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里的历史故事(二十四):崖山之战

上一象预测了南宋末期,我们剖析了蟋蟀宰相贾似道,那么第二十四象预言了什么呢?请看

看过前面几项解析的读者,肯定已经找了解析的窍门了,基本上都是拆字游戏。但咱们还是老规矩,继续拆一下。

1. 解谶

【山厓海边 不帝亦仙】:崖山的海边,皇帝跳海升仙了。小皇帝赵昺抱怨道:陆秀夫背着我跳的,他也没问问我。

【二九四八 于万斯年】:北宋九个皇帝,南宋九个皇帝此为“二九”。宋朝从960建立,到1279年灭亡,历经320年,契合“四八”三十二之数,本句暗示了宋朝320年的国运。

2. 解颂

【十一卜人小月终】:拆字游戏,“十一卜人小月”可以组装成繁体“趙”,记得《铁齿铜牙纪晓岚》杜小月认识“趙”字,就是用“小月走”的方法,这句颂预示了趙宋王朝的终结。

【回天无力道俱穷】:没有任何回天之术了,彻底的失败了。

【干戈四起疑无路】:激烈的战争中,宋朝军民彻底没有了退路。

【指点洪涛巨浪中】:宰相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入到“洪涛巨浪”中自尽而亡,南宋灭亡。

3. 解图

图中,海上漂浮着一木(宋字之“木”),海上落日(日,小皇帝),预示着宋朝灭亡于海上,皇帝投海而死。


这一象预测了中国史上极其惨烈的战争“厓山海战”。

厓山海战是南宋末年宋军与元军的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这场战争直接牵涉到南宋的存亡,结果在1279年告终,元军以少胜多,而宋军全军覆灭。此战之后,南宋正式灭亡,元朝统一全中国。

厓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在这里,宋军以水陆兵力30万人布防,意图阻止元军渡过珠江口进攻广州。 元军则以水陆兵力10万人分三路进攻厓山。

1279年3月18日(南宋祥兴二年二月初四),元军主力在张弘范率领下从西面向厓山发起总攻击。宋军虽然占据地利和人数优势,但因为指挥混乱、士气低落、装备落后等原因,在激烈的海上交锋中节节败退。元军则以精良的火器和船只,在张弘范和文天祥等将领的指挥下奋勇作战,逐渐占据了上风。

最终,在潮汐变化和风向转变的影响下,元军成功突破了宋军防线,并且迅速登陆厓山岸边。宋军溃不成军,许多士兵和百姓纷纷跳海自尽或被俘杀。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赵昺(小名“钦宗”)被宰相陆秀夫抱着从崖上跳下去殉国。

厓山海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海战之一,也是南宋最后的抵抗和牺牲。这场战争不仅结束了南宋近300年的统治,也结束了近400年分裂动荡的时代。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好了,这一象的内容我们就说到这里,感谢阅读,关注我,带给您更详细的历史,古典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小月   潮汐   巨浪   水陆   海战   宋朝   宰相   南宋   海上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