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风冒雪,抗联战士处境艰难;临危不惧,甘洒热血同归于尽

1941年3月初,抗日联军三支队在支队长王明贵的率领下,利用黑夜和风雪的掩护,艰难地通过了冰封的黑龙江,秘密地从坐落在江边的哈达沿和红毛鸡之间通过。

为了防止敌人发现足迹,在队伍的最后边,用马拖着一些树枝,把走过的脚印拖平,不一会儿,飞舞的大雪又把树枝拖的痕迹掩盖得无影无踪。

三支队每一个人的负荷都很重,每匹马也部驮着许多粮食和子弹,不停脚步地走了一夜,还未出敌人的防御区。当时,孙吴县驻有两、三万日军,部队的行动万一被人发觉,后果不堪设想。

天渐渐地亮了,大雪仍然未停,狂风还在呼啸,忽然从敌人的阵地上传来了一阵叫喊声。因为战士们穿的是日军服装,敌人哨兵一时弄不清是什么队伍。又由于大风大雪的掩护,侥幸通过了敌人边防阵地,过了一座小桥,离开公路,沿着茅栏河向上游走去。

大雪仍然铺天盖地地下着,积雪厚得贴在马肚子上,战士们骑在马背上,两只脚却插在雪地里,用两匹日本大洋马轮流在前面开路。毛兰河是逊河的一条支流,200多里长,一二十米宽,弯曲度大,两岸长满了柳树毛子。

战士们试图抄直道走,但离开了河道都是草甸子和柳树毛子,积雪有两尺多厚,根本就无法前进,只得沿着弯曲的河道行走。奔波了三、四天才到达山峦起伏、林木丛生、渺无人烟的毛兰顶子。

在小兴安东山的炭窑窝棚时,王明贵曾向工人调查了这一地区的敌情。此刻,他和支队干部王钧、徐宝和、白福厚等人认真地分析了部队的处境,研究了下一步的行动:

如果按原计划通过此地,穿过北黑线挺进到朝阳山以西的嫩江平原开展游击活动,但这特大的风雪给部队行军造成很大困难,在没膝深的雪地上走两天的路程。还不够敌人骑兵半天追的,粮食仅够吃三四天了,马匹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战斗也都瘦弱不堪。

此刻,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骑兵追击,汽车堵截,从这里到嫩江地区,还有500多里行程,如果按原计划向西挺进,必将遭到敌人的大规模围追堵截,陷入万分危险的境地。因此,只有改变原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冲破敌人的“围剿”。

当时,最迫切的是要解决粮食和战马,而附近的炭窑和小兴安车站存粮不多,不能完全解决部队的困难。侦察得知,在东山北面有一个较大的火车站——辰清,那里有许多粮食和马匹。

大家研究决定:攻打辰清,夺取粮食和马匹,然后再穿越北黑线。经过对敌情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辰清的敌人不会有防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夜袭辰清有可能成功。于是,增强了指战员的胜利信心。

辰清是北黑线上一个较大的火车站,有警察署、铁路警察,有日本人的仓库,还有马爬犁运输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攻打辰清站作战计划,部署了战斗任务。

部队在小兴安东山炭窑窝棚休息了一整天。夜幕降临了,王明贵向部队下达了战斗任务后,部队便向辰清出发了。

3月13日夜晚,队伍沿着公路向辰清站前进。当先头部队登上一处山岗的时候,突然与日军本原讨伐队遭遇了。在雪夜里,敌我双方对射还击,由于前头部队占据有利地形,敌人打了一阵枪又撤回了辰清。

在这次遭遇战中,七大队长白福厚同志不幸英勇牺牲。白福厚同志,在1937年8月率伪满军三十八团二连和机枪连起义,加入抗联六军一师六团,任连长,1939年冬他带领的部队编入三支队,任第七大队长。几年来,在枪林弹雨中,白福厚与战友同生死、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在三支队智取克山、奇袭北兴镇、奔袭霍龙门等一系列战斗中,白福厚同志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他作战勇敢,遇事机智灵敏,十分果断,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他平时十分关心同志,爱护群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

战斗结束后,王明贵清点了人数,除牺牲四名同志外,由于天黑,指导员姚世同与部队走散了,后来,当队伍再次路过小兴安东山炭窑时,炭窑工人说:辰清遭遇战后,他一个人撤到了东山炭窑窝棚。第二天,大批敌人突然把他包围了。姚世同临危不惧,打死了不少敌人。敌人为了捉活的,向他喊话劝降。

姚世同机智地回答说:“上来一个当官的,可以谈判。”利令智昏的敌人,以为可以活捉,回去请功领赏。此刻,姚世同满腔怒火,一枪将一个走上前去的日本军官打倒在地。敌人如梦初醒,知道中计了,疯狂地向姚世同射击,他把青春热血洒在东北土地上。

这次偶然的遭遇战,破坏了夜袭辰清并穿过北黑线直奔朝阳山的计划。此刻,迫在眉睫的问题仍旧是要解决粮食和马匹。有了马,在林海中才可能行动自如;有了粮食,在雪原里才能坚持斗争。

据烧炭工人介绍:孙吴县有日军一个师团的兵力,每年都修建营房和工事,需要大量的木材。在孙吴东山里设有木营,每天早上从孙吴派出来二三百张马爬犁,到东山木营往城里运输木材。

东山木营里还有粮食和物资仓库,只有少量的日本军队保护。大家商定:敌人此时估计我们会穿过北黑线,向北安、德都方向前进,而我们趁敌不备迂回到孙吴东侧,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先截取敌人运输队的马匹,然后再袭击东山木营的仓库。于是,一个截马夺粮的作战方案确定了。

队伍在辰清东炭窑窝棚里隐蔽了一天,天黑后,顺着杜德河东岸通往孙吴的马爬犁道迅速前进。天亮前终于赶到了孙吴的东山脚下,杜德河附近正好有座小山包,挡住了孙吴方面的视线。把马匹隐蔽在山后小河汉旁的树林里,部队隐蔽在山坡后面,派了一个小队埋伏在杜德河右岸爬犁道的一旁。

天渐渐地亮了,透过蒙蒙的晨雾,眺望远方,孙吴县的轮廓依稀可辨。这时,天空忽然又飘起了小雪花,王明贵拿着望远镜,全神注视着孙吴方向的动静。一会儿,爬犁大队从孙吴出来了。每个爬犁上只有一个老板子,没有武装保护,这就是日本伐木公司的运输队。

爬犁队渐渐走近了,大约有100多张爬犁进了埋伏区,王明贵一挥手,战士们跳起来冲上爬犁道。一个战士端着枪,跳上了打头的爬犁,顺手抢过老板子的鞭子,赶进山后坡的河套里。

赶爬犁的人认出是抗日联军,一点儿不惊慌,个个顺从地把马爬犁都交给了战士。马爬犁鱼贯进入山后坡河套,隐蔽在山后的战士们迅速卸下200多匹马。

他们告诉王明贵:东山有日本木营,只有少量日军保护,没有什么坚固的工事。敌情查明了,大家更坚定了去袭击东山木营的决心。大家骑上新缴获的马,来到东山日本木营,守在那里的20多个敌人,早已闻风而逃。

大家一枪未放,冲进木营,打开仓库,获得许多大米、白面,还有豆油、食盐等,每人背了三袋子粮食,立即撤向辰清方向,跑了20多里,然后离开公路进入原始森林。

这时,雪也越下越大,越往林子里走雪越深。队伍仍然依靠那两匹日本高头大马,轮流在前面踏雪趟道。战士们牵着马跟在后面艰难地前进,一直走到中午,战士们又累又饿。估计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在后面跟踪追击,此刻虽然疲劳,绝不能停止前进。

中队长安永化是个朝鲜旅同志,个子不高,不小心脚下一滑摔倒在地上。王明贵上前将他扶起,问道:“怎么样,肚子饿了走不动了吧?”安永化拍了拍屁股上的雪,倔强地说:“支队长,咱们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就是三天不吃饭,咱也不叫!”

安永化的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顿时感到浑身有劲。大家忍着劳累和饥饿,边走边在雪地里埋“地雷”,把手榴弹埋在雪里,把导火线引出来,用细绳系在路旁的树干上。

下午时分,敌人果然追上来了,爆炸声在森林里回荡。队伍甩掉了敌人的追击,趟着三尺深的雪地里向毛兰顶子前进。

大约又走了两三天,实在不能走了,决定在毛兰顶子一带隐蔽一段时间,选择了一处靠山近水、背风向阳的地方露营。战士们吃着喷香的大糖子干饭时,马却没有草料吃,战士们用手在雪底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抠出一点草,也解决不了马的饥饿。

望着濒于死亡的战马,大家异常心痛。面对这种困境,决定每人留下一匹好马,其余的全部杀掉吃马肉,节省下来的粮食喂好马。后来马肉吃光了,就派人去打孢子,以补充粮食的不足。

就这样,战士们在毛兰顶子原始森林里,迎着寒风眼望着满山的冰雪和灰蒙蒙的天空,盼望着春天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兴安   炭窑   顶风冒雪   爬犁   东山   孙吴   临危不惧   洒热血   马匹   同归于尽   日本   处境   粮食   部队   战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