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建立前的统治,诸汗王的镇戍组织,大一统王朝建立的背景

蒙元镇戍军制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有一个萌芽、发展和建制的系统过程。首先,蒙古征服者崛起草原部落,所向披靡,开拓了一个“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广大疆域,随着占领的疆域越来越大,像以往那种掠战思维难以为继,不符合当时严峻形势,迫使蒙古统治阶级,要在建立新王朝过程中须采取相应策略。

既保证蒙古族贵族统治权,还能稳固夺取的江山,镇压各地反叛等,这就需要“在政治与文化方面,对被征服民族分别采行压制与分化的政策。”在军事上,要有绝对的领导权,如何管理打下的疆域,这就需要镇戍机构,来维护地方稳定,牢牢占据地盘。

1、成吉思汗时期镇戍观念的形成与初创

公元1206年初,铁木真召集部众在斡难河岸举行忽里台大会,蒙古各部族首领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号“成吉思汗”,正式建立了大蒙古国。建国伊始,成吉思汗根据当时错综复杂的战争环境和北部局势,立即着手分封蒙古千户,确立军事指挥与管理系统,设置严格扈卫制度,把草原上几乎所有的游牧民都编制到军政合一的组织中。

但是,由于蒙古游牧民族的特点,起初并没有留守军队镇戍草原以外地区的观念。《经世大典序录·屯守》中记载“国初征战,驻兵不常其地,视山川险易、事机变化而位置之,前却进退无定制”。随着战争不断扩大,兵锋所过之处,大量城池得而复失,还要继续消耗兵力重新夺取放弃的城池,如此不但不能保护已占有的均是成果,更消耗军力,不利于蒙古政权的稳定,推行新的统治秩序,故而,在被占领地区留军镇戍已成为迫切的需求

2、蒙古镇戍军事组织的萌芽阶段

成吉思汗即位后,将全蒙古的百姓分成65个千户,分封一批功臣、贵戚为千户那颜,即为“朔方既定,举六十五人为千夫长。因地域位置和部落情况不同,千户那颜管理千户数目有多有少,多的可以管辖三四个千户,少的只能管辖一个千户。

地方千户通常有三种来源,一是率部众投降成吉思汗的原部落首领,仍继续管理本组部落,形成千户,二是跟随成吉思汗征战的功臣,得到分封后,管理被战争打散的本族部落成千户,第三种是由各族人混编而成的千户,被大汗制定人管辖。蒙古千户的编制,表明蒙古人已经彻底打破了旧的氏族组织框架,形成了新的社会组织。成吉思汗册封的千户那颜是世袭的,每个千户都划分一定范围的驻牧地作为“封地”,千户那颜作为大汗的封臣,管理地方的军政大权,要向大汗交纳贡赋,带领自己的千户士兵跟随大汗出征作战,并参加讨论军国大事的忽里台大会。

各千户所管辖百姓不许不许任意变动和逃跑,另外,成吉思汗的兄弟子侄也都以‘亲王’身份分到了千户,是诸王个人的私属臣民,加上册封的牧地,便形成了自己的封国。如赤术、察合台、窝阔台的封地在阿勒台山以西,被称为“西道诸王”;成吉思汗弟、侄封地都在蒙古东部,被称为“东道诸王”。这种千户那颜组织,有着管理地方民政和军事的职能,具有地方镇戍的一部分功能,对蒙古早期稳定地方,有效管辖起到一定作用。

3、初期镇戍组织的雏形与特点

太祖六年至九年(1211—1214年),蒙古军攻掠金朝境内,所占城池不多,攻陷地方大多弃而不守,除了派降将刘伯林屯守天成,以遏止金兵北上外,其它城地毫无镇戍军可言。招降的金军与汉人武装大多跟随蒙古军归返漠北,放弃了占据的金地。

太祖十年(1215年),蒙古军攻占辽西重镇北京后,为了阻挡辽东金军西入草原和进一步控制辽东与高丽,开始在这里安置降民,建立新的统治秩序,派将领率军镇守要地。如吾也尔、移刺捏儿率军镇北京,史天祥镇利州,王珣镇义、川二州,其它地区皆以降人自守。不久,蒙古军攻入金朝中都,派石抹明安、札八儿等将领驻军镇守。当时,中都以及辽西一带的镇戍军几乎全都是汉军。

4、汉军万户的由来

随着蒙古军不断南移,压制金朝军力,汉军使用也越来越庞大,中原地区“拥兵者万焉,建候者万焉”。蒙古统治者在这种混乱局面下,整顿编制起来汉军组织,往往没有统一定制,组织系统紊乱。“诸国亡俘或曰中书丞相,或将军,或侍郎,或宣抚运使,随所自欲而盗其名”。在汉军将领中,官职错综复杂,有称千户、万户者,也有兵马元帅、督元帅、监军、节度使、留守、行省等称呼。蒙古西征后,一些汉军将领都采用都元帅的称号,在各路自称都元帅者足有二三十人。

由此可见,地方戍军已经开始推行,而且大多以都元帅为职衔,以降将留守城池,负责地方汉军的管控。值得注意的是,成吉思汗时期已经存在了汉军万户的职衔,但是界内对此问题讨论,一直未有明确的定论。唐长孺、李涵的观点是:“成吉思汗时就有已设立两个汉军万户,而窝阔台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新任命了三个万户”。

但黄时鉴则提出相反观点,认为成吉思汗时期并没有汉军万户的设立,到太宗即位后始设此职,否认成吉思汗时期汉军万户的存在。这两种观点在元史学术界引发争论,此后王颋提出了第三种观点,提出成吉思汗时期,已设立了汉军万户职衔,只是这时候的万户依照金朝旧制而借名,与窝阔台时期的汉军诸万户的职能与特点截然不同。

笔者本人通过一番对史书考订,更倾向于第三种观点。汉军万户的记载,最早见于《元史·太祖纪》中“太祖八年秋,史天倪、萧勃迭率众来降,木华黎承制并以为万户。”由此可知,成吉思汗时期,已经开始出现汉人万户职衔,但与蒙古国建立之初,“蒙古世候亦不轻授”的万户那颜,这是不同的,存在很大差异。当时被授予万户职衔的汉人将领有史天倪、萧勃迭、刘伯林等人,在《元史·史天倪传》中有记载:“木华黎欲用秉直,秉直辞而荐其子,乃以天倪为万户,而命秉直管领降人家属,屯霸州。”

综上,这些汉军万户初现,带领的降兵多为女真、契丹和汉人等混杂军队,万户职责并不大,隶属于蒙古军队辖下,有的会随着成吉思汗南征北战,另一部分留在地方戍守城地。但木华黎所设置各地守军,没有统一部署,与金军穿插交织,既无稳定的军需补给,又无足够的兵员补充,变成孤立无援的屯军据点。即便有蒙古军穿插去搭救,也难以坚守多久。木华黎死后,史天倪被杀,张柔被擒,其余将领或死或逃,蒙古军顾此失彼,这反映了木华黎所设各地镇戍军的薄弱,在中原建立镇戍体系不够成功。

5、探马赤军的起源

成吉思汗时期,采取签发的办法征调部分军人出征,从蒙古各部抽调的士兵,组成精锐队伍,派往某地短期或长期留在被占领地区承担戍守任务,演变成一种镇戍军队,后来人们称之为:探马赤军。蒙古时期探马赤军成分复杂,存在诸多疑点,在蒙元史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

据现存可查的史料,蒙古最早组编探马赤军,可追溯到成吉思汗时期,似在一二一七年木华黎受命率军经略华北之时。当时新建的探马赤军,从扎刺儿、兀鲁、忙兀、弘吉刺、亦乞列思无蒙古部落的降附人马中变成,与五部人马合为“十军”。探马赤军最初主要由蒙古军组成,属于当时的精锐部队,最先专用作远征和远戍的头哨部队,在攻金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在成吉思汗时期,已经在开始在一些占领的要塞地区,留下少量蒙古军戍守,不过人数相对较少,非镇戍的主力,此时军队仍以攻城略地为主,镇戍重视程度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成吉思汗   探马   职衔   组织   蒙古   王朝   汉军   元朝   元帅   将领   时期   背景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