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二悲催的一生

如果从中华文明五千年辉煌的历史中选出那些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大家可能会想到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叱咤风云、睥睨天下的雄主帝王,也会有李白、杜甫、苏轼这些风华绝代、卓尔不群的才子诗人,选择多种多样。但只选唯一,那结果只能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万世师表、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想必大家对孔子的这些称号耳熟能详。提起孔子,仿佛有说不尽的成就功绩,他的思想穿梭历史、延续至今。所有人都知道孔子,觉得他是传奇到不能再传奇的神话。但事实上,隐藏在如此伟岸形象背后的孔子只是一条丧家之犬,历史上最悲催的倒霉蛋。

毕生致力复礼,但自己的出生却不合礼法

(叔梁)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叔梁纥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但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为传宗接代复兴家族,于是请求纳好友颜氏三女儿颜徵在为妾,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有余,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不合礼法,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生下孔子,故谓之“野合”。也就是说,孔子作为礼法最大的维护者支持者,根本没有资格站在权威的角度谈论礼法,他的学说只是个笑话,从他生命的开始就如此充满戏剧性,似乎在为他终生的命运埋下伏笔——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生落魄潦倒,抱负始终不得施展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其父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死后,孔子及其生母颜徵在被叔梁纥正妻施氏驱逐,来到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仍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改变一切。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十七岁,生母颜徵在去世。同年,季氏宴请贵族,落寞士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虽然受到屈辱,他并不认为世界无药可救,反而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动力。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五十五岁。鲁国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因削三桓的缘故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无可奈何。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报负不能施展,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时局艰难,孔子在失望的同时又保留了对未来的希望。

鲁定公十四年至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96-公元前484年),孔子先后前往卫、曹、宋、陈、楚、蔡、叶等国传道,其间多受屈辱,楚狂接舆凤歌笑他德之衰,郑人说他是累累若丧家之犬、而晨门则感叹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除此以外,更几经生死,不得人心。多年流浪他乡,孔子逃不过被残酷的现实磨平棱角的结局,满腔热血化尘归土,几乎放弃从政救世的梦。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六十八岁。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国。经历十四年的游走,孔子几乎断绝了政治希望,致力于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但厄运并不打算放过这个苦命人,先是其子孔鲤早逝,夫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紧随其后,孔子最爱的弟子,也是最接近他思想的颜回也先他而去。一个是生命的寄托,一个是灵魂的传承,垂垂老矣的孔夫子好像没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遗产,有得只是一个落魄到极点而自命不凡的可怜人的故事。活了一辈子,坎坷了一辈子,他没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却无数次惨遭众人奚落。他曾经饱含热血,真挚地相信只要去做就一定能看到希望,所以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这个荒诞、残酷、黑暗的世界,最终才发现麻木的原来只有自己。

死后不得安生,思想惨遭曲意利用

孔子生前不如人意,政治理想难以施展。但他死后一度迎来反转,广受各界称赞,甚至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以他为创始人的儒家学派在汉武帝时期取得绝对统治地位,成为官方认可的唯一正统,并在后世一直延续发展。孔子好像终于能够扬眉吐气,宣告自己及其思想的最终胜利。可是果真如此吗?孔子言君臣父子,说的是职责对应。而董仲舒时期却是三纲五常,媚上以为荣。从这时起,统治者们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欲望,肆意曲解孔子仁义学说,儒学偏移扭曲。以至于有人说孔子已经不是当年的孔夫子,而是一个梳妆打扮的政治傀儡。当我们回顾漫长的君主专制历史中,孔子到底换了多少副模样,几经腾转,又成了多少人奴役民众的工具,我们不得而知。近代以来,孔子更是成为中国落后的替罪羔羊,人们又要打倒推翻他,因为那些出于自己而不属于自己的儒家。他不可能预料到,在两千年后,竟会背负一个民族所有的不堪和罪恶。但话说回来,这些内容又有几分孔子的身影呢?有道是“即非孔子,是名孔子”罢了。可人们看不见孔子弘扬的真、善、美好,但总说他背负的罪,恶,落后。到头来,伟大的夫子终究连自己都丢失,一无所有。什么“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一个可怜人而已。

千年以来,有人赞美他的天才,但也有人讥讽他的愚蠢;有人跟随他、信仰他,但也有人厌恶他、诋毁他;有人说他是时代的先锋,也有人说他是落后的奴仆;有人说他是万古第一束光,但要我说他就是个潦倒落魄的孔家老二罢了。

总而言之,孔子的眼太尖锐,以至他不能视这个污浊的世界而不见,他的心肠又极热,所以不能像那些批评他的隐士高人一样弃万民而不顾。可惜的是啊,他过于正直,过于理想,在黑夜里处处碰壁却不肯妥协。恰如庄周借孔子口说得那句话一样——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儒家   至圣先师   大成   孔夫子   孔子   夫子   礼法   公元前   落魄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