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沉迷”,大人不懂,“盲卡”魅力何在?

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会玩一种卡片玩具,玩法集合了盲盒、收集、社交、对战等功能。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一些“熊孩子”因此沉迷,为了能集更多的卡片,甚至私自拿走家里的钱,给家庭造成经济损失。

当“神兽”迷上盲盒卡片

近期,以动漫人物为主要造型的卡片在低龄儿童间悄然流行,不少孩子纷纷“入坑”加入到集卡大队。由于孩子对于金钱的概念不明确,私自拿走家里的钱,疯狂购入盲卡的新闻屡见不鲜。

家长:

一万块钱的红包,然后在他妈妈包里又拿了好多,卖卡片给他的老板说,这个有收藏价值,一张卡片值几百万,几十块钱退给我都行,我不要你原价退,商家不干。

家长:

我就发现家里莫名其妙的多了很多卡片,我们没及时发现,我有责任,但是我也要追究商家责任,不应该与未成年的小孩子发生大金额的交易,这么多笔。

新闻中提到的男孩购买的卡片,近几年成为了不少孩子们的“社交新宠”。小学5年级的男孩鹏鹏,买第一包卡片是为了融入圈子,而如今却一发不可收拾。他向记者介绍,这些卡片有等级,想要一张稀有卡,就需要不断地购买,能不能抽到还要凭运气。

11岁男孩 鹏鹏:

最看重的就是卡上的攻击数值和防御数值,都超过对方的话,那就可以瞬间把对方秒杀掉。买卡从1块钱到5块钱之间不等,才能买到一包卡,但是想要得到等级高的卡必须得靠运气。

相比之下,五岁的男孩小墨也是一个小“卡迷”,他还将买来的卡片进行分类,其中有一个箱子里装的都是不要的“废弃卡”。

5岁男孩 小墨:

这块显示R,然后还不透光,这就是废卡。

记者:

什么样的是好卡?

5岁男孩 小墨:

这一卡册都是好卡。

记者:

你有多少张卡啊?

5岁男孩 小墨:

500张。

记者:

这500张卡花了多少钱?

5岁男孩 小墨:

反正挺多的。

记者:

你为啥要集这么多卡?

5岁男孩 小墨:

不知道。

小小盲盒卡片“魅力”在哪?

我们看到,男孩鹏鹏和小墨都有很多这种盲卡,记者走访了一些商铺发现,这类商品成为小卖店和文具店里成了当之无愧的“顶流”,而购买卡片的方式像拆盲盒,不断地吸引购买者要拆开更多的惊喜,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下午1点,记者来到了一家大型玩具批发市场,刚走进市场就发现,这些卡片成了当之无愧的“顶流”,五花八门的卡片成盒地摆放在各个档口的显眼位置。

商家说,无论是学校门口的文具店还是超市,盲盒卡片都是进货清单里的必买商品,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卡片的系列、等级、稀有程度不同,价格也不同。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小区附近的超市,选购了两盒卡片后,立即有几个小朋友围了过来,并说想要帮忙拆卡包。

一位小朋友说,自己并不想要卡,只是单纯地好奇,卡包里面有没有稀有卡片,这种惊喜更吸引他。

在另外一家超市记者发现,也有几个孩子在挑选卡片后付了款。

走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年龄在5到8岁之间的孩子,都是独自拿着钱到超市购买卡片,身边没有家长的陪同,花费的金额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到店选购卡片时,也都是熟门熟路,对卡片的价格种类了如指掌。交谈中这几个孩子表示,购买卡片的钱都是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可支配金额的大小决定了拥有卡片的数量。

面对盲盒卡片 如何不“盲”买?

由于热衷买卡的多数是孩子,面对孩子们的喜爱,家长们常见的“槽点”集中在:未成年人买卡成瘾,过度消费且产生浪费。那么如何平衡,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消费观念呢?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们表示,孩子对卡片十分感兴趣,单品价格虽然可以接受,但买得多了花销也很大,而这类商品是否会让孩子沉迷其中,分散学习的精力,家长们也持有不同的意见。

家长:

大概5岁左右吧,就开始要这个卡片,还挺贵的呢,有的80块钱1包,到家就扔了。我就觉得那东西没有用,孩子玩一次就扔了,扔的满屋都是。

家长:

有影响也不影响,咋说呢,有时候休闲了他才去那买那个。

记者:

作为家长,您觉得孩子去买这些东西您会同意吗?

家长:

也同意,那孩子玩那你看。

家长:

就是盲从,他也不知道那个东西是好是坏,他就是想要。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盲盒卡片发现,很多家长留言表达了对于孩子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沉迷于盲盒卡片的担忧。其中也有家长表示,孩子私自拿700元钱全部购买了卡片。首先,此类商品是合法允许销售的,但是未成年人私自花费巨额购买该商品,商家没有询问或误导消费的,家长有权要求退款。

律师 张莹: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只能从事与自己的认识、智力水平相当的一些民事行为,否则没有家长的追认是无效的,小朋友以一万块钱去购买相应的卡片,像这样的金额明显属于超过了其认知,买卖合同是无效的,应当互负返还义务。

律师表示,大额消费的数字是多少,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具体需要参照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等因素。现实生活中,如果孩子多次累积购买,造成大量金额支出的,家长如要维权,需要举证证明该行为家长并不知情,所以要求退款还是有难度的。

心理专家提示,家长要予以引导,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另外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家长首先要学会从孩子的年龄角度去理解。

长春市第六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 彭新贤:

因为他们还是个孩子,他不像成人一样那么理智和有节制性的,或者是比较强的逻辑思维,孩子是一种游戏的、探究的心理,还包含一些比如说荣誉感、成就感,这都是我们人类在团体生活中进化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感受,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应该积极参与,特别是在游戏方面,多给孩子一些选择,也能探索到同样的快乐。

长春市第六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 彭新贤:

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我们要想到孩子他在这个游戏里所获得的东西,他在日常生活里其它的游戏,通过其它的方式,比如说踢球、玩一些团体游戏,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一样获得归属感、荣誉感,我觉得家长不要过分地焦虑,要采取一些更策略的方法。

儿童心智尚未成熟,面对诱惑难以抵抗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家长就要反思学生的金钱观建设的问题了,不要总是以孩子还小为借口,学生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言传身教,监督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宠爱而不溺爱,才是高质量的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长春市   块钱   未成年人   稀有   卡片   金额   大人   家长   男孩   记者   东西   魅力   超市   商家   儿童   发现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