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事新篇章!打开美食的新窗口,东营黄河口饮食文化缓缓崛起

迈入不惑之年,东营这座年轻的城市,又写下了黄河故事的新篇章。

2月18日,由魏正涛、盖如河编写的黄河口饮食文化丛书《寻味黄河口》正式发布。作为首部系统挖掘整理黄河口地区特色食材、地方名吃、传统食俗的书籍,该书将东营流传千百年的黄河口饮食文化记录传承,也让更多人能够通过美食的窗口认识东营。

《寻味黄河口》一书(图片来自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在东营市政府和企业的协力合作下,聚焦讲好黄河故事“东营篇章”,一副副关于东营美食的生动画卷缓缓展开,让人们看到了东营黄河口饮食文化正随之崛起。

空有宝山

东营美食在地方传统餐饮,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黄河西出唐古拉山脉,但很多人却不知道,黄河汇入渤海之处,就在山东东营。在这里,不仅能够看到金黄河水与碧蓝大海壮观而又分明的交汇线,更是孕育了数之不尽的丰富物产。

立春时节的黄河口开凌梭、芒种之时的黄河口小麦、秋分前后的黄河口大闸蟹……对应着二十四节气,这些独有的特产早已流传千百年,更是东营黄河口饮食文化的磅礴底蕴。

黄河入海口(图源网络)

然而,空有宝山不自知,却是曾经东营的真实写照。

“东营有什么好吃的?感觉有很多,但是问起来我们却很难说出来。”在2022年的黄河口大闸蟹美食节上,东营市工商联三级调研员刘剑辉曾如此坦言,而这也是诸多东营人的普遍感觉。

对此,《寻味黄河口》的编写者,山东省饭店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餐饮业一级评委、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鲁菜烹饪大师盖如河也深有体会,“目前东营美食在地方传统餐饮中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归根结底,这不过是建立刚刚40年的东营底蕴尚浅,未能将自己独具特色饮食文化总结成型的表现。

底蕴不深,却也意味着有无限可能。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为所有人带来了最好的展现舞台,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东营美食,就需要讲好自己的饮食文化故事。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黄河口开凌梭美食节上,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盖云飞就指出,要让东营美食在研发中发扬光大,需要深入挖掘其中文化。“吃美食更高的层次是品味文化,所以要我们从文化的角度讲好美食故事。这就需要集各行各业之力,共同做好东营饮食文化的文章,打造独具东营特色的美食品牌。”

众人拾柴

合政府企业之力,讲好黄河口饮食文化

打造和传播饮食文化,从来都是孤掌难鸣的事情。在这条路上不缺孤勇者,而他们也并不孤勇。

早在2011年,东营市绿色餐饮商会成立,就聚集了一批致力带动东营美食走向全国的餐饮人。“商会创办之初,是本着企业抱团取暖的初心,将东营的健康特色食材直接搬到东营人餐桌。”东营市绿色餐饮商会名誉会长唐金虎表示,时至今日,商会在聚焦东营市地方餐饮发展的同时,更在汇集更多企业的力量,让中国能够看到东营美食。

于是,在东营市政府的支持下,2021年黄河口开凌梭美食节应运而生,至今已经举办三届;2022年,黄河口小麦文化节、黄河口大闸蟹美食节等活动也相继启动,关于东营黄河口饮食文化的曝光量正在不断提升,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座黄河入海之城。

今年2月8日,由东营市工商业联合会、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东营市绿色餐饮商会、东营市黄河口地方菜研究所承办的“烟火东营,一起向好——第三届黄河口开凌梭美食节”成功举办。

“烟火东营,一起向好——第三届黄河口开凌梭美食节”

在活动美食交流环节中,东营的15家餐饮企业凝聚智慧,共创新研制出30道开凌梭菜品,将东营家喻户晓的“开春第一鲜”黄河口开凌梭,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花样,让活动现场的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作为《寻味黄河口》的重要编写者,从事餐饮行业42年的国家餐饮业一级评委、东营烹饪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魏正涛,更是连续三年担纲了黄河口开凌梭美食节的评委。

“这一届活动和以往相比,参与的企业更多,创新点更多,对于黄河口开凌梭这味食材的理解也更深刻。”而最让魏正涛欣喜的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正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投身东营黄河口饮食文化的发展当中。

“烟火东营,一起向好——第三届黄河口开凌梭美食节”现场

在魏正涛看来,做好东营黄河口饮食文化的文章,既要守正又要创新。“守正是用好东营黄河口的本地食材,创新是要贴合当下消费者的饮食习惯。”魏正涛表示,随着当下消费者口味趋于年轻化,通过菜品创新可以让黄河口食材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适应度也会更加广泛。

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人划桨开大船。正是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带动下,使得东营黄河口饮食文化在守正创新中,汇聚涓涓细流不断壮大。

缔造“神话”

地方菜发展黄金时期,东营美食迎来新机遇

随着当下社会不断发展,曾经著名的“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已经难以概括和反映中国餐饮文化的全貌和多元化内涵,餐饮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地方菜时代。

因此,带着地方文化和特色“出场”的地方菜,正在餐饮行业不断走俏。为了一道美味,而奔赴一座城市的消费者比比皆是。就比如被鲁迅先生“加持”过的绍兴菜,已经成为许多游客不远万里奔赴绍兴的理由。

据文旅部公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国内旅游人数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而绍兴春节期间游客接待人数同比增长41.3%,较疫情前春节同期增长9.8%。在这组数据的背后,绍兴菜的发展功不可没。

三年疫情的阴霾终于风吹云散,被长期禁锢一地的人们正在逐渐释放自己的消费热情。发展本地饮食文化,打造本地美食“名片”,不仅能够成为一座城市对外宣传的一扇新窗口,更能为当下的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地方菜发展正处于起步的黄金期,这也为城市底蕴不深的东营,拉平了起跑线。背靠黄河、面朝大海,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坐拥着像黄河口开凌梭、黄河口小麦、黄河口大闸蟹等数之不尽地域特产的东营,更是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

东营夜景(图源网络)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美食名片,都有其背后的饮食文化。”作为黄河口开凌梭美食节的发起人之一,东营市绿色餐饮商会会长、村长家的疙瘩汤创始人代景国说,“只要我们汇聚更多的力量,不断守正创新,相信必然能够创造东营美食的‘神话’。”

一座城市的欣欣向荣,在袅袅炊烟中最能生动体现。相信随着东营黄河口饮食文化的崛起,必然能够吸引无数人慕名而来,坐在黄河与大海的交汇处,眺望着夕阳下胜利油田的“磕头机”,品味着地地道道的东营美食,最后发出由衷地赞叹——东营,真好。

(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东营   黄河口   黄河   饮食文化   美食   绍兴   新篇章   大闸蟹   新窗口   美食节   餐饮   地方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