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谨防文稿“落差”坏了作风

作者:普娅婷

笔者最近在指导基层民主生活会和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时,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同一个党组织在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中屡屡剖析检视的问题,摇身一变却成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上的工作特色亮点。比如,剖析检视时指出理论学习的韧性、耐性和持久性不足,在阐述抓基层党建成绩时却表示理论学习取得新突破……同一单位不同文稿描述同一客观事实的“落差”不可谓不大,让笔者不禁心生疑惑,究竟事实如何?笔者认为,文风非小事,文稿“落差”坏的不仅是文风,更是作风,压减直至清除文稿“落差”,倡导以事实为依据的短、实、新势在必行。

文稿“落差”的根本是作风问题,“落差”的形成,折射出撰稿者的三种状态:对自身认知的“懵”态,认识你自己是亘古哲学命题也是起草文稿首要想清楚、弄明白的问题,对自身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懵懵懂懂,自然文稿表述“模棱两可”,这样说也行、那样说也可以,这种场合不行、换个场合好像说得通……说者懵,听者自然没有明白的。对事实依据的“虚”态,以事实为依据是文稿的生命所在,文稿“落差”折射了起草者对情况不清、底数不明、心里没底的“虚”态,导致文稿所述“事实”可以随场景、听众、反馈等不同变来变去,“事实”也变成了“虚假”。对动真碰硬的“懒”态,文稿不求甚解,容易陷入“好像是”“差不多是”的陷阱,“怎么写都行”反映了一些撰稿者懒得弄清楚事实、懒得搞清楚真相、懒得深究背后的原因也懒得就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而是一味迎合上级或听众口味,缺乏求真务实的追求和动真碰硬的勇气。

文风无小事,好文风才能有好作风,文稿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让“落差”一压再压、一减再减,让文稿“落差”无处遁形、没有市场需要上下齐心,在树导向、抓甄别、见奖惩上共同发力。压减文稿“落差”要旗帜鲜明反对不实文风及其背后的不实作风,从领导干部抓起,做到重要文稿亲自操刀、亲自审阅、亲自把关,对脱离事实的内容和表述删假存真,树立导向,旗帜鲜明倡导“短、实、新”,反对“假、大、空”;要延伸文稿“落差”的甄别探头,坚持将蹲点调研组、一线调研组和年底各项业务指导组同步谋划、一体部署,让了解事实的指导组能够真正指导基层工作,有效甄别文稿“落差”,对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文稿坚决打回重写直至符合要求;要提升“文稿”落差痛感,对甄别出同一单位不同文稿描述同一客观现象“天差地别”的,要坚决惩治、勒令整改、责令陈述事实,敢于动真碰硬,坚决压缩文稿“落差”空间,整治不实之风。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锤炼好文风可以说各级党委政府是不可懈怠的责任,文风是态度,文风是作风。要以求真务实、风清气正的文风助推扎扎实实、务实有效的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文稿   落差   作风   旗帜鲜明   文风   理论学习   党建   听众   导向   民主生活会   基层   笔者   场合   客观   事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