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新语-干农业,挣不挣钱要长在行

以前的生意人,都很在意一句行内的话:挣不挣钱常在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哪怕不挣钱,甚至是赔钱,都别关门歇脚。生意停下了,等于不在行了,难以随时掌握东西的多少和贵贱;不地行,上游的货源和下流的客户便也断了。没有长时间赔钱的生意,等自己所干的这一行又开始挣钱,想再入行,就难了。

这些年在农村采访,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回到村里的年轻人,喜欢问记者这样一个问题:你说种什么、养什么、干什么挣钱?这个问题,谁也不能轻易回答。毕竟,没人敢拍着胸脯子说:干某某一定挣钱。之所以不敢这么说,除了干得孬好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三百六十行,没有永远发财的行业,也没有永远不挣钱的行业。在市场经济时代,在信息不在受路途和山水阻隔的时代,尤其如此。

在被年轻农民问到如何才能挣钱问题时,记者总会想到“挣不挣钱常在行”这句话。只是我以为,干农业,把“常在行”改为“长在行”更好。做生意,一趟长途生意做完,可以在家里歇歇脚;家里有事或想外出游历山水,店铺可以临时关门。干农业不行,圈里养的、地里种的,容不得人歇歇脚,容不得人关门。

记者农村老家多丘陵山地,二三十年前,农民在其上栽了很多板栗树。七八年前,板栗价格很低,有板栗种植的地方,农民都在忙着刨板栗树。记者回村时,山坡上到处是雇来挖掘机刨板栗树的村民。记者对他们说:别刨,树长到这么大,不容易;现在便宜,都在刨,会变成市场短缺的,价格自然就高了。村里的板栗树被刨掉了一多半,其他栽种板栗的地方情况也基本差不多。两年后,板栗价格走高,并且这几年行情、销路都一直很好。再回村,有村民说:没听你的话,少挣了多少钱。

一棵果树苗栽下,到进入盛果期,一般需要五六年。因为行情不好,把果树刨了,前五六年的投入和心血就白费了。行情不好,栽种得多了,是主要原因,如果都坚持不刨,价格会一直不好下去,这是个谁都懂的道理。可这个道理在现实中不存在,总会有太多的人在挣钱时入行,在赔钱时出行。

不仅如此。养需要圈舍,种需要农具。不养了,圈舍便荒废;不种了,农具便锈蚀。更重要的是,现在真要在农村创业,必须有规模。有规模,不但要有帮手,还要有上游的饲料、农资等客户,下游的加工厂、销售商等客户。因为行情不好而不干了,帮手走了,客户丢了,等行情变天时,想拾起来重干,相当于从头再来。

干农业要长在行,还有是为了经验。冷热阴晴,草虫病疫,都会影响甚至决定收入,谁也不敢说在农业上没啥可学的了。用心干,只会越干越精。这种越精,体现在减少投入上,体现在增加产量上,体现在提高品质上。真精了,在市场情况不好时,同行们不挣钱甚至赔钱,你却可以挣钱,虽然挣得不多;一旦市场翻脸,在太多同行退出的情况下,就是大赚钱了。

记者这些年接触过一些搞种养的农民,他们都在一行中做得很好。如果非要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长时间种着或养着同一种东西,少的六七年,多的十几年。

乡村在振兴,愿意在农村创业的年轻农民会多起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打算在农业包括养殖方面等创业的农民,要根据家乡产业发展和规划,根据自身的技术、市场等优势,选定一种,下定长期做下去的决心。在行时间长了,自会闯出一片天地的。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孙成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在行   农业   歇歇脚   新语   农具   大众   田野   村里   关门   板栗   不好   农民   记者   客户   行情   价格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