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新城 再领春潮|东莞理工王艺:与城市“同频”,培育人工智能生力军

“人工智能已经是发展数字化的普用手段,但一项新技术的到来势必存在两面性。”去年九月,在松山湖数字经济促进人才项目高质量发展沙龙上,东莞理工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安全团队负责人王艺围绕人工智能的安全和风险研究话题,为现场嘉宾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自2017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成为东莞理工学院特聘教授,王艺已在松山湖扎根生长了近五年。期间,王艺一边在科技研究上攻坚克难,一边在创新人才培育上倾注心血。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香港、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连成一片,给予了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更大的施展空间。“东莞、松山湖都仍处爬坡跃升的阶段,我也在寻找与城市同频发展的更好契机,把个人理想和城市梦想紧紧连接,力所能及地发挥个人的最大价值。”王艺表示。

“来莞发展是义无反顾的决定”

“我的生活与山有缘”。作为岭南水乡典型的80后气质美女,王艺出生长大于广州东山,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就读本科,随后漂洋过海在新金山(澳大利亚墨尔本)攻读博士学位,并在2012年落脚香港狮子山下,入职香港浸会大学,其四十多年来的人生轨迹,几乎无不与山有关。

一张张图纸、一串串数据、建模分析、撰写报告……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人员,王艺的忙碌不言而喻。

2016年,王艺在香港发展已有五年,工作、家庭稳定,当时距离获得申请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资格只差两年。彼时,王艺却做出了一个旁人看似无法理解的决定。

那年,王艺的丈夫郭俊,彼时在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任职高级研究员,通过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人才引进项目,准备来东莞发展。夫妻二人同心同德。为避免两地奔波劳碌,王艺也毫不犹豫地与东莞理工学院签订工作合同意向,并在短时间内提交了2017年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申请。同年8月末等结果出炉,他夫妻二人分别向城大和浸大提交了辞职信,以最大的诚意双双全职落户东莞理工学院(下称“理工学院”),准备在松山湖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来到东莞发展,算是我做出的一个义无反顾的决定吧,自己并没有考虑、计算太多。”王艺说。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并渗透实体行业,人们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安全、算法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有效管控人工智能应用风险同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万事开头难。人工智能作为理工学院成立不久的新兴学科,学院科研和教学的条件都较为简陋。加入理工学院以来,王艺以科创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为依托,积极创建高性能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安全实验室,在硬件方面从无到有建设东莞理工学院GPU集群与分布式机器学习网络。

立足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的跨学科领域前沿,设计高效节能的主动防御模式,降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被恶意利用的潜在威胁,这正是王艺在理工学院研究的重要方向。

“人工智能不只是搞数学,还是需要有服务器完成数据处理,开发和测试创新算法,这里面需要强大的软硬件支撑。”王艺表示。实验室成立以来,已购入并交付使用11台GPU高性能服务器,及配套了相关周边设备,分别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高性能GPU计算集群,可用于不同的机器学习训练场景并作性能比对,为项目的科学研究、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等提供了先进的实验环境和有力支撑。

过去三年,王艺带领理工学院人工智能领域师生团队,针对多种分类器在不同对抗环境下的鲁棒性、深度学习对抗样本的攻击与检测方法、以及提高机器学习模型防御能力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与进展,包括基于随机扰动的对抗样本黑盒检测算法、随机失活机制对深度神经网络防御对抗样本的作用、基于自适应查询的图像检索黑盒攻击算法等。

“团队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加快了科研成果在智能应用领域的转换与转化,为我们打造‘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新工科建设示范项目助力加码。”王艺表示。

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一流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型人才是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在王艺看来,作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校应把基础理论的教学研究摆在重要位置。“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我的使命所在。”

创新人才怎么培养?怎么去做研究?在王艺看来,如今在国家社会大力提倡“三全育人”的良好风气下,作为教师承担了“立 德树人”的工作职责和社会义务,更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目标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

“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独立研究精神以及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并让学生们去影响更多的人,从而产生科研教学的辐射效应。”王艺表示。

面向东莞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需求,作为理工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课程组组长,王艺正带领团队积极开展视听觉等信息的认知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聚焦开放、动态、真实环境下的智能推理与决策。王艺表示,目前会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实验室人才培养上面,以支撑整体科研项目的发展以及平台层次的提升。

2019-2022年四年间,王艺在理工学院已培养了三届硕士研究生,其中2人如今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及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人在深圳企事业单位从事AI算法研发工作。

在当前人工智能热潮下,很多地方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都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学科和重点产业来规划、扶持,相关专业尤其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方面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

为应对这一挑战,一方面,王艺努力发动校内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加入人工智能安全方向,把握学校高建的重大机遇,努力调动校内教师与在职博士的科研积极性,主动参与、配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发展。

另一方面,她积极通过在国内高水平会议上交流来展示我们的学术水平、扩大影响力,加强与国内外专家、团队的合作交流,积极开拓联合培养研究生、博士后,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合作机制。

同时,实验室正主动融入松山湖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高端企业、高端人才集聚的大环境、大趋势,强强联合实现效能的最大化,共同助力东莞产业发展,实现在基础研究、高端研究、原始创新研究方面的突破性成果。

五年来,王艺和学生们正视差距、风雨兼程,一路追赶着国际人工智能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成果。期间,她带领莞工师生频频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连续三年在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简称IJCAI)、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大会(简称AAAI)等国际顶级会议上作口头报告及海报宣传,获批美国专利1项,通过国际PCT专利检索3项,得到同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快速提高了理工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松山湖城市烟火气正在升温”

“当时来到松山湖,第一印象是生态环境很好,低密度的城区,太适合潜心做科研了。”王艺回忆,很多学生刚来东莞时, 还不太乐意,但在这里待久了,就逐渐发现松山湖确实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来了就愿意留下”。

随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加速建设,松山湖也在更多维度迎来了新发展、新变化。王艺回忆,2017年刚来松山湖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需经过如今北部片区的光大we谷旁,四周偏僻荒凉;如今,松山湖万象汇已在光大we谷旁拔地而起,松山湖也早已“热”起来了。“现在在松山湖内走一走,到处都能看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我真的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在升温。”

这五年,作为海外人才的王艺切实感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也更能感受到国家、东莞对人才的迫切渴望。她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中,东莞可以紧扣产业制造的优质基础,实现与周边城市的错位发展、协调发展,也希望东莞能为各类人 才打造更好的人才环境,为人才腾飞提供更大的舞台。

王艺表示,东莞目前还处于不断发展的爬坡阶段,这个过程中,“她也将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我的最大价值,成 为东莞腾飞的参与者、见证者。”

【策划】黄少宏

【统筹】韦基礼

【记者】郑国豪

【设计】孙沛川

【作者】 郑国豪;孙沛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东莞   人工智能   城市   春潮   生力军   理工   香港   理工学院   算法   科研   团队   人才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