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马文才真的会被灭三族吗?看过这个案子就明白了

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的最后一集中,用县衙差役宣读布告的方式,交代了鹿飞龙、毛攀凤、宋林、范渊和马文才等人的结局。#显微镜下的大明#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其中马文才只是以科举舞弊的罪名,被交都察院议罪,却并没有明确交代他的具体结局。

那么,马文才被移交都察院后,到底会被判处怎样的罪名呢?他真的会像李巡抚提醒的那样,三族不保吗?

像马文才这样的科举舞弊案,若放在洪武年间,一定会掀起一场血腥的大诛戮,难逃一死。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不过到了万历年间,大明已经开国二百多年了,法令也早已比洪武年间变通了不少。这个时候,科举舞弊已经大概率不会成为一条必死的罪名了。

马文才很可能也会就此沾光,逃脱被杀的命运。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接着往下看!

据《明史》记载,在距离丝绢案二十七年后,曾发生过一起货真价实的科场舞弊案。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这个案子的性质与马文才科举舞弊的情节接近,可以作为借鉴。搞清楚了这个案子的当事人最终受到的处分,也就可以大致推知马文才的结局了。

事情发生在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的丙辰会试期间。

所谓会试,是比乡试更高一级的考试。考中者被称为贡士,考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会员。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因为这场考试一般都安排在春季举行,故而又称为春闱。

会试高中的贡士,紧接着还要参加一场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不过,由于殿试并不实行淘汰,只决定名次。

因此,只要会试高中,基本上就可以确保进士的名额了。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这一年的会试照常进行,不过到了发榜的时候却出了娄子。

会试的杏榜刚一贴出,就引得看榜的人群一片大哗。

原来,这一届的会元吴江人沈同和,竟然是一个连《四书》都背不全的半文盲。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这一下算是闹出大笑话了。

落榜的考生愤怒难抑,有人竟然跑去在榜文上糊满了黄泥。

事情闹到万历皇帝面前,他考虑了一天,最后作出了对沈同和进行复试的决定。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考官发下试卷来,上面以墨笔大书“明君必恭俭礼下”几个大字。

这个题出自《孟子》,并不算什么难题。只要是在八股文的考场中锻炼过几年的人,都能作得出来。

可就算是题目简单,沈同和也不会做,他居然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于是磨蹭了半天,却只写了几行字,最后近乎是交了张白卷。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再也没办法补救了。

考官据实回报,万历发都察院议罪。最后查明他的第一场的试卷中,有四篇是书坊中的范文,另外三篇,则是与他同时参加考试的儿女亲家赵鸣阳所代作。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沈同和被发配边疆充军。赵鸣阳本来已经考中了第六名,这次也被黜落了功名。

但因名次早定,不便挨次递升,便直接在榜单中空了下来。

时人称作:“丙辰会录,断幺绝六”,被视作是大大的不吉之兆。当然,这都是后话不提。

您看,像这种半文盲科举作弊后,居然高中会元这样的恶性事件,都只是对当事人充军发配了事。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以此作为对照,马文才的舞弊行为,放在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所处的时代,最多也不过是充军流放的罪名,是绝对不会有性命之忧的!

至于李巡抚所说的什么:“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当心三族不保!”,之类的话。

大概也就是吓唬一下他吧!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注:本文由闲人历史故事原创,谢绝转载,请文抄公绕行

参考资料:《明史》《明神宗实录》等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大明   都察院   会元   半文盲   殿试   会试   科举   案子   万历   罪名   剧照   马文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