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孔乙己脱不了的长衫

大家好,我是小西。


在高中时,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就已经让人印象深刻。

那个时候我们是店小二,是短衣帮,是书外人。

我们同情过他,可怜过他,甚至嘲笑鄙夷过他。


当时我们还不太明白,他一个读书人,何至于把日子过得如此凄惨。


时隔多年,当我们走入社会,再看孔乙己,无疑就是在照镜子。


后来,才发现衣衫褴褛,囧态百出。


想脱下,也成了奢望。


很多人开腔说这群孔乙己们假清高,真矫情,不努力,只会在网上抱怨发牢骚。


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站着讲话不腰疼,但这种人无疑要么蠢要么坏。


他们把个人的幸运与幸福,当成了这个社会的统一标准。


把一个人痛苦与挣扎,单纯且粗暴地归结为你不够努力。


他们不会知道,总有一些角落是太阳照不到的。


而我们说的那件长衫,并不仅仅是指单纯的学历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01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经写道: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这句话,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合适的。


而在这个时代,毕业生就业难,永远有一个逃脱不了的话题。


工作难不难找?


说实话在小镇上是真的有点难,大多数都是家庭式作坊,并不需要额外请员工来干活。


但在大城市你可以去饭店端盘子,去服装店卖衣服,去流水线拧螺丝……总有需要人的地方。


其实这些工作只要好好做,和你出入写字楼的工资也大差不差,但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和别人说,在某某公司工作,但我们会不好意思和别人说在某某工厂工作。


体力活动,总会给人一种廉价感。


农工阶级,在这个时代好像是上不了台面的。


小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就像《新华字典》中说,小明考上了北大,小红上了职高,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如果我大学毕业以后,和我爸一起去工地搬砖。


他一定会愤怒地扇我一巴掌,说,我供你读大学是让你和我一样搬砖的吗?


想当年我用父辈搬砖来的一麻袋钱上大学,换了一麻袋的书。


毕业了,卖书的钱还不够换一个麻袋。


更可怕的是,我以后还要靠搬砖生活。


如果我大学毕业以后,去商场当个收银员。


碰上曾经的老师朋友,他们绝不会说这工作不错,只会说你一个大学生怎么干这种工作?


他们可能是真的疑惑,疑惑一个大学生现在怎么这么廉价?


人和人有鄙视链,职业也有。


我有个朋友是销售,他说,有次上班路上碰见以前的老同学,看他穿着职业装,进出写字楼,他都不好意思上去打招呼。


他们同样有一份自己的工作,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但好像销售客服这种工作就是没有白领体面。


就连家人问起自己的工作,也会搪塞过去。


02


我当年考上大学的时候,家里人特高兴,说光宗耀祖了。


他们以为现在还和以前一样,毕业包分配,就算不包,也有人请,总之成功从田头走向了办公室。


后来我毕业找不到高薪的工作,考不上体面的编制,还不愿意去相亲结婚生孩子,成了亲戚口中最没用的loser。


对于我多年的求学生涯,只有一句评语,就是读书读傻了。


小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是孔乙己,开始羡慕范进中举。


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下不来的高台。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当初还不如不识字,平平淡淡过完一生。


沿着大多数人,既定的路线,安全地走完大多数人的一生。



就像很多人说,如果我没有读过书,可能会心安理得的在工厂里面拧螺丝,做服务员包吃包住。


其实这不是一个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森林里面的两条路,我们总会对另一条未选择的路报以清醒又美好的幻想,以暂时逃避眼前路的坎坷艰难。


我们当然知道读书有用,但实在是太累了,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理上被这个社会挤压、磋磨。


世界末日为什么现在在年轻人眼里已经不再可怕,因为至少在毁灭的那一刻,地球上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03


生活本质上是个围城,城里的羡慕城外的,城外的羡慕城里的。


但在当今社会,我们所有人都只羡慕有钱或者体制内的人。


选择变得单一,除了这两种人,其他都可以称之为失败,


我哥211毕业,月薪过万,但每个月车贷房贷小孩贷,还是让他早生华发。


在别人眼里,也不过是在城市的求生者,这还是10年前不算太贬值的大学生。


而我这种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的就更惨了,高不成低不就,艰难地夹在简陋的办公楼和铁打的流水线之间。


我每天都在想妥协算了,过了一会儿,立刻告诉自己不行,那些书不能白读,自己的一生不能那样过,还可以坚持一下。


我们在职场上卷谁更努力,资本家就在卷谁给的工资更低。


真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躺平摆烂现象突出,大多数只是价格不合理。


就像有些人开玩笑,一个头一万,我能磕到你破产。


04


有个网友说她有三个朋友:


A是高中同学,本科北大,研究生清华,司法考试考了三次都没有过,被身边的人嘲笑。她不声不语默默努力,第四次高分通过。


B是一起玩到大的朋友,学习努力,考了一所外国语学校,还自学编程,转型当了工程师,定居香港。


C是大学同学,学历平平,也不是很努力,平时就喜欢看看书,旅旅游,活得很潇洒。


对于“孔乙己文学”,三个人会有什么反应?


A说:“嗯嗯,知道了。”


B说:“这样啊,能理解。”


C说:“哎呀,这么烦就出去玩,春光正好。”


看完这个故事你会想到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想,果然优秀的人有优秀的道理。


他们自信笃定,自律自强,活该活成让人羡慕的样子。


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放在最后说?


因为我想说,我们可以反思,反省,但没必要否定自己。


他们的优秀各个方面的综合,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努力。


我们的迷茫,有时是我们不够努力,但有时即使我们很努力,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就像上学的时候,最努力的人不一定就会成绩好。


这个和智商有关。


很多东西都是天生的,有人生在罗马,有人开局是牛马。


而我们对未来迷茫,往往是这个分配不均,阶层固化所带来的压榨。


我们有病,是因为这个社会有病。


不要把标本当成众生态,如果无人举旗呐喊,那么总有人生活在黑屋之中。


无论何时,不平则鸣,与其痛苦,不要麻木。


在迷茫中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可能会   光明   长衫   麻袋   羡慕   迷茫   学历   努力   社会   朋友   时代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