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人口转型下资本市场的机会(其一)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近期央行发布《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工作论文,以及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公布在即,引发社会各界对于“人口红利”、“生育率”等话题的热议,并引起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有关“放开生育”的概念股近期亦大涨。事实上,自去年底各地公布2020年新生儿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消息以来,关于“少子化”“老龄化”等人口议题和要求“立即、刻不容缓的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的声音亦“不绝于耳”。

人口红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未来5年,三波婴儿潮“临界点”下,我国人口形势又将面临怎样的“转折”?“人口转型”之下,经济总量,特别是地产的下行似乎难以避免,但这一定意味着经济质量的下行与系统性风险的暴露吗?从全球经验来看,生育政策是否真的是决定出生率的关键?全面放开与鼓励生育政策又是否可以“药到病除”?“人口转型”下,资本市场又将如何演绎,如何把握社会结构变革大潮下所孕育的“十倍股”的投资机会?

本文将重点围绕上述几个焦点问题进行详细推演。

主要结论

1)人口红利的本质是“人口借贷”——在18-65岁之间,人口是社会红利,在65岁之后,人口是社会负担。这种属性决定了,人口红利的量级越大,其所延伸的人口借贷——即65岁后的人口负担将越大。


2)未来5-10年,伴随第一批建国“婴儿潮”进入“寿终正寝期”,第二批60后“婴儿潮”步入“退休潮”下变为需要财政供养人员,第三批80后“婴儿潮”失去“黄金生育年龄”,我们认为,我国“人口转型”可能走向下一个拐点,即“老龄化与少子化加速”的第Ⅳ阶段,这将对经济与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3)对日本“失去三十年”的再认知,我们发现,如若政策应对得当,比如:通过货币国际化,推动企业走向海外,以提升资本回报率;通过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分化,并提升全社会消费率,以对冲老龄化下内需不足,则经济总量的下行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质量的下行。在此基础上,我们仍中长期看好国内资本市场结构性机会。


4)通过对日本房地产调控的成败之鉴研究,人口老龄化下房地产的下行是否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关键在于能否在“人口转型”的前后两个阶段,通过实施“前紧后松”的政策,以实现房价走势的“平滑化”过渡。2017年以来,我国严格的“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以及预留的充足政策空间,就可以预期的未来而言,无需过于担忧人口老龄化下,房地产下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5)在未来5年老龄化本身对财政巨大压力的基础上。由于婴幼儿本身亦需要社会巨大资源投入以及不同区域对于生育政策的截然不同的反应程度,我们认为,放开及鼓励生育的政策更可能采取循序渐进符合国情的模式稳妥推进,以减少“生育与退休”对财政“双向冲击”及生育率区域间的结构性失衡对扶贫攻坚成果巩固和维稳等工作的负担。


6)少子化与老龄化的根源并非政策,而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工业化抬高了现代家庭抚养子女的成本与婚育年龄,城市化压缩了居民居住空间并增加了生活成本与压力。这是全球不同文化、体制下的各国鼓励生育政策实施效果均不尽如意的原因,仅有的少数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国家如:俄、法等,亦有加剧国内族裔间生育结构性失衡,政策效用边际递减,造成财政负担日益难以承担等问题。


因此,即便国内鼓励生育类政策落地,恐怕也难以改变生育率下行的大趋势,故我们对于当前市场热炒的“放开生育”类主题性投资机会持谨慎态度。


7)以日本为鉴,“人口转型”真正的中长期投资机会或在“老龄化端”:未来5-10年,伴随国内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围绕“纯老年需求”增加的相关行业,如:养老护理、殡葬等市场空间或快速增加;


但真正的“十倍牛股”投资机会或在:老龄化加速下,全社会消费心态的变化——中青年人对预期寿命的提高及提前防老的心态,如:因为担心年老后生活开支,故增加保险方面支出;因为希望延缓衰老,故更加注重健康方面支出:药品保健、医美、药妆、健康饮料将越来越受青睐;因为担心缺少陪伴,故宠物经济盛行。


另外,作为“世代财富传承”及边际消费倾向最强的95-00后年轻人的“新世代消费”,如:新潮国货、互联网消费等亦将是“人口转型”下重要的消费投资机遇。

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资本市场   少子   人口   生育率   结构性   日本   红利   婴儿   负担   政策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