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生活需要良好的人地关系

文/侯满平 李沁

人地关系一般认为是人文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动态关系的简称。人类和自然环境在人文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大要素。人地关系自古至今从松散关系发展到紧张关系,其一般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与地区之间的关系、民族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乡村家庭之间的关系,具体关系表现为战争、口角之争等。但在特殊时期或说当下,人地关系表现的越来越复杂,甚至表现为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趋紧的关系。近些年各种疫疾的流行,特别是近三年来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正是人地关系紧张的表现,其首先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快速传播,给人类社会整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社会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到人地关系之内考察研究。

在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快节奏的生活、高压力的工作、不规律的作息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亚健康的人数不断增多,一些疾病年轻化的现象不断出现,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我国上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将陆续步入退休年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加剧,而这一群体因较好的文化素质、财富积累和消费习惯,某种程度上会推动中老年旅游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康养无论融入哪些服务业态,最终目的都是为其提供养老服务,其需求巨大,前景广阔。

随着城市的高度发达,城市中的绿色健康空间、生态环境资源、日常生活空间及山水森林田园等有利于健康的资源几乎成为极其稀缺甚至是奢侈资源。人们在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吃住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康养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正好满足了这一实际刚需,适应了新时代潮流。到乡村中去,到森林中去,到绿色空间中去享受生活,已成为城市人们节假日的主要生活方式。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伴随大健康产业和大众旅游的推进,各界都在积极探索康养生活方式,健康需求是人类第一需求的普遍共识强化了人们对康养生活的感知,势必将其推向新的维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2013年至2021年,近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长6.6%;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增长至2021年的35128元,年均实际增长6.6%;人均消费支出2012年的12054元增长至2021年的24100元,年均实际增长5.9%。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会趋向于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及消费水平自然而然也在提高,消费观念就会有很大的转变,人们不再简单的满足于温饱,而是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健康、幸福、长寿”成为了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人们在健康产业的消费比例会大大增加。同时,在旅游已经成为每个家庭需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康养+旅游”的模式更是受到大家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体验放松、舒适的方式,故而,康养生活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

当前人类亟需优良的生态环境,特别是疫情更凸显了这一需求,随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健康规划、增强健康意识、寻求健康生活,多重因素推动康养生活的高质量发展。康养生活是建立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文化娱乐、医学治疗等多种形式达到身心放松、怡情养性的深度旅游体验活动。有日本医学专业研究表明,每周进入森林2小时,可起到预防癌症发生的作用,这种“森林疗法”有助于整体免疫力的提高。疏朗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满意的生活体验不仅能够使人心情舒畅,同时也可满足人们基本的生理需要、教育需要和社会需要,实现“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的愿望,因此,良好的人地关系成为人类康养生活的基本保障。

康养生活是以加速医疗与养老、养生、旅游的融合为主导,实现以治疗为主要目的和以维持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以“游”为载体的丰富活动或体验形式,进一步提升生命健康权和品质感。因此,当前康养本身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和理念,是在一定程度下能满足人的精神和价值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新冠疫情虽然会对休闲旅游等业态发展有一定影响,人们对其消费心理修复也需要一个过渡期,但相信经过此次疫情,使得国民健康和健康服务受到进一步重视,人们会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精神享受,也会越发在乎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同时会倒逼产业经济、卫生健康、基础设施等“软硬件”受到更多重视和改变,被疫情搅乱的康养旅游等可能重拾新的机遇,推动以服务驱动、资源驱动、文化驱动等为主的康养生活模式逐渐兴起。

康养生活的导向应立足人本,侧重面向人的感知,立足地方资源,实现人地关系的有利探索助推康养生活的实践。一方面,围绕“人”这个中心来考量。为人的生活、工作空间规划,为人的日常吃住行等基本需求来生产布局,为现代人提供轻松舒适的生存方式。如紧抓“银发经济”时代机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并与养老相结合发展生态养老,基于生态资源的养老服务,是人们所需要的高品质养老服务。人对康养生活的感知是医和养的综合,这种感知体系是基于自我健康意识产生的,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满足人对于更优医疗、更加健康、更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围绕“地”来撰写文章。为康养生活嵌入地方特色,向气候、森林、温泉、中医药和特色农业等康养资源依附和聚集,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价值。康养生活带来的慢食、慢城、慢生活等体验,以及追求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和区域文化的高品质要求,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人类自身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也更能促进康养产业的持续繁荣。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有序共生,人们对健康生活理念的关注,势必会推动康养业态的市场需求和实践,因此,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是实现康养生活提质增效的重中之重,要积极推动健康旅游与休闲农业、体育、医疗、养老的融合创新,促进健康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和拓展,使其迸发出新的活力。

(侯满平:博士,教授,博导;李沁:硕士,科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关系   目的   疫情   生态环境   层次   程度   生态   人类   森林   需求   方式   产业   健康   旅游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