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百问百答#
文/兰妈谈育儿
育儿过程就像是一项建筑工程,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带娃方式,最终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都说,一个女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工作有贵人相助,生活有老公疼,孩子有老人帮忙带”
所以,每逢遇到那些上有老公疼、下有老人疼的宝妈,内心都会悄然羡慕一番
堂姐小雨就是这样一位幸福的妈妈
2岁半女儿一一,自从出生后就一直由姥姥和奶奶换着照顾
两方亲家也相处得亲如姐妹
姥姥说“女儿小雨是幸运的,遇上了比亲妈还疼她的婆婆妈”
奶奶说“人家把闺女养那么大,现在放心地交给我们家,我一定要加倍疼爱小雨,不能让她受委屈”
在我看来,两边都是通情达理的老人,她们因为善解人意而结缘,也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而相处得亲如姐妹
可共同带娃过程总容易发生尴尬的一幕,那就是明明两边老人换着照顾一一,奶奶一来就立马不要姥姥了
这件事表面上或许是不动声色,但一向倾力付出的姥姥,内心多少会有些心酸、失衡
有时候也会醋溜溜地说:“到底是奶奶呀,血缘亲终究是不一样”
那事情真相真的是“亲奶奶疏姥姥”吗?不,我认为很大程度都是受到带娃理念影响
正如姥姥奶奶同样爱孩子,孩子也爱她们,只不过是对每个人所寄托的情感不一样罢了
0~6个月时
这个月龄阶段的一一,就是一个爱生病、还特别爱哭的小家伙
每逢一一生病时,姥姥和奶奶都会在一起共同照顾宝贝
如果宝宝在姥姥家、奶奶就跟着,如果奶奶忙不过来,姥姥也会随叫随到
大概因为姥姥之前做过大手术,也因为奶奶身上的特殊责任感
在照顾孩子方面奶奶都是客气大过于体力劳作,累的活、孩子哭了,都会自己揽过来不让姥姥累着
所以,奶奶这种较于客气、礼貌的主观理念,也从带孩子的时间密疏、情感依赖上产生一定区别
尤其是对于月龄比较小的baby,正是属于情感依恋的培养、和初建黄金期
像孩子一哭就抱、一有需求就满足的挥之即来,自然就很容易因为相处依恋而产生情感依恋
6~12个月时
6~12月是需要添加辅食的阶段
为了协助小雨断奶成功,也为了添加辅食时能做个帮手,姥姥专门从乡下进城
果然,姥姥一来多个人手到底是不同,带娃的日常也因为分工协助而轻松很多
因为奶奶心细又身体素质强,带娃的体力活基本上都是奶奶负责,奶奶也因此和一一的相处时间更久
而姥姥呢,比较擅长烹饪的细功慢火,在家里制作营养餐也是丰富生活的一种付出,可姥姥和一一的独自相处时间就会相对于比较少些
如此一比较,受到各自身体状况、和擅长不同的理念影响,平日照顾一一时间多一些的奶奶自然是占据优势
而小朋友小的时候就是那样,和谁相处时间久就会产生更深的情感依赖
尤其是断奶、或者生病时是心灵最为脆弱的阶段,这个过程谁陪伴得多,孩子就容易把这段特殊的陪伴之情化作情感依赖而留存心底
特别是在生病、难过、或者害怕的时候,就会成为特别渴望、依赖的心灵慰藉
这就是来自脆弱阶段时产生的特别情感
12~18个月时
进入爬、走、跳年龄段的一一,看起来格外淘气好动
因为一次意外,一一在奶奶的照顾下不小心被小面积烫伤,好在穿着厚厚的棉服受伤程度也降到了最低
那一次后,奶奶照顾一一的时候会更加仔细、负责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
吃饭的时候,奶奶从来都是先手把手地把一一喂饱之后才想着自己吃饭
这种尽职尽责的带娃理念,可以说从情感、生活、乃至生理上都产生依赖
就像是习惯晚上睡觉前喝奶一样,习惯一旦产生就容易成为极度依赖的事情,如果睡前没有喝上奶,那一整夜可能都睡得不够安眠
而姥姥就不同了,一一若是在姥姥家里住着,就会比较注重饮食搭配、和日常习惯
比如,晚餐要是吃得过饱睡前就不会再喝奶,即便是一一耍横哭闹也不允,在姥姥看来,吃得过饱容易消化不良、对健康也不利
若从小朋友喜欢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长习性来说,在谁家里更能吃香被满足,自然就一目了然
因为想要被满足而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环境,在之前可能还不太懂,直到某一天因为码字太辛苦而睡了一整天后,我觉得第二天特别排斥码字,甚至还思考着“要不要换份工作”
瞧吧,人性就是懒惰、也寻求安逸环境,小朋友也不例外
当然,也不是说奶奶就比姥姥更爱孩子,而是不同带娃理念给孩子带来的不同情感依赖,若暂时离开这份需求,那亲密而深厚的感情依然还是在的
18~24个月时
18月的一一,因为奶奶老家的父母生病需要照顾,不得不暂时经历离别之苦
头一、两天时,一一哭着喊着“要奶奶”,奶奶也是隔着屏幕悄悄擦眼泪
大概经历了3天时间适应后,一一很快就和姥姥打成一片,房间里还经常传来嘻嘻哈哈的快乐声音
可在这个说大不大、说小又不小的年纪了,姥姥却发现一一的生活自理问题特别差,每次吃饭的时候总是要手把手喂,需要尿尿也从来不吭一声
在姥姥看来,手把手喂饭、或者经常尿裤子,这些都是小事也不是大人偷懒不愿意帮忙
如果孩子小时候不慢慢培养这些自理技能,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临时现学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于是,在姥姥好不容易和一一独处的大半年时间里,她们基本上都围绕着生活自理习惯
有时候一一不愿意或者发脾气、耍横了,姥姥也不向奶奶那样好说话,如果尿裤子了,就会让一一自己去取一条干净的裤子
用姥姥的话来说,只有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自理的乐趣
所以,姥姥的带娃标准就是让一一多参与自理劳作,比如自己扔垃圾、用勺吃饭、穿一些简单的衣裤
2岁半时
当一个世事无忧的小公主,慢慢成为一个独立的小人儿时,奶奶的每一次视频通话,都能看到一一那委屈又好笑的泪眼婆娑
其实,奶奶知道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也特别愿意把一一培养成独立坚强的小姑娘,可一遇到小家伙撒娇耍赖的时候都被打败了
这次在姥姥的慢慢教调下,一一身上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方面提升
尤其是知道自己吃饭、也知道扔垃圾,甚至尿尿也知道要上厕所的改变,让奶奶大吃一惊,同时也特别感谢姥姥的用心教养
尽管每次姥姥和奶奶相见时,一一还是缠着奶奶多数一些,但姥姥也不会太多吃醋
而经过大半年的朝夕相处,早已经让姥姥读懂了一一的那份“小心思”,这只不过是在奶奶身上更能寻求满足而已
这一点,从生活细节就可以看得出
像姥姥和奶奶换着带娃的岁月里,彼此经常会因为各自的家务事而短暂离开,离别时固然也有不舍,但一一的内心安全感极强
她知道:“奶奶(姥姥)是有事离开,过不了多久就会再回来”
所以,对于奶奶和姥姥的暂时离别也都表现得比较自然,每次分离时都会献上飞吻、再做个拜拜动作
我认为,一一的这份内心安全感就是对奶奶和姥姥的深厚感情,因为爱所以适应,也因为爱而产生内心安全感
姥姥和奶奶换着带娃的一路成长里,她们是成功的,没有整日里的鸡毛蒜皮小事
带娃岁月里,尽管也曾因为一一的暂时亲疏而产生内心失衡,但两边老人对孩子的爱却是真挚而美好
她们也用各自不同的带娃理念、和爱孩子方式,让宝贝拥有了童年色彩里最宝贵的两样东西:
一个是被爱的内心安全感
另一个是独立坚强的自理能力
实际上,育儿带娃的教育理念就该如此,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我们在陪孩子成长的那段岁月里,既要做到足够爱、又要帮孩子长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铠甲
当然,育儿光是靠一人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全家齐心协力才能开出美丽的花骨朵
父母方面,夫妻搭配才能干活不累,爸爸白天忙工作、晚上要回家多陪陪孩子,妈妈白天忙完家务、忙孩子,晚上可以把孩子的辅导和监护责任交给爸爸
一家人分工明确、有商有量,孩子才能充分地感受到充满爱的内心安全感
老人方面呢,隔辈带娃最容易出现教育理念的不同分歧
但换一个角度来想,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孩子照顾好
既然如此,多一份体谅、多一些沟通,才是最好的家庭相处模式
正如小雨家庭里的姥姥和奶奶,她们的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就是两个家庭最需要的品质
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一切都以“为孩子好”成长的理念而朝前方看,这种轻松而和谐的家庭环境下孩子的成长自然不会太差
反之,如果家庭环境整天吵吵闹闹、鸡毛蒜皮小事不断,孩子也会在焦躁的环境里哭闹不安,甚至从小容易养成暴躁、自卑的不良情绪
那么,关于育儿带娃的教育理念还有哪些不同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更新时间:2024-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