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为什么那么激烈,看看他们的母亲都是谁?

5岁启蒙,8岁亲政,15岁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奠定康乾盛世之基石,在位时间长达61年,康熙“千古一帝”的名号实至名归。

然而在晚年之时,康熙却遇到了一生之中最大的难题,也就是历史上众说纷纭的九子夺嫡事件,在为人父和为人君的角色之中,强大如康熙也始终未能找出一个平衡点。

参与夺嫡事件的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而“九子夺嫡”的激烈程度,虽然不似玄武门之变的刀光血影,但其背后涌动的暗流,丝毫不输给任何一场政变。

因为这九位皇子,不仅各个智谋过人,就连身后的势力也都旗鼓相当,想想四大爷能从这中间杀出一条血路来,还真是不容易呢!

那么,这九位阿哥的母亲都是何许人,在这场夺权斗争中她们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01 太子胤礽的生母赫舍里皇后

首先我们来说说太子胤礽,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毕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对康熙来说,胤礽也是所有孩子当中最为特别的一个,因为他的生母就是让康熙怀念了一生的白月光,赫舍里皇后。

这段先婚后爱,将BE美学氛围感拉满的爱恋,想必不用再多说了吧。

赫舍里皇后出身满洲名门,其家族又为康熙亲政付出良多,而赫舍里皇后本人也是极尽温柔,婚后与康熙相处的十分甜蜜。

但在长子承祜夭折之后,赫舍里皇后的身体状况也是急转直下,后来又在生胤礽的时候难产,死在了康熙最爱她的时候。

所以有赫舍里皇后这一层滤镜在,康熙对胤礽的疼爱那是有目共睹。

康熙十七年,胤礽不幸染上天花,爱子心切的康熙直接看护在儿子身边,直到胤礽痊愈。

康熙二十一年,清军收复台湾,康熙带着胤礽亲祭明孝陵。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命太子胤礽监国……

可以说,因为母亲赫舍里皇后的缘故,胤礽从小到大享受到了康熙太多明目张胆的偏爱。都说人走茶凉,可在赫舍里皇后这里,压根就没这回事儿。

只是母亲这么给力,胤礽自己却不咋争气,当然不是说他不够优秀,只是夺嫡的惨烈程度,根本不是史书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就能概括得了的。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被指控恣行捶挞贝勒大臣、截留蒙古贡品、放纵亲信凌普敲诈下属,不仁不孝等被废,但后来康熙看在已故的赫舍里皇后的面子上,还是复立了胤礽,给了他一次机会。

但胤礽仿佛还没从上次被废的打击中清醒过来,行为时常疯癫,也因为权力之争,父子矛盾再次激化,这下,赫舍里皇后的滤镜不管用了,胤礽再度被废。

想想,若是当时赫舍里皇后在世,这九子夺嫡,会不会是另外一番结局?

02 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德妃乌雅氏

乌雅氏的出身并不高,但因为颜值这块儿占据了优势,让康熙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此开启了自己的宫女逆袭之路。

后来,乌雅氏凭借着为康熙连生三子坐稳了德妃的位置, 在后宫多年圣宠不衰,直到五十岁那年,康熙也依旧在翻她的牌子。

虽然皇六子胤祚在六岁那年夭折,但乌雅氏依旧是热门的太后候选人,因为剩下那两个儿子都足够优秀。

但有趣的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祯虽为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却站在了相互对立的阵营当中。

而乌雅氏本人,似乎更为偏袒自小养在自己身边的十四阿哥胤祯。即便不论最后是哪个儿子夺得皇位,乌雅氏都能坐稳皇太后的位置,但她支持的,始终是小儿子胤祯。

四大爷虽然没有生母的支持,但他的养母佟佳贵妃毕竟是康熙的表妹,虽说只当了一天的皇后就去世了,但人家毕竟是康熙的表妹,也是因为这份养育之情,让四大爷多了隆科多这份助力,在夺嫡之路上多了一分胜算。

03 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良妃

这位娘娘的出身同样不高,但却是清朝首个辛者库出身但得封妃位,并记录在康熙起居录上的嫔妃。

而且,康熙册封妃子一般为集体晋封,但良妃却是单独册封的,由此可见,康熙对其的宠爱程度。

当然,这中间虽然有良妃自己天生貌美自带体香的缘故在里面,不过温厚恭良的人格魅力,才是最大的原因。

而所谓良妃不得康熙宠爱之说,则是康熙责骂胤禩的时候说了一句“辛者库贱妇所生”,似乎坐实了前面的推测。

当时九子夺嫡愈演愈烈,眼看着一众儿子为了自己身下的龙椅明争暗斗,康熙的失控感也越来越强烈。

而当时,在朝中呼声最高的,就是贤名在外的八阿哥了,康熙感受到了来自儿子的威胁,便问罪于支持八阿哥的大臣。

胤禩惶恐之下,就寻了两只海东青讨好父亲,出发点是好的,但奈何经过一路的运送,等海东青被献到康熙面前的时候,已是奄奄一息的状态,康熙误以为胤禩是借海东青睐提醒自己时日不多,便勃然震怒,说了那句“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坐实了良妃不得宠的的传言。

但从良妃去世后,康熙不仅特意为其写了两篇追悼文以及亲自主持良妃的祭祀仪式,从这两件事儿上来看,良妃又是十分得康熙的宠爱的。

而且,在良妃去世两年后,康熙又下令将其遗体安葬在了景陵中的妃园,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辛者库贱妇”这个说法出自于雍正时期编纂的上谕《清圣祖实录》。康熙一朝根本没有这个说法。

或许是因为胤禩是雍正继位前的最大竞争对手,所以四大爷才会通过贬低良妃的身份来达到打击胤禩的目的,也未可知啊!

04 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

惠妃出身满洲上五旗乌拉那拉氏,与多尔衮的生母孝烈武皇后阿巴亥同出一族。

初入皇宫之时,康熙后宫的等级制度尚未确立,从上到下基本为皇后、福晋、大格格、小福晋、格格,而乌拉那拉氏因为父亲职位不高,只混了个不起眼的格格,直到康熙九年,那拉氏生下皇嗣后,才晋升为小福晋。

康熙十六年,那拉氏被册封为慧嫔;二十年,康熙大封后宫,那拉氏又晋位为惠妃,位居康熙四妃(惠妃、宜妃、德妃、荣妃)之首,协助太后处理六宫事。

但在康熙二十年之后,惠妃再也没有得到过晋升,虽然在皇长子胤禔争储一事上,惠妃没有什么势力可言,但是她足够聪明。

当时太子胤礽被废,皇长子胤禔是为主使,康熙迁怒于长子,差点杀了胤禔,但在关键时刻,惠妃挺身而出,上书康熙帝自己这个儿子自小就不是个孝顺的,并非是夺嫡之争如此,康熙便顺水推舟,将胤禔赶去了惠妃的宫殿闭门思过,惠妃用自己的聪慧巧妙保住了儿子的性命。

05 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

荣妃马佳氏就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容妃的历史原型。

在剧中,她善解人意,美貌与智慧并存,与康熙情深意笃,然而在江山与美人的十字路口,康熙毫不犹豫选择了江山,可怜的容妃成了政治牺牲品,最终在康熙举办千叟宴的当日离开了人世。

但在历史上,荣妃马佳氏虽然没有像《康熙王朝》中演绎的那样波折,但命运实属有些凄惨。

在康熙的后妃之中,荣妃是为康熙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子之一(五子一女),但不幸的是,最终平安长大的也只有儿子胤祉和女儿固伦荣宪公主。

从时间线上来看,从康熙六年马佳氏生下皇子承瑞,之后又接连生下四子一女,再到康熙十六年被册封为荣嫔,可以说,这十年的时间,是马佳氏最受康熙宠爱的时候。

但接连的丧子之痛不止打击到了马佳氏的身体,也渐渐消磨掉了康熙对她的宠爱。以至于在康熙二十年大封后宫之时,马佳氏虽位列四妃,但却是最后一位,输给了不论是资历还是子嗣都逊于自己的宜妃郭络罗氏。

虽然此时,荣妃和惠妃都在协助皇贵妃处理后宫事务,但已然失去了争宠上位的资格。

所以在三阿哥胤祉卷入夺嫡之争中时,荣妃给予的助力并不多,甚至于说没有。

设想,倘若荣妃的那四位皇子尚存于世,九子夺嫡的结果又会如何呢?

06 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

宜妃郭络罗氏是在康熙十六年入的宫,比起惠妃那拉氏,荣妃马佳氏这些资历较深的妃子,郭络罗氏没有优势可言。

但《永宪录》对郭络罗氏的记载为:眷顾最深

这个眷顾深到什么程度呢?郭络罗氏是以宫女身份入宫的,但在得到康熙的宠幸之后,直接就享受到了嫔的待遇,同年被册封为宜嫔。

康熙二十年,郭络罗氏被册封为宜妃,位列康熙四妃中第二位。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巡幸盛京,下榻的地方就是宜妃的母家。

康熙三十七年,在第三次东巡,康熙依旧下榻在了宜妃之父三官保的府邸。

而宜妃的父亲父三官保虽然只是内务府佐领,却能与从一品将军平起平坐,而这些荣耀,皆是来源于盛宠的宜妃。

康熙在外征战时,不仅会派专人向宜妃报平安,还会特地给她带一些土特产,两人相处如同平常夫妻。

康熙五十年,宜妃突患幻听症,夜不能寐,康熙心疼之下,直接下令半月之内京城内外,夜间不得击打乐器,即便是和尚敲木鱼诵经也不行。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宜妃已年近60,但康熙依旧能为她化身宠妻狂魔,“眷顾最深”所言实属不虚。

但也正是这份盛宠,让宜妃开始得意忘形,对宫中的其他嫔妃颐指气使。

往日有康熙的庇护,其他妃子都是敢怒不敢言,但康熙驾崩之后,宜妃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对已是皇太后的乌雅氏行不敬之举,惹恼了雍正,生生打烂了一手好牌。

且因为胤禟是八爷党的人,雍正对自己这个政敌自然不会手软,最终,胤禟被囚禁折磨至死,宜妃只能搬去自己的大儿子胤祺的府上了却残生。

07 十阿哥胤䄉的生母温僖贵妃

这位就是《甄嬛传》和《步步惊心》反复被cue到的奇女子,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有谥号的贵妃。

温僖贵妃出身大姓钮祜禄氏,她的父亲是顺治任命辅政大臣遏必隆,姐姐则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

在姐姐孝昭仁皇后去世后,钮祜禄氏就带着家族的使命进了宫,且在次年,钮祜禄氏就被封为了贵妃,这晋升速度堪比坐火箭,就连眷顾最深的宜妃也是拍马不及。

康熙二十二年,钮祜禄氏为康熙生下了皇十子胤䄉;康熙二十四年,又生下了皇十一女,只可惜这位小公主命不好,还没到一岁就夭折了。

康熙二十八年,孝懿仁皇后去世后,钮祜禄氏一跃成为后宫级别最高的嫔妃,但康熙因为接连丧妻的缘故,并没有再册立皇后,也没有将钮祜禄氏册封为皇贵妃,钮祜禄氏只能以贵妃的身份统领后宫。

康熙33年,钮祜禄氏因病离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值得一提的是,康熙破例将其追谥为温僖贵妃,成了清朝后宫中唯一一位有谥号的贵妃。

后来十阿哥胤䄉卷入争储之战,尽管母族钮祜禄家族背景强大,但个人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加入到八爷党阵营当中,但因为其“草包”属性,并未对雍正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打击,所以雍正上位之后,只是限制了胤䄉的人生自由,可以说是“傻人有傻福”的典范了。

08 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敏妃

相比于其他皇子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就比较普通了,她出身于满洲镶黄旗包衣。

历史上对于章佳氏进宫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因为身份低微,章佳氏并没有资格参加正规的选秀,只是进内务府做了一名普通的宫女。

不过章佳氏的容貌却是一等一的好,所以有幸得到了康熙的宠幸。

之后,从康熙二十五年到康熙三十年,章佳氏先后为康熙生下了一子两女。

康熙二十八年,章佳氏因为生育皇嗣有功,从庶妃晋升为嫔。从这可以看出,这五年是章佳氏最受宠的时间。

当然,也仅仅是对章佳氏自己而言。

因为,康熙对于章佳氏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一是即便是晋封为嫔,章佳氏也没有经过正式的册封;二是在此之后,章佳氏的位分再也没有往上走过,即便是康熙三十八年章佳氏病重,康熙也未对她晋封。

所以说,康熙二十五年到康熙三十年,章佳氏虽然得宠,但也只是康熙对一般妃子那样的宠爱,更多的还是看在章佳氏生下了十三阿哥胤祥的缘故。

所以即便十三阿哥业务能力强,但因为生母的存在感太弱,并没有在康熙的世界中溅起水花,所以在九子夺嫡中,他只能选择站在感情较为亲厚的雍正身边。

所幸,这场豪赌,胤祥赌赢了。

保护着哥哥雍正成功从九子夺嫡的权力漩涡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胤祥,在雍正上位后自然是得到了皇帝哥哥的全方位优待。

加官进爵,封铁帽子王,将胤祥的小女儿接进皇宫封为公主,将大清的财政、军政大权全都交到胤祥的手中,还将胤祥的母族拔出包衣,抬旗为镶黄旗,并追封章佳氏为敬敏皇贵妃,随葬帝陵,打破了清朝非皇后不可入帝陵的祖制……

可以说,雍正将除了皇位之外所有能给的东西,都给了十三阿哥胤祥。

不得不说,这被正史记载的兄弟CP的确好磕到爆啊!

好了,以上就是九子夺嫡中各位皇子的生母了,看看这配置,也难怪康熙始终挑选不出来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实在是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背景啊!

可见,四大爷能从这场激烈的皇位角逐中获胜,实在是有些本事啊,也难怪,会给乾隆留下一个富庶安定的太平盛世了!

参考资料: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清圣祖实录》

《永宪录》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雍正朝起居注》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予以删除!

未经账号允许,禁止转载内容,或将文章发布在其他平台,违者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雍正   康熙   生下   生母   阿哥   皇子   贵妃   后宫   晚年   皇后   出身   激烈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