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高薪归国,却受尽折磨全家自杀,萧光琰,被遗忘的石油领路人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68年,大连。

“快起来!”

一声暴喝在仰倒的男人身后响起,随即便是重重一脚。

年轻人等了半晌,男人却毫无反应,却没有半丝回应。

“学乖了?”

年轻人嬉笑着蹲下,却立刻发出惨叫——

“萧光琰死了!来人啊!”


萧光琰

一个几乎被所有中国人遗忘的名字,

一个家世深厚令人艳羡的“超级富二代”,

一个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带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领先世界足足30年的“科技狂人”

一个拥有最深沉的赤子之心,

却与妻女死在无法看到黎明的黑夜的悲剧天才,

他的故事,他的悲剧,不该被埋藏在历史烟尘里——

1

当你翻开萧光琰的人生书册,

你绝对会目瞪口呆——

1920年,萧光琰出生在日本,父亲萧叔宣曾担任中华民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将武官,家族显赫,家学深厚。

握着一副天生的好牌,他却比旁人更加努力上进。
9岁,他便掌握中、日、英三国语言,

12岁,进入日本最顶尖的中学,成绩年年第一……

18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本地的波莫纳大学的化学系;

24岁,就是物理化学博士;

25岁,不但是芝加哥大学研究员,还当上美孚石油公司化学师,全程参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固定床单铂催化重整装置,连续4年摘得美国石油金质奖章;

28岁,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石油化学专家……

多少人穷极一生达不到的成就,他得到的轻而易举。

只要他肯,跻身上流社会,光明的前途、丰厚的待遇、终身的教职,都唾手可得!

然而,这个从小在国外长大的游子,心中最为牵挂、惦念的,却始终是自己的祖国——中国。

特别是,当他听到大洋彼岸,那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浴火涅槃,心底最深沉的赤子火焰,升腾起万丈归愿——

“为祖国做贡献的时刻到了!”

无论美国的名利如何加诸于身,他全然已经顾不得这一切荣华……

冒着被通缉、被监禁的风险,

他铤而走险,他自费花费几千美元买了一台翻印机,不分昼夜地搜集着他认为祖国需要的资料。

为此,他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

那时,他刚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面对妻子的不解,他从不解释,只是淡淡地说:

“如果你实在不想回中国,我就自己回去!”

1950年,怀揣着满心激动,带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石油提炼技术资料,他与妻子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这片惨遭蹂躏和折辱的土地,没有灯红酒绿的浮华;

只有在贫瘠泥泞中衣衫褴褛的人们,

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他的朋友,没有一个是他萧光琰的亲人,可他却义无反顾的走向他们中间——

同胞们,我爱这里,爱的深沉......

2

作为石油部的代培人才,萧光琰进入了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工作。

而祖国能给他,却只有一片空白——

一个像样的研究所都没有,做研究都只能到外地代培。

然而,拿着每月不足在美的十分之一的工资,上班只能坐公交车,生活清苦,日子寡淡的萧光琰却心甘若饴,毫无抱怨,只是淡然一笑:

百废待兴,大有可为。

这就是那一辈人的热血难凉,满腔纯粹的爱国情怀!

从回国的那一刻,他就决定将这一辈子的人生,钉在中华的土地上。

他将一腔热血投入到了中国石油化工事业的腾飞上,创造无数堪称“逆天”的神迹——

曾有外国科研人员说,“中国这辈子都不会有石油,只能依赖进口。”

但萧光琰偏偏不认邪。

因为他,北京石油炼制所成立,”大庆油田“成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五项科技突破之一的”五朵金花“;

因为他,中国从1961年便开展了金属酸性催化剂双重性的研究,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西方才开展生物催化研究,让我国的石油工业和催化科学领先了西方整整30年!

因为他,中国1964年便研发出一种高转化率的催化剂,为催化剂最后研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人还盛誉他为:中国石油之父。

这个“从天而降的炎黄子孙”,带着祖国落后的石油工业,拼了命地向前追赶。

成为新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当之无愧的奠基人、先驱者。


3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命运弄人,原本该乘风之上的天之骄子,却在不经意间陷入狼狈不堪的孤绝处境——
回国不到九个月,朝鲜战争爆发,人们对从美国回来的人充满了怀疑,人们却忘了他的技术贡献、数据贡献,只想知道他”回国的动机是什么“;

萧光琰变得郁郁寡欢,长期处于失眠的困扰中。

被嘲骂被殴打,那些人挤在他的院子里,他和妻子女儿只能缩在一角,

一年坚持了下来,两年生熬了下来,

可是无休止的折磨和审问,已让他麻木绝望,那双睿智而熠熠生辉的眼睛,蒙上了厚厚的灰尘,黯然无光。

他茫然,茫然的不是为什么回国,而是他不知道怎么成了卖国贼!

他成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甚至用头撞暖气片来发泄心中的郁闷。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

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他领导的专题小组就完成了15篇论文报告,他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员。

面对新人过来实习、参与研究,他不遗余力地帮助与指导他们,许多年轻科学家都对他心怀感激……

可是,悲剧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他的头顶——
1960年元旦,当他兴致高昂地去参加研究所的迎新晚会,却没有想到,帷幕拉开后,一个照着他特征化装的小丑嬉笑地说,

“在下萧博士,靠父母的造孽钱,在美国混了个洋博士…”

台下的他惊呆了。

悲愤与屈辱,让他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可是,他能做什么呢?
他只能怀着祈求的心情,一遍遍喃喃自语,

“这不好,很不好…取笑人,不好…”

职务被撤,被侮辱,被诋毁,他依旧反反复复地强调——

“我希望能再活40年,是我的余生能给党的事业做些事情,就是我莫大的幸福!”

4

他真的拼了命去工作。

除了专题组的工作,他每个周末都给青年研究人员讲课、参加会议。

他没有给自己一天节假日,哪怕是春节也不休息!

可是他们依旧不肯放过他——
1968年的一个夜晚,一群年轻人闯入了他的家,将病重的他,连推带搡绑了去。

严厉的询问,疯狂地殴打,残酷的侮辱,

整整两个月,萧光琰每日在无尽地折磨中度日如年。

一遍十遍百遍的写问题,他还是学不会复杂,一颗纯净的心,怎能容得下攀诬他人的污垢?

世界他是看不懂了,正如他们“看不明白”自己。

难道二十年的付出,还不能证明自己热忱的心?

一身累累伤痕,新的伤旧的痂,血肉模糊好像永远也不会愈合。

他茫然四顾,妻子因为他的问题已经遭到停职,女儿才14岁,她那么聪明可爱,会自己装半导体收音机,却因为他的连累,如今也快乐不起来。

终于,他累了,倦了,崩溃了。

1968年12月11日,当那些人喝令他起床的时候,他终于可以不执行命令了。

他死了。

安眠药让他再也不用思考,不用伤心,不用屈辱地活着了……

得知他去世,妻子没有流一滴泪,只希望能回家看看多日不见的女儿。

几天后,人们在她们家中发现了母女俩紧紧相拥的冰冷尸体……

一家三口,随风而去,天大地大,人间无处话凄凉……

好在,正义会迟到,但从未缺席。

1978年,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礼堂,公开举行萧光琰追悼会。

2011年,生前好友为他撰写了回忆录,萧先生为国为民的巨大贡献,自此彰显于世间。

原来,人民记得,国家记得,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萧他归来时国内积贫积弱,

他离去时,

中国在石油行业已是世界前列。

前人拼尽全力的成就,

成了后人缅怀的无限惆怅。

胸中有誓深于海,

肯使神州竟陆沉?

也许,没有比他更深沉的赤子之心,

也没有比他更惨烈的人生结局。

生时短暂如一颗流星,

可他所做的事业却是万古的光明。

写下这些文字,不是挑起仇恨,而是为了反思。

今夜星光灿烂,为他无眠,

惟愿正视历史,尊重人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没有忘记萧光琰,没有忘记这个充满爱国热情的科学家的毅然选择,

没有忘记他对中国石油工业的贡献,也没有忘记我们给他造成的致命伤害。

毕竟,不能从苦难中汲取教训的民族,一定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石油   大连   美国   催化剂   中国   深沉   路人   全家   祖国   高薪   妻子   贡献   化学   萧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