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洞庭 观鸟胜地丨中外专家学者共议洞庭湖候鸟保护

白琵鹭和灰雁湖面起舞。吴小平 摄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陈丽虹)2月18日,第十二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正式开幕。作为本次观鸟节的子活动之一,洞庭湖候鸟保护国际论坛也于当日下午在岳阳举行。

国际国内具有候鸟保护先进技术与经验丰富的专家,围绕迁飞候鸟、洞庭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等前瞻性、务实性、引领性议题开展深入讨论,进一步推动湿地城市共享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统一的成果经验、先进技术和典型案例,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撑。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介绍,中国是世界上鹤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世界上15种鹤类,中国分布有9种。2019年—2022年冬季,每年的1月5日至15日,连续开展4次全国越冬鹤类同步调查工作,全国70余家单位、900余名志愿者参与野外调查。三个冬季调查结果显示,黑颈鹤、白鹤、丹顶鹤、白枕鹤、灰鹤是我国主要的越冬鹤类,而蓑羽鹤和沙丘鹤在我国冬季只有零星个体分布。从越冬分布区的变化来看,我国黑颈鹤、白鹤、丹顶鹤、白头鹤和灰鹤的分布区保持相对稳定,白枕鹤分布区有减少的趋势。三年的调查发现,部分鹤类越冬区位于农田,这些区域没有保护机构,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同时,种子包衣对鹤类的威胁不可忽视。他建议加强候鸟保护线上培训,加强候鸟保护机构、区域内调查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候鸟调查活动的宣传,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调查活动,形成品牌效应。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科研人员鉴海防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鸟类自动监测识别技术。传统鸟类监测和调查主要依靠人工监测,高度依赖专业人员,监测数据存在不实时、不全面、不连贯问题,难以满足现在长期性、大范围、高精准的要求。鉴海防结合案例展示,已经突破视频图像和音频对鸟类动态目标识别、鸟类密集目标群体感知精准监测技术,解决了鸟类监测中“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四大问题。鸟类监测未来趋势,生态环境监测对智能科技提出明确要求,健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

“候鸟不分国界,各国都负有保护候鸟的责任。呼吁迁飞区的所有国家与地区增进合作,深化交流,共同努力,保护好候鸟‘加油站’,齐心协力帮助候鸟完成迁徙之旅,保护生态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说。

本次论坛上,相关专家、学者还作了《坚持系统治理,“守护一江碧水”》《“守护一江碧水”背景下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浅谈》《“守护一江碧水”,共建大美洞庭》《洞庭湖重要越冬水鸟种群变化特征》《洞庭湖候鸟疫源疫病监测》等主旨报告。嘉宾对话环节,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保护组织的众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共同为洞庭湖候鸟保护建言献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洞庭湖   候鸟   灰鹤   岳阳   分布区   丹顶鹤   海防   白鹤   鸟类   碧水   胜地   专家学者   中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