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武则天唯一无法超越的女人

在我国封建历史上,不仅有许多英明雄武、流芳百世的“千古一帝”,还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千古贤后”,而且这两者大多都是相辅相成。

例如开创大明江山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被誉为“最强贤内助”的马皇后;

以及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也有着温厚仁爱、品行端正的历史评价;

但我国历史上评选出的三大贤后之首,却是“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也被称为有唐一朝武则天永远无法超越的女人。

要知道,武则天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其高超的政治眼光以及治国理政上的雄韬武略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终其一生都没能超越独占“古代三大贤后”鳌头的长孙皇后,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之下,可以想象长孙皇后有多么贤明。

以至于自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唐太宗李世民也没有再次立后,而是日复一日地思念着他的亡妻长孙皇后。

而且长孙皇后经常违背“后宫不得干政”的铁律插手李世民的前朝政治,却没有为自己以及自己的家族谋求过一点利益,亦是古代廉洁的典范。

豆蔻之年,喜结连理

长孙皇后在13岁的时候,就在自己舅父高士廉和哥哥长孙无忌的撮合之下,与当时16岁还是唐国公二公子的李世民结下了姻亲,也由此开始了两人相濡以沫,相伴一生的婚姻。

据唐史记载,刚刚结婚的长孙氏寝宫外面出现了一匹高达二丈的烈马。

请当时有名的相术师算过以后得出这是“遇坤之泰”的现象,隐喻的表达了此女日后必将贵不可言,尊位也一定很高,这样的结果也预示了长孙氏后来登临后位的事情。

随后不久,由于隋炀帝的穷兵黩武以及横征暴敛,导致当时的社会矛盾再次加剧,逐渐发展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局势。

终于在民怨沸腾的处境之中,天下各地纷纷以“推翻隋朝暴政”为口号揭竿而起,驻守在太原的李渊家族也随之加入到天下诸侯纷争之中。

为彰显其正统性先将隋炀帝杨广的儿子杨侑奉为皇帝,李世民也随之被封为秦国公,长孙氏也就成为了秦国夫人,身份地位进一步升高。

公元618年,李渊见隋朝大势已去,杨侑也是失去了最后的利用价值,就逼迫杨侑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在长安登临帝位改朝换代建立唐朝。

李世民由于战功卓著被封为秦王,长孙氏也由此成为了秦王妃。

长孙氏不仅给在外征战李世民生出子女满足李世民儿女双全的愿望,而且在家也以勤俭持家,颇得唐高祖李渊的称赞。

让李世民免去了许多重兵在外受猜忌的事情,为李世民率兵在外征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李世民本就是一个能征善战的骁勇战将,在他数十年的南征北战之后,终于为唐朝平定了在北方割据的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政权,让唐朝彻底实现了大一统。

鉴于李世民为唐朝立下的赫赫战功,而且李世民已经是秦王实在是封无可封,因此李渊为李世民创造了一个官职叫做“天策上将”,

不仅地位在所有王公贵族之上,而且还有自己独立的官职体系,可以自行设立官员以及招纳人才,一时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形如水火。

影视剧李世民形象

而且此时李渊的后妃想与李世民套亲近却没能成功,导致李渊的后宫对李世民十分敌视,给李渊侍寝的时候也经常吹耳边风疏远李渊与李世民的关系。

长孙氏察觉到异常之后,立即频繁出入宫禁讨好李渊及其后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李渊对李世民的猜忌,更为秦王府养精蓄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李世民在外征战时期,也是长孙氏在家主持家务,在朝中为李世民积攒人脉,为李世民后来的反击铺设了雄厚的基础。

玄武之变,登临后位

由于李世民势力过大,威胁到了李渊长子李建成的皇太子之位,这让李建成十分仇恨李世民,丝毫不顾及骨肉亲情。

影视剧李建成形象

秦王府与太子东宫之间的明争暗斗李渊也一直是看在眼里,但是却又无法调和这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李建成作为太子并无过错,而且处理政务也是井井有条,没有可以将他废黜改立李世民的理由;

另一方面,李世民为了大唐江山赴汤蹈火,可以说唐朝的半壁江山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倘若为了稳定李建成贬斥李世民,这更加不能令人信服。

李渊甚至还提出过将刚刚建立的大唐帝国一分为二,一半交给李建成统治,另一半交由李世民的天策府统治,但这样的想法很快就被摒弃。

因为这种行为在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就曾发生过。

赵武灵王将赵国一分为二交由两个儿子统治,但最终却落得一个兄弟相残,自己也被囚禁致死的下场,因此李渊迅速排除了这个策略。

李渊只能眼睁睁看着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二人明争暗斗,却又无可奈何。

直到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想要谋害李世民的性命,李世民忍无可忍为了防止自己殒命于他人之手

他决定先发制人,在李建成、李元吉打算进宫逼李渊表态之际,发动了玄武门兵变。

长孙氏在这场兵变中也有巨大的贡献,她不仅让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全面支持李世民的安排,

还从容不迫地在秦王府兵士面前振奋军心,毕竟倘若这场政变失败,秦王府全军上下必将不会留有一个活口。

而且从当时双方实力来看,秦王府的兵力远小于太子和齐王的兵力。

因此,在面临这种两难抉择之际,长孙氏的阵前鼓舞起到了很大的的作用,让将士们彻底安心进行玄武门政变,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成功奠定了强大的人心基础,这样的功劳是无法替代的。

另外长孙氏还积极动员朝中长孙家族的人支持李世民,毕竟长孙家族也是一个百年世家,有他的支持李世民成功的几率就会变得更大。

最终在秦王府缜密的安排之下,玄武门之变得以成功进行,李建成与李元吉通通被杀死于玄武门之下,

李世民也成功带兵进入了禁宫,逼迫李渊将李世民封为了皇太子,长孙氏随即就成为了太子妃。

不久之后李世民登基为帝,长孙氏也由此登临后位,母仪天下,与李世民携手共同站到了天下的巅峰。

影视剧长孙皇后形象

多次劝谏,造就贤君

李世民成为皇帝后,多年征战使得李世民性情变的暴虐,经常容易发脾气惩罚大臣。

但是长孙皇后时刻都在约束劝谏李世民的行为,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当面指责李世民的过错,这在封建历史上可谓是十分罕见。

李世民非但不会生气,还会仔细听取长孙皇后的教诲,反思自己的过失,从而做出修正。两人在一起常常琴瑟和鸣,感情十分深厚。

更重要的是,长孙皇后经常与李世民在一起谈论国事,要知道自古以来由于后宫乱政而造成的国家危机不在少数。

例如汉初的吕后乱政以及魏晋南北朝时发生的许多后宫干政事件等等,都是后宫干预朝政的惨痛教训。

但是李世民不仅不排斥长孙皇后的插手政务,还经常主动与其探讨国事,无论大小事务,几乎里面都有长孙皇后的参与。

可见长孙皇后不仅是李世民的贤内助,还是一位善于治国理政的女强人。

有一次著名的谏仪大夫魏征出言顶撞了李世民,这让李世民十分恼怒声称要杀了魏征。

但在这时长孙皇后却挺身而出,反其道而行之恭喜李世民。

这让李世民十分不解,长孙皇后说有这样一位敢于冒犯天威而直言进谏的大臣,这不就是说明有一位非常开明的君主吗?

长孙皇后的这一番解释令李世民茅塞顿开,瞬间转怒为喜当即嘉奖了魏征的直言进谏行为,对长孙皇后也更加喜爱。

而且长孙皇后对于外戚势力的壮大也是非常抵制的,当李世民提出要封赏长孙家族的人时,长孙皇后却极力阻止,

因为在历朝历代,外戚专权祸乱朝政的事情屡出不穷,汉代的王莽干政甚至直接导致了西汉的灭亡,

这让长孙皇后放弃了为长孙家族谋利益,而是一心投入到国家发展之中,避免国家重蹈历史覆辙。

可以说,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长孙皇后付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使皇帝保持开明圣德,而且对国家历史的发展也影响巨大。

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再也没有立后,将皇后之位为长孙氏永远的保留了下来,象征着长孙皇后在李世民心中乃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豆蔻之年就开始追随李世民,在陪伴李世民的同时还不断规范李世民的行为性格,可以说李世民能够被尊为一代圣主离不开长孙皇后的陪伴与辅佐。

长孙皇后临死前还说,尽管自己干预朝政,但永远不会成为吕后那样的人。

可见,武则天即便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但是她的品行远远不及长孙皇后。

而且治国理政的经验或许亦不及长孙皇后,正因如此,长孙皇后才可以位居三大贤后之首,亦是武则天终其一生都无法超越的女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长孙   秦国   秦王   皇后   开明   劝谏   大唐   外戚   朝政   在外   后宫   唐朝   太子   皇帝   家族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