茂密,树枝的影子随阳光散落一地,斑驳了小院的石板小径,更是平添了几许悠然和诗意,西墙边的一排石碑为护林告示碑等五通石碑,分别是大清乾隆四十七年和大清道光十二年的《重修十一圣堂碑记》、大清同治十二年的《重修藏龙池碑记》、大清宣统二年的《护林告示碑》、中华民国十年的《护龙池及庙地告示碑》等。石碑如排列整齐的一众武士,守护着这座久负盛名的古庙——九圣堂。古庙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水龙洞村的岁月变迁,也见证了水龙洞人的质朴坚定、吃苦耐劳和顽强不屈。他们在大山深处,与自然抗争,与贫苦搏击,生生不息,一步步走向幸福和富裕。

我们顺路前行,村子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亲切宜人,路边晒太阳的大爷大妈们,满脸的慈祥、平和,老远就跟我们打招呼,那份山里人的纯朴与热情,打动着你,更温暖着你,跟他们唠上几句家常,彼此的心就在这娓娓道来中贴的更近,也从他们对吴书记的言语、眼神和紧紧握住的手,感受到他们对这位年轻书记的信任和期许。

游走在初春的山村,聆听着吴书记的细致介绍,我们深深感受到村委班子凝心聚力的实干精神,仿佛听到了新农村建设前行的脚步声声。村子石街石巷极具山村特色,错落有致且依山而建的民居,石墙红瓦,油画一般靓丽视觉,石头堆砌的“之”字形路比比皆是,层层叠叠,步步登高。

我们在一尊石狮子前驻足,石狮姿态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精雕细琢,可见当时石匠们非凡的精湛工艺,石狮子旁有一块石碑,风化严重,字迹模糊,隐约可见“大清万古,乾隆三十年”的字样。穿过石狮子对着的一条狭长的胡同,便是太上老君点崖涌泉的老虎泉,清澈的泉水自岩缝间汩汩而出,长流不竭。崖壁参差突兀,侧看似一只咆哮的猛虎,凶猛异常,所以,那个“虎吃羊”、“狮镇虎”的遥远的传说,现在说来,依然令人回味悠长。

老虎泉东北方向,拾阶而上的“关爷庙”已重新修缮,关公侠肝义胆,忠义仁厚,寓意着驱邪保平安,一定会护佑着水龙洞这一方水土一方人!

此次采风之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此行的重头戏,打卡远近闻名的“石人石马”,它位子村西海拔550米的立石山顶,是水龙洞村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更是村子一张出彩的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村两委干部根据本村特点和情况,积极开发乡村旅游,让更多的人走进山村,领略水龙洞的自然美景,村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响应,纷纷自愿捐款,修缮文物古迹,整修山路,铺设地面,垒砌立石山室,修砌水池,顶风冒雨战酷暑,经过数十天的艰苦奋战,一条宽2米、长近2000米的盘山路一直从山脚蜿蜒到“石人石马”下的立石山室。从立石山室到“石人石马”那段更加陡峭险要的山路,依山石凿出台阶,安装护栏,直达“石人石马”处。

攀登整修后的立石山,无疑是一种休闲和享受,平坦的道路,巡山势缓缓而上,沿途植被茂密,群山环绕,鸟儿在林间欢快地鸣啼,中途设有孩童玩耍的“轮胎”秋千林和供游人小憩的凉亭及石桌石凳,非常贴心周到。透过翠绿的松柏,远望山巅之上,形象逼真的“石人石马”和重新修建的立石山室那一抹红色清晰可见。“石人石马”下边的半山腰,一方巨大的石柱特别显眼,它与“石人石马”被称为水龙洞三件宝,相传远古时期,人文之祖黄帝和九黎战神蚩尤在此激战,最后蚩尤战败,蚩尤和他的战马化成了石人石马,他手中的武器宝剑飞入山涧变成了石柱。这山野景色因这些传说变得更加神秘灵动。

“石人石马”峰下,有一山洞,阔约十余米,深约五六米,名曰立山石室,传说为古代仙人聚会之所。现在经过修建,已变作一座红墙灰檐、典雅庄重的人们祈福许愿的庙宇,庙宇嵌于石洞中,与岩石浑然一体,巧妙绝伦。石室南侧有一立于嘉靖十九年的“修立山石室记”石碑,历经风雨,向人们讲述着曾经的过往。那个传说是居住洞内修行之人捣米用的石头上凿出的圆洞还在,只是捣米之人却成了风中的记忆。

拾阶而上,虽然山路陡峭,手抓着护栏,也是气定神闲,攀爬十几米,便到了向往已久了“石人石马”处,站在硕大巍峨的岩石之下,无不感叹自然的神奇,那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神奇,那承载着古老传说的巨石,被赋予了精神和活力,那便是水龙洞人策马扬鞭、乘势而上的奋斗精神。

极目四望,山峦起伏,风光如画,美丽的水龙洞村尽收眼底,那条新修的盘山公路在阳光下如同银色的缎带,熠熠生辉,悦目动心。从吴书记的眼里,我们看到了山村崭新的明天,看到了村民安居乐业的喜悦,更看到了村干部们对这片故土的炙热之情和深深的眷恋,相信水龙洞村会越来越好,乘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东风,更加富裕、和谐、兴旺、繁荣。

欢迎大家有时间来水龙洞村观光游玩,这里绝对是一处放松休闲的好去处,带着孩子,来看看那些文物古迹、听听那些悠远的传说,感受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长知识,提升内在;带着家人,登高望远,开拓视野,怡然性情,豁然心境;带着朋友,远离喧嚣,抛开纷繁,来山林间呼吸新鲜空气,给心情放个假,定会让你收获多多,不虚此行!


作者 柴林林 自由随性,热爱生活,一棵小草的萌发,一朵花儿的绽放,都能悸动她的心境,喜欢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平凡日子里闪着光的点点滴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初春   石山   水湾   卧龙   水龙   文物古迹   石碑   山村   村子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