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津

□ 宋子瑜

祖父曾经是公社里的卫生员,改革开放后自己经营着一家中药铺。身为老中医的他常说的一句便是:“肾主水,水生津,津生元,元调阴阳。”所以祖父格外注重监督我们喝水。

小时候我总会觉得太麻烦而抗拒喝水,祖父便想出妙招,在水中添加些补益的甘味药,这样既可以使我不那么抗拒喝水,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草药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菊花。儿时的我经常坐在祖父的那辆小面包车的副座上,迎着西北独有的尘风,前往当地的药材批发市场采购,每次一去便是一整天。祖父怕我着急便给我买来罗汉果糖哄我,让我在边上乖乖等他,以便他可以专心选药。祖父不进药贩子的成品药,每次都是将买来的原料药精心炮制加工后心里才踏实。祖母经常劝他,年纪大了为了一个小诊所不值得这样,祖父只是摇头摆手,不与祖母争辩。

兰州不产菊花,药市上的鲜菊花都是从河南与安徽等地运来的,所以鲜菊花的价格不菲。那时的运输条件不算太好,就算是鲜菊花运来时也有许多已经发蔫。祖父一边挑着鲜菊花一边叹气,不得上等原料,便难得上等成药。不止菊花,还有陈皮、山楂、紫苏、木通等药材,祖父在进货时要求极高,也自然引得许多药贩子不满。

买回药材后便是炮制,我常常顺着药铺后堂的药香而下楼去观看炮制的过程。祖父将菊花去萼去梗,这时菊花的暗香便已经在祖父的触碰下飘荡在小院的上空,去梗萼后的菊花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菊花——只有那朵大花瓣。我收拾上边角料,躲在墙边,猛地对着装边角料的塑料袋吸一口气,便可以抓住半个凉秋,瞬间神清气爽。至于另一半凉秋,藏在了来年夏天的水杯里,便是那将要制成的菊花茶。祖父小心翼翼地抖去菊花上的杂质,架起炒锅,将炉火调至文火,将菊花下锅,锅灰的味道与菊花的清香融为一体。渐渐花瓣边缘变黑,祖父便马上停火,拿出菊花,放置在院内晾晒。此刻的花香才能得到最终的释放,院里的黄鹂似乎闻见花香一般,也开嗓清唱了,满院的鸟语花香。

来年初夏,我便怀着期待与憧憬与这些干菊花相见于中药柜之中。拿出一朵,泡在开水里,蜷缩了一个寒冬的灵韵在这滚烫中肆意绽放,重现当年的芬芳。清茶触及舌尖的瞬间,一股清流淌进心田,不安与躁动顿时散去不少,祖父把这感觉叫作肝火下泻,气定神闲。茶水下肚,肾源便在这菊花的滋养下生津补水,滋养肝之木,木生灵烟,雾散眼前,照应出一片令我平和的景象,自此开始美好的一天。

印象深刻的还有第二味药乌梅。要说菊花是升浮下泻解火之利器,那乌梅便是固涩之上品。儿时只知道乌梅酸甜可口,因此特别喜欢在水里泡两三颗。乌梅酸甜之感也比菊花之苦让人好接受许多,味蕾在这乌梅汤的刺激下分泌出许多津液,十分解渴。离开家乡上学时,包中还常带有祖父晾晒制作的一包乌梅,但无论怎么也泡不出原先的那个味道。或许是水质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乌梅汤施展它的生津之感,甜而不腻,清而不淡。口津顺势而下,暖流入肠,缓和固涩,中焦调理,胃土欢欣,肠胃固而肾水兴,是故津又生,终长万物。

菊花也好,乌梅也罢,包括像陈皮、黄芪这类养生药物,都是为了我们喝水添加些生活的情趣,如今的生活节奏将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压得喘不过气,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那便是好好生活,善待自己。在与祖父的电话中得知诊所的生意近来很好,可是我也并没有为此而感到高兴。来看病开药的人多是口舌生疮、眼红暴怒、肝火亢阳之人,这便是在重压之下忘却了喝水,熬坏了身子的表现。

古希腊著名学者泰勒斯曾言:水是万物之源。我想那水生之“津”便不再是单纯指身体之津,大抵还指思想之津吧!因为忙碌,我们连那几分几秒喝水的时间都愿意舍下,是否真的得到了我们所想之物?我想是没有的。那倒不如将自己静下来,用片刻闲散去吸收这喧嚣世界里仍然留存的那些天地精华,喝几口水,给自己疲惫不堪的身体一些缓冲之机,也在人生缝隙中打开那扇天窗,让生活乐趣的雨露肆意浇灌我们的心田,让这些“无根之水”也在心灵深处的山谷中汇聚成河,终而积蓄为津,以便去拥抱更好的人生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乌梅   药铺   肝火   陈皮   生津   边角料   贩子   祖母   祖父   心田   酸甜   来年   诊所   药材   菊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