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50亿的大单 打响国产新能源反扑第一枪


文/叶檀财经


2023年,有些行业正迎来全面复苏,也有些行业“战火”则愈演愈烈。


随着已有13年历史的国家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彻底退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高歌的态势放缓,分水岭出现。


在市场化的竞争下,面对特斯拉挑起的价格战,国产新能源车急需找到突破口。


就在这时,一笔50亿的大单,打响了国产新能源车反扑的第一枪。


一笔意义非凡的融资


2月13日,极氪宣布完成7.5亿美元(约合51.1亿人民币)A轮融资,投后估值130亿美元(约合885.9亿人民币)。


本轮融资由知名自动驾驶科技公司Mobiley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教授、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五家生态伙伴参投。


这是整个国内新能源车行业,兔年以来的首笔融资。


为什么会说这是国产新能源车反扑的第一枪?我们需要看明白这笔交易背后的含义。


最重要的是,这笔交易证明了资本对国产品牌的信心。


开头我们已经讲到,整个行业在狂奔多年之后,分水岭刚刚出现,国产新能源车面临巨大的考验。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长达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在2023年新能源政策退市后,销量增长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特斯拉大打价格战,部分国产品牌慌忙应战,但效果尚不明显。而其他一些没有操作空间的国产品牌,更是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


数据足以说明一切。


一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


按品牌来看,价格战的发起者特斯拉成为最大受益者,是唯一销量保持增长的(环比增长18.4%)。


国产品牌的老大哥比亚迪环比下滑36%,20万~30万价格带的比亚迪汉、唐、海豹等均出现超过50%的大幅下滑,无疑是受到了特斯拉价格全面下沉30万以下价格带的影响。


各路造车新势力们,下滑幅度少则20%,多则超过80%,着实让人担忧。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投资人你会怎么想?当然是先揣好口袋里的钱好好看戏,毕竟现在和两年前比,投资成功的概率低太多了。


国内新能源车的整体渗透率已经从几年前的不到5%快速攀升到了近30%,未来再怎么发展也不会有这样超6倍的增长了,只剩下精益求精一条路。


但在行业急转直下的同时,汽车消费作为居民消费的最大细分项,是促消费必然绕不开的一个领域,所以各地的“救市”政策很快就来了。


截至目前,包括上海、湖南、合肥等地已出台了新能源车置换补贴,力度在5000元至10000元不等。


来源:新行情


而山东、郑州、沈阳、无锡等地则出台了新能源车相关的消费券,力度在3000元至6000元不等。


因此,只要人类还需要新能源车,机会总还是有的。


过去,资本看中的或许只是增长。而现在,资本寻找的是有望在未来胜出的玩家。


这种背景下,极氪能成为兔年首家成功融资的国产品牌,足以反映出市场对部分国产品牌的信心,也体现了资本对极氪长期价值的看好。


极氪融资之后130亿美元的估值是什么概念?


大家熟悉的“蔚小理”,在上市之前的估值水平都不超过100亿美元。而现在,130亿美元的估值则处在上市后的小鹏与蔚来之间。


那么,这批资本究竟看到了什么不同?


杀入BBA腹地 国产品牌逆袭并非不可能


对于不少“老司机”来说,传统燃油车中价格30万以上的BBA是长期以来的首选。


然而进入新能源车时代,30万以上价格带的格局已经出现了巨变。


以极氪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车,正在杀入BBA腹地,建立中国自己的豪华智能纯电品牌。


行业数据显示,极氪首款产品——豪华猎装轿跑极氪001的平均订单金额超过33.6万元,而2022年12月BBA加权成交价格分别是,宝马36.6万、奔驰34.4万、奥迪30.1万。


30万价格带的竞争,或许将成为短期新能源车行业的最大看点。


为什么这么说?


一方面,原本占据30万以上价格带的特斯拉已逐步向20万价格带下沉竞争,让出了这一块市场。


而从特斯拉的计划来看,下一步大概率是推出配置更简单的车型Model Q,预计售价在15万左右。


这意味着特斯拉将持续主攻下沉市场,以价换量的策略仍是核心。


另一方面,传统的BBA们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力较晚,短期整体竞争力并不强。


从数据来看,BBA各款新能源车型月均销量最多就是刚刚破千辆的水平,有些甚至只有几百,尚未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然而,30万以上豪华智能纯电市场的需求一直逐年递增。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豪华车市场整体销量为309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传统豪华车市场整体下滑4%,而新能源豪华车市场同比增长49%。


在这样变化的供需关系下,30万以上的豪华纯电市场需要更多爆款,这其实是国产新能源车发力的一个绝好机会。


从销量上来看,过去一年极氪的势头是值得肯定的。



2022年,极氪001累计交付71941台,销量稳中有升,并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


而截至2023年1月31日,极氪累计交付已突破8万台。


目前,极氪001是豪华市场万辆俱乐部中唯一的中国品牌豪华纯电车型。车型单月交付破万,BBA用了10年,特斯拉9年,极氪001仅用一年。


可以说,要实现弯道超车,优秀的战略视角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2021年3月,极氪正式成立,担负起吉利集团冲击高端新能源车的使命。


时至今日,短短两年时间,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未来,极氪的目标非常长远,从融资、上市到销量、全球市场,一步步都已逐渐清晰。


极氪CEO安聪慧近日已经表达了这家新势力的雄心壮志:


极氪的目标是在2023年将销量翻一番,达到约14万辆,并计划进军欧洲市场,扩大在欧洲的销量。到2025年,极氪计划将达成65万辆的目标,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前三。


说起来容易,但凭什么实现呢?


核心竞争力 必须握在自己手里


国产新能源车的下滑,一方面原因或许是竞争对手下手太重,但说到底还是自身的护城河不够宽,经不起对手的“三板斧”。


外资品牌为什么敢于在补贴退出的第一时间就发起价格战?


他们核心优势在于成本,用行业内的话说叫“单车利润”,即每辆车能产生的利润。


来源:东吴证券


根据东吴证券的统计,2022年三季度,特斯拉单车盈利6.68万元、比亚迪0.97万元、而“蔚小理”则都是负数…


国产品牌的利润率普遍偏低,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良心价,但对于车企来说就导致调价空间有限,甚至会威胁到公司的生存。


特斯拉就是有这个资本,所以才敢趁你病要你命。


这种差距背后,有技术路线上的差异,有供应链上的问题,也有消费者对品牌口碑的不同认知。


因此,国产品牌想要实现弯道超车,重点还是要放在技术突破以及供应链上的成本把控,将核心竞争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击破外资品牌现有的壁垒。


而对于极氪来说,在获得包括宁德时代Mobileye等行业大佬的投资之后,叠加背后吉利集团的资源优势,正是一个发力的好机会。


因为这些业内的头部企业,将帮助极氪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在供应链上下游做出创新突破。


新能源车最大的痛点在哪?很多消费者恐怕都会说是续航。


而在这个问题上,全球范围内,宁德时代,无人能出其右。


2022年6月,宁德时代正式发布新一代锂电技术——麒麟电池,正面应战特斯拉的4680电池。


这一电池系统体积利用率突破72%,集成度创全球新高,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可实现纯电整车1000公里续航。


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特斯拉的4680系统可以提升13%。


极氪旗下全球首款原生纯电豪华MPV——极氪009正是麒麟电池全球量产首发车型,搭载麒麟电池的2023款极氪001纯电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在豪华纯电量产车型中续航里程全球第一,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不言而喻。


另一家参投的巨头Mobileye,则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全球领导者,在业内已经深耕了二十余年。


Mobileye旗下客户包括了宝马、福特、极氪等全球50余家车企。随着此次其创始人的参投,极氪与Mobileye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合作有望进一步加强。


而此次同样参投的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都已在新能源产业链中有各自的布局,也能为极氪带来更多丰富的上下游产业资源。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视极氪背后的吉利集团。


依托吉利集团在新能源车相关技术领域的全域布局,极氪能快速构建起全栈自研的纯电智能科技生态体系,在智能化、操控性能、三电以及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全世界第一个纯电车架构正是2020年由吉利发布的,叫做SEA浩瀚架构。


这一架构的核心特征是在硬件层、系统层以及生态层均进行高度原创,为独立自主地进行汽车研发创新提供了保障。


燃油车时代,汽车迭代周期偏慢,所以传统的汽车研发模式,一般以大团队、单线程为主。


而进入智能电动化时代,新能源车技术的迭代显著加快,电池、智能驾驶等技术每年都有大突破,对汽车的研发效率也有了更高要求。


吉利的浩瀚架构正是因此而诞生,通过持续集成和迭代,软件开发周期相比传统研发时间缩短近50%。


同时,实现了从A级车到E级车的全尺寸覆盖,能够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用户需求。


综上所述,要比核心竞争力,极氪手上现在已经有了一副相当好的牌。


在新能源车的“乱世”中,逆袭的机会已逐渐成熟。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的是,技术的研发本身就是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因此,这笔融资无疑是一举多得。


根据吉利集团此前披露的公告来看,极氪在美股上市的目标已经非常清晰。


此次融资完成后,极氪上市的条件进一步成熟,而如果能在年内完成上市,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融资手段,并加强在业内的竞争力。


2022年,全球每卖出10辆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占到6辆,中国每卖出10辆乘用车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占到3辆。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其中的占比会进一步上升,同时,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国产品牌的崛起。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新能源   宁德   特斯拉   麒麟   销量   吉利   融资   国产品牌   豪华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