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救下300名战士后失踪,司令苦寻44年,找到时她已离世5年


1943年的1月寒风凛冽,黑河水结了厚厚的冰。冰面上几十个男人站成了一堵人墙,把中心点围了个密不透风。

不一会儿,人墙中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寒冬腊月,是谁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产下孩子?又为何有这么多人守卫呢?


突围就要过天险

1943年,正是抗日战争关键时期。某日,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正在五指山达峪村组织抗日力量,部署作战计划。

“报告!首长,不好了,我们好像暴露了。”一个侦察员急匆匆地进来,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村外下山的道路都被封锁了,据观察敌人至少出动了上千人。”

偷袭的日寇

李运昌一下子站了起来:“立刻集合。”

是战还是退?此事成了一道难题,在李运昌心中反复权衡。

若是战,敌人数以千计,而李运昌只有300个战士。虽然我军战士英勇善战,但在敌我数量悬殊,武器装备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几乎是毫无胜算。

若是退,下山所有的通路都已经被敌人封死,唯一的突破口就是绕过五指山,翻过高山蹚过黑河,向五凤楼根据地转移会合。

退,是生的希望。

李运昌立刻下令,烧毁所有重要文件资料,不给敌人留下任何有用的信息。但是他还是没有办法下达撤退的命令,因为还有一个无法破解的难题。

要从山后突围,就必须爬过一座峭壁,当地人称它为“大石憋砬”。这是一道天险,翻过去是我军的保护屏障,过不去就只能跟敌人决一死战。

而眼下,唯一认路懂得穿越天险的交通员外出送信去了。

正在李运昌筹措不已的时候,一个女人突然“闯”了进来。

麻利嫂张翠屏


不要小瞧“麻利嫂”

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外出交通员的妻子。因为她性格爽朗,做事麻利,大家都戏称她为“麻利嫂”。叫得久了就习惯了,以至于忘记了她的本名。

“首长,快跟我走,我认识路!”麻利嫂风风火火就要拽着李运昌走。

李运昌看看她挺着七八个月的孕肚:“不行,这太冒险了,万一你和孩子有什么闪失,我怎么跟交通员交代啊!”

“您就是看我一个农村妇女,还怀着孩子,觉得不能成事儿。”麻利嫂不乐意了,“不要小瞧我,虽然不识字,但认路爬山比你们强多了。

此时,村外已经隐隐传来了几声枪响。时不待人,李运昌交代麻利嫂要小心仔细自己的身体,不要逞强,就整队往后山撤去。

八路军战士

山间风呼呼地刮着,路面又湿又滑。麻利嫂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步伐又快又稳。李运昌见状放心了不少。

麻利嫂带着战士们穿过密密的树林,来到一座高大陡峭的峭壁前:“这就是大石憋砬。叫大家把绑腿都拆下来。”

李运昌抬头看看这几十丈高的峭壁,心里直犯怵。回头看到麻利嫂坚定的眼神,又觉得有了新的希望。他命令大家把绑腿都拆下来,按照麻利嫂的要求编制成绳。

只见麻利嫂将编绳扛在肩上,用手扣住一个个旁人不细看都无法察觉的岩石缝隙和突起,手脚并用地往顶上爬去。看得李运昌双手紧握,手心和额头都出了细细密密的冷汗。

在麻利嫂登顶的一刻,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暗暗想着:不论如何,都要保护好麻利嫂和肚子里的孩子。

麻利嫂将绳子的一头系在一棵结实的大树上,将另一头抛下山崖。战士们就顺着绳子,一个接一个地顺利登顶。

攀登峭壁


黑河面上产下“冰儿”

“大石憋砬”是脱险的第一关,只有渡过黑河才算真正的安全。

麻利嫂不敢多做停留,马不停蹄地继续埋头赶路。此时天色也暗了下来,没有人注意到她的脸色变得凝重,呼吸也渐渐无法均匀。

此时的黑河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就像一面大大的镜子,反射着朦胧的月光。

麻利嫂调整了一下呼吸,一马当先地踏上冰面,准备带领大家平安渡河。可能是孩子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麻利嫂觉得肚子越来越不对劲,一阵一阵发紧,越来越密,越来越疼。

关键时刻,可不能掉链子啊!麻利嫂心里想着,却脚底一滑,一头栽倒在冰面上。她终于吃不住疼,呻吟了一声。

“卫生员,快来看看。”

队伍一阵骚动:“麻利嫂怕是要生了。”

“兄弟们,恩人救了我们,现在孩子要出来,我们得护着她,围起来!”李运昌二话没说,决定原地接生。

“不,首长,这里还没有真正安全。”麻利嫂不想拖累大家。

“你放心生产,战士们的安全重要,我们也不会丢下你不管。”冰天雪地里,战士们为麻利嫂用血肉身躯搭了一个铜墙铁壁般的产房。

一声婴儿清亮的啼哭,带来了新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大家赶紧用棉衣裹好婴儿,自制了担架抬着麻利嫂继续前进。怕孩子和麻利嫂受凉,战士们拿出自己的棉被给麻利嫂盖严实。

次日,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战士们终于顺利脱险了。

李运昌将麻利嫂安顿在一户农户家。听说产妇需要红糖、鸡蛋,就赶着采买了一些,给麻利嫂送去。

李运昌探望张翠屏母子(动画)

休息后的麻利嫂精神好了很多。

李运昌上前弯腰鞠了一躬:“大嫂,昨天是你救了大家伙儿的命啊,我们让你受苦受累将孩子早产在河面上了,真是对不住!”

“首长说的哪里话呀,这也是我儿跟您的缘分,如果您不嫌弃就给他起个名吧。”李运昌沉思片刻:“出生在冰面,将来一定冰雪聪明有出息,不如就叫冰儿吧。”

“冰儿,冰儿。”麻利嫂抱起孩子,开心地唤了几声,爽朗地笑了起来。


44年苦寻恩人

不久,李运昌带着队伍告别了麻利嫂和孩子。他们还有重要的事要做,只有赶走日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才能真正保护百姓安全。

但是李运昌一刻都没有忘记救自己的恩人。他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麻利嫂,他和军分区的300多名战士很可能已经在那场战斗中全军覆没。不论走到哪里,他都希望将来有机会再去探望麻利嫂和孩子。

一别经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麻利嫂的消息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无音讯。

1949年3月,时任热河省主席的李运昌在参加会议时见到老战友王佐民。

得知王佐民正是兴隆县委书记时,他兴奋不已。这不就是跟麻利嫂分别的地方附近吗?他委托王佐民尽全力帮助自己寻找麻利嫂和冰儿。

李运昌讲述当年的故事

王佐民受托找了一年多,名字里带“冰”的倒是有几个,可是都跟当年的身份特征对不上。他离任后又嘱托自己的继任者继续寻找,可惜一直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

1978年,李运昌已经是个七旬老人。他觉得自己身体大不如前,记忆力也开始变得模糊,但“冰儿”的名字却经常从脑海中跑出来。他更加迫切地想要再见一见曾经的恩人,看一看他们过得好不好。

李运昌又将寻找恩人的任务委托给兴隆党史办公室主任佟靖功。

佟靖功赶到北京认真聆听和记录了麻利嫂勇救300战士的英雄事迹,非常震撼和感动,承诺必定会全力寻找。

1985年,佟靖功先是查找了兴隆县的党史,但并没有什么收获。随后他深入群众内部,挨村挨户走访调查,也没有收集到有用的信息。

之后,佟靖功寻访了黑河、横河一带几千户人家,都没有找到“冰儿”的蛛丝马迹。难道这个“冰儿”就凭空消失了?


找到时,英雄已离世

1987年,佟靖功找寻“冰儿”的任务陷入了僵局。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李运昌回想起了一个重要信息:“当年,我们突围的地方叫五指山,交通员也就是‘冰儿’爸爸的名字叫朱殿昆。”

这一线索让寻找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佟靖功很快找到了“朱殿昆”相关的信息,朱殿昆1945年送信时被日本鬼子残害,他妻子叫张翠屏,孩子叫朱海清。

听说朱海清四十多岁,跟“冰儿”出生的年月相近,佟靖功推测,他应该就是“冰儿”。

佟靖功很快联系上正在铁厂工作的朱海清,并顺利见了面。当听到李运昌一直在寻找自己和母亲的时候,朱海清终于悲痛难忍,掩面痛哭起来。

朱海清

在佟靖功的开解下,朱海清讲出了埋藏在他心里多年的心事。

原来他的父亲在执行送信任务时,不幸被敌人发现。为了不泄露信件的内容,朱殿昆当即将信吞进肚子里。气急败坏的鬼子无计可施,残忍地将他杀害,并剖腹泄愤。

不久母亲也受到牵连,在牢里受尽折磨,头发被扯去大片甚至头皮都扯掉了。尽管酷刑难挨,但是张翠屏始终咬紧牙关,坚称自己只是个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没有泄露只言片语有用的信息。

可能是觉得没有利用价值,又或者是抗日战争接近尾声鬼子无心继续拷问,张翠屏终于得以逃脱。

重获自由的张翠屏带着儿子隐姓埋名过日子,“冰儿”这个名字更是万万不敢提了。

直到1982年,张翠屏自觉大限已至,才把儿子朱海清叫到床前,告诉他曾经父母经历的苦难和儿子出生的传奇故事。并告诉他,他的小名叫“冰儿”。

朱海清这个时候才知道,平日里为了温饱只顾埋头干活的母亲竟然是个抗日英雄。

张翠屏在弥留之际叮嘱儿子,要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不能给自己的父母丢人。朱海清哽咽应允。


黑匣子的秘密藏不住了

朱海清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匣子。这个匣子严丝合缝,之前从未见过。打开后,里面是一卷绑在一起的各种大小的纸条,还有一幅泛黄的旧地图。

泛黄的欠条

经过仔细地辨认,那幅旧地图可能是父亲送信的交通图,而那捆纸条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吃饭打的欠条,总计3500多公斤的粮食。

朱海清惊了。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多次贴出过公告,有这些欠条是可以找当地有关部门换小米的。有这么多小米,可以说足够算得上富甲一方。

可是现实中,张翠屏带着他起早贪黑地干活,甚至有一年吃了大半年的糠。她都未曾动过拿欠条换米的心思。

朱海清这才真正理解了母亲对于党和国家的感情,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父母丢人”的含义。

1988年,李运昌终于见到了“冰儿”,得知麻利嫂已经去世的消息时,他不禁潸然泪下。

英雄虽逝,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存。

麻利嫂张翠屏,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民族英雄。

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女性,是革命历史长河中,成千上万个无私奉献的妇女的缩影。正是有了她们,才有了今天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繁荣。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在缅怀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时,也应当追寻这些曾在危难时刻奋不顾身,成就伟业后悄然隐退的身影。

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传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黑河   交通员   抗日战争   欠条   峭壁   麻利   农妇   首长   恩人   司令   战士   敌人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