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感到焦虑,可以尝试远离朋友圈

如果你在这个时代如此焦虑,却又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我深感理解。作为感同身受的我,希望你可以尝试先关掉朋友圈。让那些轻易让人产生焦虑的信息远离我们的生活,逐渐适应孤独,保持冷静和理性。这种心态和环境才有利于我们思考,体会真实的生活。

马斯克认为:社交媒体会让我们产生对比的心理,大多人往往给我们展现出好的一面,我们会把自己与这些人相联系起来,为我们不足之处感到焦虑。

朋友圈本身是个很优质的功能,就像20年前的QQ的说说环境一样。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给亲近的人传递有用的信息,可以在孤独与愁苦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当下的朋友圈,无处不在的虚伪的照片、视频、文字。大同小异的拍照方式,一顿饭、一个物、一个自拍、一个景色与人的结合,精心选择的角度,将我的名表、名包和车牌尽收眼底;添加滤镜,让我的皮肤和我的缺陷和大自然一起改变;瘦身瘦脸,要美到别人心坎里;一杯咖啡,一块蛋糕,祭奠我的朋友圈,对了,星巴克的标没露出来,重拍;吃了亏,好气,没人倾诉,更气了,必须发朋友圈。

人在此类机制中,当收到他人赞或者称赞的评论时,往往会感到舒适。被喜悦包围,获得暂时的安全感。但事后,这种感觉会消失如昨,即使再次回味,也找不到当时获得的鲜活的喜悦感了。人会逐渐渴望获得这种感觉,便想方设法赢得赞美。从而精心设计拍摄的照片,会寻找角度,会P图,会更用心展现照片一切美好的、优秀的、不切实际的内容,满足自身的虚荣心。

对内容发送者而言,虚荣心逐渐放大,会让我们失去理性,过于追寻沉浸在虚荣心中的快乐,让我们逐渐忽视掉朋友圈带给我们的积极的一面。

对旁观者而言,对方精心设计的的朋友圈内容往往不切实际,对于一些炫耀类的内容,会让旁观者轻易陷入一种对比心理,如果当下的生活环境、生活节奏不处于积极的状态中,旁观者会产生嫉妒的心理,会放大焦虑、急躁等消极心情,从而影响了当下生活。

当下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交方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拿起手机可以见想见的人,听想听到的声音,甚至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陌生人。新时代的年轻人习惯于手机社交,也让现实社交缓缓进入僵化,大街小巷能够互相寒暄招呼的陌生人不多了。对于社交不足的群体,孤独是难以抵抗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朋友圈可能会带来短暂的慰藉,这种慰藉给了我们出口,但也可能引导我们走向另一个深渊。被关进了虚伪、浮躁的牢笼大家无时无刻都要刷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在地铁上、在工作的闲暇中、回到家后、在朋友聚会上。最可笑的现象是大家因聚会而相聚一堂,各自刷着各自的朋友圈。

其实,无论是当年的QQ说说,还是如今的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我们还是那个我们,但时代不同了。以前的时代中,我们人与人之间差距没那么大,情感也是相对纯洁的,人们注重相互交流;如今,时代洪流的冲散之下,有的人被冲到了岸上,有的人被冲到了淤泥之中,水流过猛我们难以招架,有的人安然自得,有的人迫在眉睫,彼此难以感同身受,矛盾油然而生。

大家在信息时代也许逐渐忘记了曾经的一些美好的东西。人与人的交流的意义本应该建立在现实的感官交流之上,手机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我们不能陷入另一个极端,不能让科技技术产品,取代我们真正有意义的属于人类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焦虑   朋友圈   感同身受   慰藉   旁观者   社交   精心   孤独   时代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