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跑偏的“太极大师”还要偏多远

王戈是一位专业的武术教练,对于武术,他有自己的经历,也有自己的体悟。

“太极大师”马保国被一个业余搏击爱好者30秒内打成“僵尸”的视频曾经被刷屏。

作为一名职业的武术教练,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对中国武术(当然包括太极咏春,形意八卦长拳南拳等等所有的拳种)能否实战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体会和我的经历。

首先,我认为武术界自称“大师”的,都不过是既骗别人也能把自己骗了的人。

武术作为一项运动,有它自己独立的训练体系,有它自己的特点和目的。武术套路的比赛,是由裁判打分来评判的,像自由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等。所有的动作包括手型、步型、跳跃、扫腿与平衡等都要做到标准到位,当然还有难度动作要求。我小时候参加过的武术比赛没有现在夸张,整个套路的编排和节奏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我曾经看过一个太极比赛的冠军的视频,怎么一个惊艳了得啊!比如先原地站好两手向前平举,喘两口气,然后纵身一跳,空中转他个几圈单腿落地,一定要纹丝不动,这个时候队友的掌声基本就响起了,当然表演者的化妆也要讲究,发型也要弄的一丝不苟,头饰也要与戏服搭配(还有渐变色的,真丑)合理,再配上“梁祝”的音乐,我认为把此类“表演”应归类到舞蹈中。

我非常理解目前武术的现况,因为中国的体制,运动队的队员都是专业的,想想看所有省队的太极队员每天就是练这些白鹤亮翅、野马分鬃等动作,如果没有高难动作服装音乐等元素的加入,在分数上是很难区分高低的。

关于太极推手我就不多说了,尤其是看到有些男大师教女学员不怀好意的样子,就让人不敢直视。只要看过一次任何级别的太极推手比赛就什么都明白了,就是使劲的推啊,拽啊,完全看不到什么“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随曲就伸”“借力打力”,还有像马保国的什么接、化、发,更有人说什么不用眼睛看,而是靠耳朵“听”劲,还有点穴大师的“点谁谁死,碰谁谁残”等,我认为这些完全都是屁话。

在北欧武术锦标赛后合影,右五为王戈。

我曾经近距离接触过几位非常著名的太极教练,如曾乃梁先生,王二平先生,吴阿敏老师等,他们都是非常谦虚、平和、友善的习武之人,他们不谈什么掌门人或关门弟子、什么祖传秘方、什么接啊、化啊、发啊之类的绝招,更没有称呼自己是什么“战无不胜”的“大师”。

几年前,我在德国见过陈小旺,当时他已是近70岁的人,他的陈式太极拳练得依然非常的棒。打完套路,他撩起衣袖让我看他的胳膊,问我:“我年轻不?”他说他的黑头发是天然的,不用染,我就坐在他的面前,眼看到他黑头发的根部是白色的。陈小旺现场除了想卖各种书籍和T恤衫,还极力地推销自己的书法作品,他说,他的书法在中国的价格不菲,但是不想在中国卖,特意带到德国来卖还比在中国便宜得多,卖书法是想在陈家沟建庙。

我九岁开始在武术队接受正规的武术套路训练,我们每天下午训练,没有休息日,不仅不收费还有训练补助(只记得发过粮票)。我与二哥还在自家院子的杏树上挂了一个粗帆布的沙袋,里面装的是真正的沙子,硬邦邦的就像水泥一样,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打沙包手套啊、包手布之类的东西,就是光着手打,沙袋上的成片的血迹就是手打破了留下的,我还用铁锯条做了很多飞镖,我们家的大杨树就成了我飞镖的靶子。

现在此补一句:对不起啊,大杨树!

王戈作为一位专业的武术教练,曾任瑞典国家武术协会委员会委员、瑞典国家武术比赛裁判。

每逢过年过节或有外宾来访,我们都要组织起来在体育馆室外灯光球场表演,还每年参加省内的比赛,记得有一次在全省武术比赛中我的对练项目“三节棍对盾牌刀”得了第一名(我用的三节棍),当时給的奖品是一个大日记本和一只笔。

在那个很多人都没坐过火车的年代,我被其他小伙伴所羡慕,我经常做梦都练武术,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要做一名武术教练。

我的师兄老肖,曾代表沈阳体育学院参加全国散打比赛并得过他级别的第二名,他毕业后在体校做散打教练,于是,我就开始了散打训练,我在训练上认真刻苦,还参加了一次省比赛。我不觉得散打的基本拳法和腿法与武术有什么关联,当然有武术训练的基础,进入散打训练在力量、反应和柔韧性上都有优势。

1984年中国恢复参加奥运会后,发现拳击项目的奖牌数目可观,就恢复了此项目,1987年的暑假,我参加了国家体委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拳击教练员培训班,请来的是两个朝鲜专家,一个讲理论,另一位实战教练曾获得过1968年奥运会的拳击冠军。

王戈任瑞典国家武术队总教练期间教授队员武术。

1987年秋,我有幸在辽宁省的拳击集训队训练,我是学校的老师,学校根本不給假,我是软磨硬泡、软硬兼施,各个突破,最后学校的领导无奈之下答应了我的要求。拳击训练非常辛苦,沈阳的冬天是非常冷的,零下十几度,我们洗漱都没有热水,不过训练的场所倒是不错,在当时的辽宁体育宫,有一段时间还请了苏联的教练。

自1988年辽宁省的首次拳击比赛到1991年我被公派去苏联做武术教练止,我一直是省拳击裁判的仲裁委员和台上裁判长。

那么拳击散打泰拳MMA等对抗项目大家可能也有所了解,简单说就是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击打对手制胜,同时要防着不挨打。力量、速度、佯攻假动作、体力分配、不同对手的战术变换等等,这就决定了训练方式的特殊性。当然基本的拳法是有具体要求的,就拿拳击来说,基本的拳法就是直、摆、勾拳,能打出很多不同的组合拳。还有击空拳、打沙包、梨球和移动手靶等等,跳绳、长跑、游泳、桑拿、抡大锤等体能训练。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是抗击打能力,也就是一个拳击手在没有任何防守的情况下任由另一拳击手击打他的头部和躯干。我在省队训练的时候就经常跟一个姓张的90公斤的小伙一组练习,我们两个就成了彼此练拳的靶子,哈哈,很快乐!

中国武术在训练上从来不曾有此类的抗击打能力的训练,这也是为什么“武术大师”在比赛中一碰就倒的原因。不过“太极大师”阎芳的徒弟们倒是练就了炉火纯青的蹦高转圈和满地打滚的功夫。

生于辽宁朝阳热爱武术的王戈,现在长居瑞典,在异国他乡弘扬自己的武术梦。

在我的老家辽宁朝阳,摔跤、柔道和举重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女子柔道,在上世纪80年代是出过奥运冠军的。

有一次,我与师兄老肖一起去看女柔道的训练,当时老肖是市体校的拳击教练,我是武术教练,柔道教练们与我们打了招呼,就喊来两个女队员,她们过来的时候手里拿着柔道服,递给了我们,这也是朝阳女子柔道队与男子练习的优良传统,当女运动员走向你递给你一件柔道服的时候,不仅不能拒绝,而且要愉快接受。

我和老肖穿上柔道服,上了场地,老肖的对手个子稍微高点估计有50多公斤,老肖大约70多公斤,我的对手的个子就很小了,也就40多公斤吧,我当时大约60公斤。

我现在也忘不了那几个坏教练的得意猥琐的表情。我当时还想呢,我一个男老师对这么个小女孩一定不要太用力啊,然而,我们一交手就悲剧了!我被女对手甩得在空中飞来飞去,旁边高大魁梧的老肖也正遭受与我同样悲惨的命运,我们两个人平时无比骄傲的身躯在柔道女将的手里变成了摔在垫子上的大布袋子“啪啪”作响。可怜我们集武术、拳击和散打于一身的武艺啊,居然毫无还手之力。

那一次我真正懂了什么是“隔行如隔山”。

王戈认真教授瑞典国家武术队队员武术。

被徐好汉教训的雷雷,咏春丁浩等事后怪鞋新地滑、没吃饱和术高莫用,再说那闫方,金星在她节目里戏称她为“电母”,我都不知道说她啥好了。

体育比赛要体现体育精神,那就是公平公正。看徐好汉打咏春丁浩的视频那就是违背体育精神的。最基本的就是比赛场地不应该像菜市场,除了参赛选手与场上裁判,应该闲人免进吧?视频中看到场地上竟然还有一人,看似就是为了保护丁浩的,整场比赛很明显的能看得出包括裁判、现场组织者等都是偏向丁的,典型的不公平,不公正。所以,可想而知当时的徐兄弟有多不容易。

那些称自己为什么什么太极大师的,这大师的头衔是哪里来的呢?

我本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到一位在体校体育学院做教练教师的称呼自己为什么大师的。

曾看过采访李连杰的视频,李的回答是武术套路是表演的,是增强体质的一种运动。

太极拳套路除了用来打自己的徒弟是不能用来实战的,不能!

无论是在我的“如意龙武馆”还是在瑞典国家武术队做主教练的教学中,我在解释武术动作的时都要讲解在理论上的攻防含义,就说最基本的冲拳和侧踹腿动作吧,你如果恰好没躲开实着的挨上的话,不一定造成内伤,也一定是非常疼痛。

马保国那样的是打不过业余格斗选手的,但是,只要不吹牛逼,一般不会挨打。但他如果打什么都不会的同龄人还是有可能的。所以通过练习武术而拥有健康灵活的好身体,这非常可能也有必要。

跟正常的老师正确的习练武术太极拳对身心有益,但要注意,练的不当特别容易伤到膝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太极   武术队   大师   瑞典   柔道   散打   套路   拳击   武术   教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