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出土9岁女孩墓葬,棺盖上书开者即死,专家冒险打开结果如何


前言

中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丧葬文化。从远古时代开始,古代王公贵族就遵循“死者如生者”的原则,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为自己建造了奢华无比的陵墓,并埋葬了大量的珍宝和金银等贵重物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和荣耀,也是为了让自己在来世能够享受富贵和安乐。不过,也给了盗墓者可乘之机。

对于那些非常重视死后安息的古人来说,盗墓行为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和亵渎。为了防止盗墓者破坏他们的坟墓,他们想出了许多防盗方法,如在墓内安装各种致命的机关陷阱,给陪葬品涂上有毒的药物,或者制造假冒的墓穴,让盗墓者无法找到真正的墓地等等。

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专家们已经见识了各种古代防盗技术,但在1957年却被一件事情惊呆了。他们在陕西西安城西的梁家庄发现了一个九岁女孩的墓葬,棺材上刻着一行令人不寒而栗的字:“开者即死”考古专家们知道这可能是一种古老的防盗措施,当他们不顾危险打开棺材后发现,除了女孩的尸体外,里面并没有任何机关或毒物。那么,“开者即死”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开者即死”

在西安城西梁家庄附近的一个石棺引起了1957年考古专家的兴趣。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出考古队前往勘察,并通知北京的考古专家。考古队在石棺周围发现了一座隋代墓葬,墓道长约40米,墓室有四个,分别为前室、中室、后室和侧室。墓葬内部陪葬品非常豪华,有玉瓶、金银首饰、儿童玩具等精美的陪葬品。

考古队用科学的方法对墓葬进行了清理、测量、记录和拍摄。他们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金银器、玉器和陶器等,一些还带有唐朝的印记。这些文物非常珍贵,考古队必须对它们进行登记、保护和包装。考古队最初认为这是一座唐代贵族墓葬,很快他们发现这个墓葬背后还有更多的故事。

最引人注目的是宫殿般的石棺,上面刻着四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大字——开棺者死!考古专家们起初感到惊恐,但随后他们认为这个看似怨毒的诅咒,实际上是造墓人对逝者最深切的温柔与保护。考古专家们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开棺,而是为了保护文物和逝者。所以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尽力开棺保护文物。

当考古队打开石棺时,惊讶地发现里面躺着一具小女孩的遗骸。她身穿红色绸罗衣裳,头戴金冠,颈挂珍珠项链,手执玉佩,面容清秀,神态安详。身上没有任何伤痕或病迹。考古专家们推测她是隋朝皇帝杨广(隋炀帝)的外甥女李静训。这个发现让考古队更加感到兴奋,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墓葬可能比他们最初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隋朝皇女--李静训

李静训的身份极为不凡,她是北周皇室的后裔,同时也是隋朝开国皇帝的外孙女。而她的这份荣耀,都是因为她有一位历史上极为伟大的外祖母——杨丽华。

杨丽华生于北周,其父杨坚当时是朝中有权势的人物。当她年仅13岁时,便被选为太子妃,因为她的高雅气质和显赫家世备受青睐。然而,她并没有能够享受到太子妃应有的幸福生活。北周宣帝宇文赟登基后,变得暴虐无度、放纵荒淫,对于杨丽华这位真正的皇后,他既不关心也不爱护,反而多次试图加害于她,同时还立了其他几位皇后。这种情况令杨丽华感到极为不满和愤慨。

到了大象二年,这位昏君意外驾崩,他和其他皇后所生的太子宇文衍(只有9岁)继承了大统。此时杨丽华成了北周皇太后。作为太后的她整治了宫廷内部,并把军政大权交给了自己的父亲杨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宇文衍的安全,并防止类似宣帝的暴政再次出现。


尽管杨丽华在北周的宫廷中地位显赫,但她并没有得到幸福的生活。当她以为北周从此以后会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时,她却被政治的洪流裹挟向前。

在不久之后,杨坚发动政变篡位成为皇帝,将国号改为“隋”。他采取残忍手段屠杀了所有宇文氏一族,包括年幼的宇文衍和其他诸王。因为她们是女性没有继承权,所以她和先帝所生的公主宇文娥英幸免于难。这次政变让杨丽华失去了很多亲人,但她没有屈服,而是坚定地支持和保护自己的女儿。

宇文娥英虽然是北周末代公主,但是她的前半生并没有像她的祖父隋文帝一样辉煌,在北周灭亡后,宇文娥英随着一家人被迁移到了隋朝的京城,这时候她的生活开始变得充满起伏。

作为一位慈祥的祖父,隋文帝非常宠爱他的孙女宇文娥英。当她到达适婚年龄时,隋文帝决定亲自挑选一个优秀的婿家。于是,许多忠诚高贵的家族都派出自己最杰出的公子前来参见隋文帝,其中就包括李崇之子李敏这位年轻有为的才俊。最终,宇文娥英选择了李敏作为她的伴侣,而这个决定得到了隋文帝的认可,他们喜结连理。

两人身份显赫,又相敬相爱,因此结婚后过着幸福美满、平稳顺遂的生活。几年过去,他们迎来了第四个女儿——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名叫“静训”的小姑娘。对于这个小外孙女,杨丽华非常宠爱,静训从小就跟着杨丽华住在宫里。在这里,静训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并结交了很多朋友。她的童年没有太多的波折,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杨丽华经历了丈夫去世、国家灭亡、亲人背离等苦难,心中十分孤寂。有了小外孙女的陪伴,她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她对李静训疼爱有加,不惜一切代价给她最好的生活。

大业四年三月,隋炀帝出巡各地,杨丽华作为他的姐姐也跟着去了。为了让李静训开心一些,她决定也带上这个小女孩。在这次旅行中,李静训玩得很高兴,而杨丽华也非常小心地照顾着她,怕她受到一点伤害。但是命运无情,在出巡才一个月后,李静训就生病了。可能是因为环境变化或路途劳累,李静训的病情很重,连皇帝身边的御医都无能为力。

李静训墓中珍宝

大业四年(608年),李静钏在宫中去世,时年九岁。杨丽华十分悲痛,以厚礼葬之,并亲自为她选定了墓地,在西安城西建造了一座豪华的陵园并亲自题写了“小孩”二字于其棺椁上。这座陵园规模很大,有墓道、墓室、石棺、石椁、石门等设施,并有各种精美的随葬品和壁画装饰。

其中,有一对手镯镶嵌了玻璃珠,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珍贵的。陵园还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护卫人员,每年都要按时祭祀李静训,并且禁止任何人侵扰。李静训虽然年幼夭折,但却享受了极高的待遇和荣誉,在隋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以看出,李静训的家族不仅有着卓越的军功和官职,还有着皇室血统和亲情。她自幼就受到外祖母北周太后杨丽华的宠爱,在宫中长大。虽然她没有被封为公主,但却比一般的公主更受到重视和宠爱。

自考古团队发现这个坟墓以来,他们进行了两个月的挖掘。在挖掘过程中,他们发现了230多件随葬品,其中包括大量的金银器和玉器。这些随葬品的存在充分证明了墓主人的贵族身份和富裕生活。其中,金银器包括嵌珠宝金项链、嵌珠宝金翎、金戒指、金杯、金钗饰品等。在这些器物上,有一些刻有“乐平公主”、“乐平公主家”等字样。这些文字证明了她与乐平公主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金银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反映了隋代金属工艺的高超水平

除此之外,考古小组还在墓穴中挖掘出了大量的文物,包括陶制品、玻璃器皿、钢铁制品、骨头、木器漆器和丝绸织品等。这些文物种类繁多、数量众多、价值非常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水平

除此之外,李静训墓还出土了来自各个国家的珍贵物品,例如波斯织锦、罗马玻璃器、印度象牙等。玉器方面则有玉钗、镶玉金手镯、金口玉盏、玉佩饰等。其中,有三件白玉钗和三件水晶钗形制相同,由新疆和田白玉雕成。这些玉器色泽纯净、质地细腻,展现了隋代与西域各国广泛的贸易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墓葬不同于一般的设计。例如,它未设置盗洞、未使用木椁、未刻写墓志铭等。这些特点反映了隋代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的特点。这座墓葬是了解隋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总结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标志着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隋朝的统一和繁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来的唐朝和宋朝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这样一个时代,李静训所处的家族背景是北周和隋朝的名门望族,具有显赫的地位和荣耀的历史。

李静训的墓葬规格豪华,反映了隋代的贵族墓葬文化的特点和隋朝社会的繁荣景象。墓中出土的九脊殿堂式石棺、铜镜、玉带、翡翠佩等文物,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还反映了隋代的贵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隋代的贵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李静训的墓葬的发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隋代贵族女子的生活和文化,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隋代政治、文化和社会历史。

墓葬作为历史的见证,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我们研究隋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依据。因此,李静训墓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墓葬的规格和陪葬品的丰富性,还体现在它对于我们了解隋代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情况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墓葬   乐平   隋代   北周   隋朝   石棺   宇文   文物   贵族   女孩   专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