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铲除魏忠贤:明朝最后权臣的灭亡

#历史开讲#

作为中国古代宦官的代表之一,想必第一个能想到的恐怕也就是魏忠贤了。毕竟是公然自称九千岁的人物,虽不是男儿之身,却也有着常人之“志”。

说到这个宦官干政,从后汉三国十常侍之乱,到清政府的李莲英。每朝每代似乎都会出现那么几个颇有权势的宦官。

魏忠贤

而明朝作为一个宦官干政最严重的朝代,魏忠贤又是怎么做到权倾朝野的呢?

这里我们不妨先按下不表,很多人把明朝的覆灭欲加到魏忠贤身上,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朝的覆灭是多方面的。

前后三百多年的极寒天气,整个明朝阶段像是开启了地狱模式,不是极寒就是干旱,在这种情况下,庄稼产不出粮食,就催生了农民的起义。

这就类似蝴蝶效应,接着财政就出现了问题,明朝财政最高的收入也才一千多万。而对比于国小民寡的宋朝动不动就上亿的财政收入,明朝这点钱可以说微乎其微。

再者就是明朝的几位皇帝,很多皇帝都选择了逃避这些问题,躲在宫里贪图享乐,嘉靖,万历,四十年不上朝。

这就导致了很多像魏忠贤这样的权臣,奸臣,宦官的出现。所以在多方面的因素下,明朝才走向了灭亡。魏忠贤的出现,最多也就是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魏忠贤开脱的理由。很多地摊文学都以魏忠贤一死,明朝就灭亡了为理由给魏忠贤洗白,认为是魏忠贤撑着大明,这完全是颠倒是非。

首先魏忠贤是佞臣这是毋庸置疑的,专断国政、陷害忠良、阻塞忠谏、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也都是事实。

想要知道魏忠贤是如何走向权力巅峰的,就得先讲一讲大明王朝时期宦官的发展史。

明朝太监发展史

在很多朝代,太监是可以参与政事的,比如同为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比如后汉时期曹操的爷爷曹腾也是宦官,而且贵为费亭侯。

所以宦官干政在古代封建王朝之下,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宦官宦官,毕竟后边带个官字,只是到了清朝之后,才统一称之为太监。

而明朝的宦官制度,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纵观明朝的二百多年历史,先后设有司礼,内宫,御用,等12监,4司8局,总称二十四衙门。

而且每个部门都设有掌印太监,一直到明朝末年,太监的总数多达数万。其中魏忠贤则是宦官中的代表。

这不禁让人好奇,明朝的宦官制度怎么就这么发达,其实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脱不开的。

明朝前后近三百年,有长达121年不上朝的记录。这占据了将近明王朝一半的时间。

皇帝不上朝,政事不处理,但是国家毕竟还是要发展的,于是宦官就开始了掌权之路。

而作为皇帝,面对宦官的干政,大多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太过分,也都得过且过了。

毕竟反正是太监,反正也生不了子嗣。皇位还是在自己手里。其他的也懒得管理。在这样的心态下,明朝的太监制度就崛起了。

其实刚开始从明太祖朱元璋那时候,对宦官的要求还是比较苛刻的。众所周竟朱元璋自己乞丐出身文化不高,而身边接触最多的也是这些宦官。

但是他又怕这些宦官欺骗愚弄他,所以当时的规定之一是宦官不能识字。其次禁止宦官有其他的职位,说白了还是不让干政。

但从永乐年间开始,就是朱棣那会,宦官就开始逐渐被重用。经常被派出去担任监军,有点像皇帝派出去的耳目的意思。

之所以重用是因为毕竟朱棣的皇位不是顺位继承的,而是抢侄子朱允炆的,为了加强对社会舆论的监督,刚开始的朱棣让自己的亲信纪纲统领锦衣卫,但是纪纲慢慢脱离了朱棣的掌控,就想着要谋反。

所以在永乐十八年,朱棣设立东厂,专门负责抓这些散布“妖言”“篡位”的人。之所以用太监,也是因为纪纲这个前车之鉴。

太监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但是作为耳目还是很好使的,而鉴于纪纲作为曾经锦衣卫的统领,所以锦衣卫也自然逃不过东厂的监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宦官的权利越来越大。而之后,魏忠贤的发家使得明朝的宦官权利更上一层楼。

魏忠贤的发迹

其实魏忠贤的发家史可以说是时代造就的,魏忠贤进宫前的人品据记载也并不怎么好。

据说魏忠贤是在赌博大输后感到苦恼而自宫,甚至有些历史资料上记载过魏忠贤卖妻偿还赌债的故事。但比较统一口径的是魏忠贤确实好赌,也是因赌进宫的。

《明史》记载:“魏忠贤,肃宁人,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为所苦,志而自宫。”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对魏忠贤进宫前的评价,年轻时是个无赖,经常跟着一群恶少赌博,输得多赢得少,然后为立其志,就自宫选择当了太监。

因为之前熟识宫里的太监,魏忠贤算顺利进宫,也没遇到其他人的怀疑。虽然魏忠贤进宫前的事业一塌糊涂,但从魏忠贤进宫后,事业却顺风顺水。

刚进宫的魏忠贤因为表现良好,通过巴结太监孙暹接触到了王才人,通过王才人,接触到了大太监魏朝。

而魏朝又经常在上司王安面前夸赞魏忠贤,所欲跟进宫前完全相反,此时的魏忠贤受到多数人的认可。

王安

在魏朝手下谋事时,魏忠贤接触到了他进宫后的配偶客氏。说到配偶可能有人会问,太监也能娶妻生子?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

其实这里配偶的意思在古代来讲叫做“对食”所谓对食就是古代封建制度的畸形婚恋,即宫女和太监一种畸形的夫妻关系。

这个客氏本来是与魏朝是对食关系。但是因为魏朝京朝与王安奉旨出差,久而久之就与魏忠贤成了对食的关系。

而客氏,是当时皇孙(熹宗朱由校)的乳母。魏忠贤就靠着客氏的关系,被调到慈宁宫给朱由校之父明光宗朱常洛做膳食。

也就是从这之后,魏忠贤的发迹之路开始了,由于常年服侍光宗朱常洛,深得朱常洛的喜爱重用。

但是朱常洛在位没多久就去世了,而有对食关系的客氏是即将上位得到熹宗乳母,又是靠着这层关系,魏忠贤与客氏平步青云。

朱由校刚上任就把魏忠贤从惜薪司升到司礼监秉笔太监。众所周知,明朝的很多皇帝都有点特殊的癖好。

身为皇帝的朱由校偏偏对国事毫无兴趣,反而当起了木匠。朝中的奏折每日都由魏忠贤上表给劈砍斧剁忙得正欢的朱由校。

但朱由校哪里听得进去,久而久之就让魏忠贤自己衡量。很快,朝中大臣意识到,求皇上没用,还是得求魏忠贤。

于是为了巴结魏忠贤,送钱的送钱,认义父的认义父。到最后,魏忠贤除了陪完皇上后,就得赶紧回家收钱认干儿子。

朱由校

很快,随着魏忠贤的权利越大。于是以魏忠贤为中心的政治集团逐渐形成。

之后打击异己,利用自己势力陷害忠良祸乱朝政。不过善恶到头终有报,该来的始终要来。

崇祯上位,魏忠贤之死

天启七年,熹宗朱由校突然病逝,弟弟朱由检继位。此时的魏忠贤慌了阵脚,也许在外人来看,魏忠贤是九千岁,权倾朝野,只手遮天。

但是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来自熹宗朱由校的信任,来自于朱由校的不管不顾。熹宗一死,魏忠贤的所有权利其实也都荡然无存。

崇祯皇帝

当然,崇祯皇帝也怕魏忠贤有弑君的打算,毕竟魏忠贤培养了这么多的亲信,认了这么多的干儿子,保不齐会有弑君的想法。

于是崇祯在入宫的初期,没有吃过宫里的任何食物,全靠着自带的干粮。晚上也是抱着佩剑入睡。

就这样胆战心惊地过了几天,一直等到原来自己信王府的人逐步替换完宫里的人后,才放松起来。

为了让魏忠贤放下戒心,刚上位的崇祯依然优待着魏忠贤,但私下悄悄培养自己的势力。而魏忠贤则也是不断地试探,多次提出告老还乡以此想弄清崇祯的态度。

之后又向崇祯进献了几个美女,不嗜酒色的崇祯也都收了下来。这让魏忠贤稍微安下了心,毕竟也算在崇祯身边安插了耳目。

在之后,崇祯有意无意地扶植另一个太监曹化淳,借此与魏忠贤抗衡。一时间朝廷里明眼的人都能看出来,大明要变天了。

就连魏忠贤自己的党羽都发现苗头不对,纷纷掉头转向了新扶植的太监曹化淳。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政策让魏忠贤一时不知道如何应对。

毕竟没文化没知识的魏忠贤完全不是崇祯皇帝的对手。崇祯元年十月,魏忠贤以自己患病为由主动辞去东厂职务。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崇祯就突然下诏公布魏忠贤罪行。之后对魏忠贤一众进行抄家并收回熹宗生前赐予的爵位。

魏忠贤深知崇祯一定不会让自己痛快地死于是在十一月六日魏忠贤上吊自杀。但崇祯依然没有罢休,诏令将魏忠贤肢解,悬头于河间府。

将客氏,杖毙于浣衣居,随后客,魏两家子孙全部斩首,曾经不可一世的九千岁魏忠贤身首异处,满门抄斩。

其实我们回过头再看魏忠贤的一生,魏忠贤的得势起得太快,之后崇祯皇帝上位魏忠贤落得也快,总觉得事情都太过简单,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魏忠贤一不是文臣,二不是武将。只是一个被授予皇权的宦官,所以当皇权被收回后,魏忠贤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太监。

崇祯解决掉了魏忠贤这颗毒瘤,但是他可能没有想到,解决掉的却也是明朝最后一个权臣。

不过那时候的崇祯估计也想不了这么多了,明朝百余年的积累的病,在魏忠贤死后不过十余年。最终还是要了明朝的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崇祯   明朝   王安   忠良   千岁   纪纲   大明   锦衣卫   权臣   宦官   耳目   上位   配偶   太监   皇帝   关系   魏忠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